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楷第先生1933年为黎锦熙辑校的《雍熙乐府》本《西厢记》所写的序言,是《西厢记》版本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但该文对明万历年向刊刻的王骥德校注本却全盘否定,是不公正的。在现存的六十多种《西厢记》版本中,王本是最早的汇校本之一,其文献价值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2.
元代杨朝英辑的《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以下简称《太平乐府》)和明代郭勋辑的《雍熙乐府》都收了关汉卿的两首套曲《女校尉》和《蹴鞠》(《雍熙乐府》未注明撰者)。这两首套曲都是描写女子踢球活动的,在关汉卿的著作中可谓别具一格。从这两首套曲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传统的足球运动在元代开展的情况,从中了解当时市井艺人的一般生活面貌。《女校尉》和《蹴鞠》套曲说明,蹴鞠是元代妓女的一种技艺,在风月场中生活的人,就像会吹弹歌舞一样也会蹴鞠。由于我国古代的足球在清中叶以后失传,《女校尉》和《蹴鞠》两首套曲中所用的古代足球术语较难了解,遂使这两首套曲不易读懂,并因而在校勘和断句上也发生一些问题。现根据宋、元时期有关足球的书籍加以校注,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老”、“道”、“脑”这三个字都是多义的。但在用作词尾,粘附在一个词的后面,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属性时,则用法相同,在古典戏曲中这种现象较普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兹举例证如下:(一)用“老”字作词尾者,例如:当提到人的眼睛,则曰“渌老”,如《西厢记》一本二折《小梁州》:“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或作“绿老”,如《太平乐府》卷九高安道散套《淡行院》:“矁粘的绿老更昏花。”或作“六老”,如《雍熙乐府》卷四散套《村里  相似文献   

4.
论柳永词     
一、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五夫里人。祖父柳崇,是五代末年的“处士”。父亲柳宜,本仕于南唐,入宋为沂州费县令,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约生于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距北宋开国仅二十多年。他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在真宗、仁宗两朝。《石林燕语》卷六和《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都说柳永登第的时间是在景祐元年(一○三四)。宋翔凤《乐府余论》亦谓柳永“及第时已老”。《福建通志》卷一七五,说柳永登第后“调睦州困练推官。皇祐中(一○四九—一○五四),历任屯田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乐府诗作笺注成为学术取向之一,其中黄节《汉魏乐府风笺》、朱建新《乐府诗选》和闻一多《乐府诗笺》三部著作值得重视。在相对一致的广义“乐府”范畴下,三著存在“乐府”观念、选目和笺注体例的差异性。整体而言,黄著取材宏富、考证严谨、体例完备,朱著选诗广、分类新,而闻著笺释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乐府不入乐,并认为新乐府已失去演唱功能,成为一种准歌诗,是不可歌的。如任半塘《唐声诗》中认为:“唐之‘新题乐府’,已不歌唱,通体离乐,名实全乖。”其实,认真解读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序,可以发现,新乐府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或是徒歌清唱的乐府歌辞,献考证可证明至少有50题新乐府是曾经入乐歌唱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木兰诗》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兰诗》见于《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古文苑》等书。《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古今乐录》十二卷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所著录,作者是陈代僧人智匠。如果智匠那时候还没有《木兰诗》,著录乐府诗歌的《古今乐录》怎会提及木兰,而且说不知道她的名字?足见《木兰诗》不会产生在陈以后,陈以后不过有些修改,因而有一两处混入了唐代的制度(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官制)与唐诗的风格(如“万里赴戎机”以下四句)而已。  相似文献   

8.
王信霞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1):74-81,100
《乐府补题》为宋末元初词社唱和的一部咏物词集。自清初复出以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增多且逐渐深入。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乐府补题》复出刊刻的具体时间;归纳了四种有关主旨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列出了相关的人、事、地的考证;点明了它的深远影响,并对《乐府补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创刊39周年     
《语文教学之友》2020,(2):F0002-F0002
纪君祥(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创作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存于《雍熙乐府》等曲籍中。《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故事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作者做了提炼、改造和虚构。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乐府红珊考》,指出李家瑞认为此书是陶真选集的错误,确考此书为戏曲选集,并对全书十六卷所选剧目的来历一一考查清楚。但由于他在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昆曲艺术,不了解魏良辅《曲律》,所以未能指出此书是昆曲折子戏选集,未能考出《乐府红珊凡例》是魏良辅的曲论。本对此作进一步的考释,并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乐府名词》也作了考述,阐明《乐府红珊凡例》和《乐府名词曲条》均源出于魏良辅的《南词引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民谣,就保存在历史文献中为今天所能考见的看来,范围窄而数量少,往往历一朝,只留数语。最早没有专集辑录,到宋朝郭茂倩的时候,才由他从经史子集中采编成《杂歌谣辞》一篇,附在他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乐府歌”之后。其所搜罗既不全,同时内容也不纯粹是民谣。后来,元代左克明的《古乐府》,刘履的《风雅翼》;明代冯惟纳的《古诗纪》,臧懋循的《诗所》,唐汝谔的《古诗解》等书中所收编的民谣,其数量虽和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所录有所增减,特别是冯惟纳的《古诗纪》中,搜罗较广;但编纂情形大致都和《乐府诗集》相同,有的歌和谣不分,有的谣  相似文献   

12.
清诗丛考(再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清代诗歌系列考证中的一组文字 ,通过对清诗五则的考证 ,旨在解释有关重要作品的某些具体问题 ,纠正旧有的疏忽和错误。主要包括 :一、朱彝尊《风怀二百韵》杨注、孙注及其他 ;二、王士祯《秋柳》用沈约诗 ;三、王士祯《秦淮杂诗》与董说《西游补》 ;四、蒋士铨《京师乐府词·象声》与“口技” ;五、舒位《黔苗竹枝词·东谢蛮》图片资料。  相似文献   

13.
考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乐府二署。太乐主管宗庙之乐,隶属奉常(太常),汉初即已设立;乐府主管郊祀之乐,隶属少府,系武帝时所置。《史记》、《汉书》有关武帝以前“乐府”活动的记载均系泛指,实际上它们均是指太乐而言的。虽然“乐府”之名秦时已有,但西汉乐府为武帝所建,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实事。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李贺《李凭箜篌引》课后注释:“箜篌引,乐府相和歌旧题。”这一注释不够准确,其中的“箜篌引”当为“引”。利用乐府旧题写乐府诗,始于汉末建安时期,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徐师曾《文体明辨》:“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其放情长言,杂而不放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隋唐及隋唐以后,以乐府体写诗一直很流行。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民间乐府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12首东坡乐府的编年》(作者:孙民)1、本文对12首东坡乐府系年的“考证”颇为明细,有道理而不繁琐,甚佳!反映了作者对苏作的稔熟,对具体作品“艺术体味”的精细功力。这种宏观视野(面)中的微观把握(点),使来文富于新意,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刘锡庆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下文简称《孔》)是千古传诵的乐府名篇,但其产生年代众说纷纭。徐复先生《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的写定年代》(《学术月刊)1958年第2期1从该诗词汇、语法、用韵、用典、避讳等多方面考证,认为其应当是东晋时代写定的。此论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孔》一直被选人高中语文教材,教材编者虽对其中的词语已作了不少注解。但仍然存在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5年)的词语。教材没有指明其义,导致一些教师及学生误读。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文中多次出现的“自”字,其作反身代词用法理解起来倒没有困难,但也不乏一些特殊用法,看似寻常,实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引起注意。下面是该文需要注意的五个相关例子: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课本对首句中“唧唧”的注解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这种注解是不准确的。我以为应是蟋蟀的鸣叫声。“唧唧复唧唧”一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和严羽的《沦浪诗话·考证》都是“促织何唧唧”,现存于河南虞城县营郭镇本兰庙元朝《木兰诗》碑刻首句也为“促织何唧唧”。“促织”就是“蟋蟀”。宋朝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句,《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句,均是指蟋蟀的鸣叫。有人认为“唧唧复唧卿”中的“唧唧”不应是  相似文献   

18.
《苏曼殊研究》是近年来出版的《柳亚子文集》的一种,是柳亚子先生研究南社诗人苏曼殊的著作结集。《苏曼殊之我观》是《苏曼殊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在该文之后,编者柳无忌先生下按语道:“此文不载写作年月,但可断定是苏曼殊的初期作品,此后,非但对于曼殊家世有新发现,因而确认他仍是一个文学上有名的中日混血儿;而且对于《拜伦诗选》的出版年代,以及《悲惨世界》的出版者,都有改正。即是说,编者对该文的写作年月及其背景不甚了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个简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据《宋书·乐志》,《短歌行》为“汉旧歌”,但在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以本诗为早,古辞可能已佚。在《乐府诗集》中,本诗属《相和歌·平调曲》,并有《长歌行》与之相对。晋人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生寿命,长短定分,不可妄求也。”《乐府解题》则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等,指出《长歌》、《短歌》的区别在于“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现多从后说。  相似文献   

20.
余冠英先生之《乐府诗选·西洲曲》中的释解,颇有几处令人费解。据考证“忆梅下西洲”的“下”字只能解释为“到”或“去”等;“单衫杏子红”中的单衫并非今日所言“衬衫”;“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中的“莲”非连蓬而是莲花;关于是曲的段落划分和主题思想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