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毅 《青年记者》2007,(14):58-59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医药科技新闻越来越成为各种媒体的“宠儿”。对于医药科技新闻来说,科学性是其首要因素,缺乏科学性的医药科技报道,从根本上就失去了新闻价值。近几年来,由于科技与新闻的交叉大多还限于表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在医药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性方面有所体现。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出身的编辑记者,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试析医药科技新闻报道中科学性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闻是关于科学技术和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相互关系中的新鲜事实的报道。科技新闻报道要讲科学性,既指所报道的科技事实要科学,也包括对科技事实的报道要全面、客观、真实,即报道方法也要科学。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呢?我的体会是: 一、加强科学知识修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江泽民在谈到记者的素质时曾说:“要打好知识根底。知识就是力量。首先要掌握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在科技新闻报道的实践中,采编人员的科学知识修养如何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可能还记得“牛肉西红柿”的爆炸性新闻,这则科技新闻一经发布便轰动了全世界。西德一家著名研究所培育出了“牛肉西红柿”,这将意味着人类从此能彻底解决食物不足和蛋白质匮乏问题。这则消息被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我国一些新闻媒体也做了大量宣传报道,炒得很热。尽管当时这则消息的各新闻要素齐全,即研究所名称、科学家姓名、研究方法、新成果获得时间等都交代明确,无可非议,然而这的确是一则假新闻。它是西方一  相似文献   

3.
王恩芹 《新闻传播》2009,(8):138-138
按照“新闻”这一定义推理,经济新闻就是“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就性质而言,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达出经济领域的最新变动。从表现形式上.它是把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信息用新闻报道形式表现出来。经济新闻报道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了工业、农业、财贸等经济运作行业的经济活动,也包括科技、文教、体育等非经济运作行业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4.
“新闻根据”与“新闻由头”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不少人将之相提并论、等同视之,有的新闻辞典也说“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其实,这两个概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辞海》对“根据”一词的解释是:“依据;出处;来源.”新闻根据,即新闻报道的依据,换言之,即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一篇新闻一定要有新闻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新闻失实只能防止或避免而不能“杜绝”。还是改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的提法为好。从最近几年来,所举行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会或在新闻刊物进行讨论,多数的提法是:如何防止新闻报道失实或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失实,这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好的。但是,也有的单位提出“杜绝”是不客观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如贾培信、童兵、孙旭培、卢惠民整理的在合吧举行《新闻真实性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中讲到:“杜绝新闻失实、造假现象,新闻单位负有最大的责仟。失实必须更正。”这种提法把新闻失实和新闻造假不加区别混同起来是不客观的。笔者则认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是比较科学的,再加抄袭行为也应杜绝。为什么能够出现杜绝新闻失实的说法呢?笔者则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新近发生的科技及其有关事实所进行的科学性、知识性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科技新闻传播的效果不佳。目前我国科技新闻报道尤其是平面媒体科技新闻写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灵魂,有了科学陛,配上相应的表现形式科技新闻就一定能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医疗科技新闻报道已有十多年了,在区内外新闻单位先后发表了300多篇稿件。根据自己的采写实践谈点体会。科技新闻应有科学性的鲜明特点,负有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新信息的使命。但它又不能像科普作品那样专业化。采写医疗科技新闻经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兼顾它的新闻性、科学性和群众性。首先要考虑医疗科技素材是否有新闻价值。此  相似文献   

8.
据说给编辑、记者规定创收任务,是许多新闻单位近年来采取的一条“搞活经济”的措施。这种做法可取吗?要编辑、记者“创收”,势必影响搞新闻报道的精力,也容易促成“有偿新闻”。我给你写新闻报道,你给我赞助经费。这样“稿钱交易”就难于避免,“出钱就报道,不好也说好”。稿钱交易,还使得一些人以稿谋私,腐蚀新闻队伍,损坏新闻单位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闻常新”,这是对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新”,要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方式、语言、风格、写作技巧,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记者不仅需要报道有关国家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报道科技、文化、人物等其它方面的内容。新闻报道题材的扩大带来了新闻报道方式和语言的大创新。为了让新闻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大乎情。”这个世人皆知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因为,新闻不单纯是传递信息,也不仅仅是在表现一种“观念”、“思想”、“概念”,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把记者对人生的体验、情感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闻工作者,有必要从新闻学的角度明确“新闻”这个概念,而形式逻辑学指明,概念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延,二是内涵。明确概念的方法就是指出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外延是某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作为实体概念,新闻概念的外延就是“新闻”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即古今中外的一切实体新闻,包括甲新闻、乙新闻、丙新闻、丁新闻……或者说,包括甲新闻报道、乙新闻报道、丙新闻报道、丁新闻报道、等等。内涵是对某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作为实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直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直接反映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经济生产和经济形势,所报道的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因此备受广大受众关注。我国著名新闻学家萨空了先生在其著作《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中指出:“世界上新闻报道最为人类所注意的,第一是经济新闻,注意的人也最多。”他还指出:“人类最初注意新闻,绝非出于人类的好奇心,实在是由于生存的需要。就是到今日也仍然是他们生存关  相似文献   

13.
党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何提高党报竞争力的研究,应当把重点放在各级党委机关报上;各级党委机关报在报业竞争中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上;而要搞好党委机关报的新闻报道工作,必须在理念上和实际工作中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真正把报纸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放在第一位,把政治观点的宣传寓于新闻报道之中,“于序事中见其所指”。同时,党委机关报在新闻报道的竞争中必须以严肃新闻取胜。其中一是重点做好“主流新闻”,二是重点做好本埠新闻。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上升,我国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日益扩大,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也使本来就存在的“高层次的、能够适应跨国新闻报道的人才有黄不接”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新闻教育方面,国际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现实要求,直接关系到“新鲜血液”能否及时地充实到国际新闻报道部门。国际新闻报道与国内新闻相比有如下特点:一、在内容上,不仅要报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动向,还可以报道一国的风景、风俗、特产、小吃、传统、奇闻…  相似文献   

15.
叶俊 《编辑之友》2016,(4):48-51
文章从概念上对新闻真实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首先,新闻真实是一个由“元概念”和“延伸概念”构成的概念空间.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概念.其次,新闻真实各层次概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新闻真实在“元概念”上的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两者相符或趋向一致”;在实现方式上,新闻真实是在“新闻的有机运动”过程中得以呈现的.  相似文献   

16.
把“人”的文章做足──科技新闻报道之我见郑田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人物应当是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体。搞科技新闻,不应当把眼光只落在科技成果、科技活动等方面的报道上,而应当把“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军区某导弹旅努力拓宽成才领域,坚持培养一支过硬的新闻报道队伍。近年来,该旅在省以上级报刊台用稿 1200多篇,连续 10多年被军区司令部、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这个旅始终坚持把新闻报道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一件大事摆进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自觉做到党委常议,主要领导常抓。他们专门下发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新闻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旅、营、连三级新闻报道组,从“定岗、定人、定任务”入手,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新闻“网络”。同时还制定了奖惩制度,对报道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19…  相似文献   

18.
郝斌生 《新闻与写作》2003,(1):20-21,22
近几年新闻传媒界出现了一个新词——“新闻策划”,而且这个新词的出现频率也相当高。我以为,如果把新闻策划理解为宣传计划、提纲,在一个阶段或一个领域内,对新闻报道工作所实施的有组织的统一行动,还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但如果把新闻策划理解为新闻谋划、新闻运作、新闻导演等等,麻烦就很快找上门来。事实上,“新闻策划”一词的提出怎么能不让人往谋略、运作、甚至炒作等方面去理解呢?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新闻策划与  相似文献   

19.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09,(11):42-42
在新闻采写的实践过程中.作者没有更好地转变采写思一路,拓宽报道领域,挖掘经济视角,掌握宣传时机是造成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新闻报道)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仅从与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法制、科技等领域入手,探讨如何挖掘经济视角,从而编织五光十色的新闻报道的“渔网”.捕捉到“活鱼”并“烹调”出令读者回味无穷的“新闻宴”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日趋丰富,模糊语言已大量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人片面强调“真实”。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模糊语言”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是格格不入的。时至今日,模糊语言已在新闻报道中普遍运用,还有人不敢理直气壮的承认。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对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研究,让其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