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再次明确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小升初"新政出台,却难给"补习风"降温,要让学生免于上特长班之折腾,仅靠一纸《意见》,显然还不够。首先,《意见》能否得到执行,公众仍在观望中。其实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该规定并没得到很好落实,  相似文献   

2.
动态     
正国内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实施意见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意见》明确了小升初工作流程:一是合理划定招生范围,二是有序确定入学对象,三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14,(16):10-10
正问:在规范"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方面,国家近期出台了什么政策?答:今年1月中旬,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问:如何确保划片公平?答:为确保划片公平,《意见》主要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明确责任。《意见》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小升初划片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实施招生范围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4.
郭爽 《教育》2014,(3):80-80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可见教育部门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小学升入初中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行动。那么,国外小升初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2014,(5):F0003-F0003
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红遍了大江南北。随着今年小学毕业日期的临近,“爸爸,去哪儿读初中”成为了广大“小升初”学生新的热门话题。今年初,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公办学校“小升初”实行“对口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这意味着小学毕业生不能像过去一样自由择校了,而跨县跨地区选择优质公办初中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6.
“小升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基本遵循了“免试、就近”原则.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从而为“小升初”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以下简称小升初)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相关规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小升初制度,2014年伊始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4,(9):2-2
《光明日报》消息备受关注的北京市2014年“幼升小”和“小升初”政策于近日正式公布:取消共建生,“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相似文献   

9.
资讯     
《江苏教育》2014,(9):6
<正>教育部:小升初特长生比例应低于5%。2014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出小升初特长生"减招令",要求到2016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针对"择校难",《意见》明确要求小升初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初,天津市教委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意见》,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于2015年开始启动小升初免试"摇号"入学、教师"走教"政策。本研究根据政策的颁布,从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出发,审视政策的合理性,试图分析"摇号"政策背后的教育公平体现,并在此基础上透析此次天津市小升初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和新要求。2014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令人期待。从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新政火热出炉,到19个大城市“一城一策”应对择校;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呼之欲出,到以“管评办分离”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从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各地有关小升初政策要调整的消息始终不绝于耳。1月26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终于与公众见面,为各地小升初政策正式确定了"轨道",特长生比例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采取电脑派位等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都在《意见》中得以明确。据了解,在教育部颁布《意见》之后,各地的小升初细则也将于不久之后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3.
免试就近入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的有效途径。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教育部《实施意见》),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做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4.
“孩子去哪所初中上学?”这是每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最关注的话题。每年年初,家长们就开始到处打听,找关系,忙碌起来。今年则有所不同。1月份,教育部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小升初最难,中考最容易,高考介于两者之间。"这是一位家长的感叹。每到毕业季,就有许多小学毕业生涌入"小升初"的赶考大军,熬夜强化、上补习班,早早就开始了"赶考"之旅……有专家以北京为例,认为:"在近十几年间,北京市的小升初政策从《义务教育法》的立场逐渐退步,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被逐渐模糊。隐性和变相的考试已经压倒了免试入学,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成为正式制度。”“小升初考孩子,更是考家长”,经济能力成了能否上名校的重要的现实指标,孩子也无奈,“没有有钱的老爸,都不好意思上学了”。搜狐网专门开设“小升初”择校专题指出:择校利益链形成、公器私用,学区房、贪污,诸种社会问题由此而生。3月1日,21世纪教合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针对北京市提出了“规范办学行为、调整‘小升初’政策、缩小学校差距……”  相似文献   

16.
黄珺 《湖南教育》2014,(7):47-49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信息,称今年“小升初”体育特长生招收校减少50所,严格缩减体育特长生招收比例。此举是对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响应。教育公平是亿万家庭的共同期盼,减少特长招生,是为了不让特长当作升学的途径,这是对迈向教育公平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2006,(4):3-3
2006年小升初将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任何学校不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录取新生。记者从日前市教委发布的“荚于2006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意见”获悉。今年本市小升初将分划片分配入学等十种方式入学。  相似文献   

18.
袁新文 《教育》2014,(3):11-11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打破了以往推优、电脑派位等种种升学、招生模式。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切实推行,就能把不少家长从“小升初”的竞赛当中拯救出来,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毋庸置疑,初衷是好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若干条具体意见中,最受家长关注的莫过于要求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完成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单校划片、多校划片,并允许小学毕业生填报优质初中,当出现初中的报名人数多于招生人数的情况时,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但在兰州市,实施意见中的细则影响并不大,从2006年开始,兰州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就开始实行“免试入学,相对就近,整校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因此,家长不必过多疑虑。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14,(10):18-19
正为进一步做好成都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教函〔2014〕144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教发〔2011〕4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要求,健全科学、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