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全剧的关目就着眼在以“风月”“救风尘”上。关汉卿本着积极的人道主义的精神,沿承创作传统、社会心理,以喜剧手法淡化悲剧色彩。一个“风月”“救风尘”折射出无限悲哀。可以说,《救风尘》中赵盼儿和宋引章的形象正是关汉卿感性和理性碰撞的产物。关汉卿以喜剧的手法创作的《救风尘》,仍具有极其浓郁的悲剧意味。关汉卿喜剧中的悲剧意味并不是创作的败笔,而恰恰是其拓宽戏剧表现范围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旦本喜剧。文章的喜剧性因素通过矛盾性、突转性和无害性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畅快淋漓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何小平  曾艳 《文教资料》2007,(19):73-77
汤显祖的《牡丹亭》系明代传奇,其戏剧情节中的喜剧穿插和喜剧结尾形式,根据西方的戏剧理论解读,极易被人误读为喜剧或者正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依据中国古典悲剧的“苦乐相乘”、“悲喜交错”的民族特色的审美风格,对该剧的情节结构中喜剧穿插、喜剧结尾的悲剧内核、悲剧意蕴、悲剧效果史、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5.
在《关汉卿》中 ,田汉针对关汉卿传记材料少 ,作品多的特点 ,运用“失事求似”、“添事求实”的方法 ,塑造关汉卿的形象。他在把握历史精神和关汉卿性格基调的基础上 ,在关汉卿身上虚构了大量情节 ,使关汉卿的形象显得丰满而不单薄 ,鲜明而不模糊。并且还浓笔重抹地塑造了朱帘秀的形象 ,虚构了一批名不见史传的非主要人物形象来深化主题 ,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为关汉卿形象塑造服务 ,通过多种人物织成的网络和场面描写 ,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关汉卿的生活和斗争 ,从而使关汉卿的形象立体化了 ,成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田汉《关汉卿》的创作成功为我们当前混乱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  相似文献   

6.
现代评论中受到大量质疑非议的关汉卿杂剧《陈母教子》却是元代家喻户晓的剧目。《陈母教子》以喜剧形式构建了一种成功模式,契合了元人的实利主义思想,这是它在元代大为流行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四十周年,也是我国现代革命戏剧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含冤瘦死狱中三十周年。仅以此文,纪念这两位古今戏剧大师。1958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活动,田汉的历史话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关汉卿》是田汉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优秀剧目之一。这部剧作揭示的深刻主题具有强烈的历史认识价值。田汉用话剧艺术形式为我…  相似文献   

8.
刘菲 《文教资料》2014,(16):13-15
学界对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这一戏剧作品的定义偏向于喜剧,对其悲剧意义的分析较为清淡,然这一重喜剧色彩、轻悲剧意味的倾向有失偏颇。《救风尘》中确有喜剧形式,表现为人物、情节和语言三层面的喜剧性。但实则每一层面的喜剧背后都蕴含浓厚的悲剧意味。并且作家此种形喜实悲的写作特色,意在揭露更彻底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9.
关于《救风尘》的一点民俗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风尘》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创作的一部喜剧,敷演风尘女子赵盼儿以风月手段战胜花花公子周舍,营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历来人们在分析赵盼儿得胜的原因时,多从二人性格的对立,从赵盼儿的性格入手。这固然是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剧中有关“羊、酒”的习俗,提醒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应忽视民俗习惯对人们心灵、精神的制约,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元朝野蛮统治的时代背景中入手,首先探讨野蛮时代的社会心理﹙包含造成冤案的司法心理﹚,从而揭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创作心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关汉卿有着立于历史责任的心理高度也就创作出撼动历史的悲剧永远不朽的《窦娥冤》。  相似文献   

11.
《救风尘》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喜剧代表作之一。从修辞学的角度看,《救风尘》运用了用典、比喻、排比、对比等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作品意蕴更加深厚,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2.
以西方古典喜剧理论作为参照系数 ,《论语》和《孟子》中的某些故事已具备一定喜剧意识 ,可看作是中国古典喜剧艺术长河发源阶段诸多源泉中的一支小溪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八年,对田汉同志来说,是个丰收年。这一年,这位久负盛名的剧作家,在长时间搁笔之后,一连创作了两部大型话剧。一部是著名历史剧《关汉卿》(《剧本》1958年5月号),一部是现代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剧本》1958年8月号)。历史剧《关汉卿》再现了我国十三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向反动势力主动进击的动人形象。剧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而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写了大量的喜剧。从一五九三年起到一六○○年止,他写有《错误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十个喜剧。这些喜剧的基本主题,既不同于古代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讽刺、夸张  相似文献   

15.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也有人认为该剧第四折鬼魂情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笔者认为,《窦娥冤》的批判意义其实正体现在窦娥的鬼魂形象的设计上,因此,仅以鬼魂的出现就压低关汉卿作品的成就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妓女斗争风貌的戏曲当首推关汉卿的《救风尘》.在这部剧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艺术手笔成功地塑造了喜剧主人公赵盼儿的形象,完美地展现其以仗义、豪侠之外在举止为表,以忧郁、深沉的内心世界为里的复杂性格.这一喜剧形象,凝聚着作者的冷峻思考,概括了元代妓女的生活遭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弘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六十多部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 ,他或是描绘元代社会政治的黑暗 ,或是表现人民生活的悲惨 ,或是歌颂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 ,或是表达对英雄人物业绩的向往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其较高的思想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救风尘》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它被人们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中的一部佳作。作为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其剧情冲突的喜剧性是十分地道的。但是,该剧的喜剧性是如何形成的呢?只要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作品的喜剧性来源于巧妙的情节结构,来源于情节结构中悲剧、正剧、喜剧因素的奇特组合。 所谓情节,是从贯穿于戏剧中酌冲突而言的,它既是指外部事件、人物的冲突,也指人物之间或人物性格心理上的内在冲突。 从内在冲突上说,《救风尘》的喜剧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情节发展的离奇和冲突刻划的精巧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田汉创作的戏剧《关汉卿》是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20世纪中后期的连环画改编热潮中,《关汉卿》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连环画,扩大了《关汉卿》的传播与影响。但是,这一重要的戏剧改编现象迄今仍鲜有学者进行专题探究。因此,我们在几个不同版本的《关汉卿》连环画中,选择曲水低与王靖洲版、陈大海与卢延光版这两部影响最大的连环画进行比较,从脚本编写、图像描绘和语图关系等方面探讨其改编的得失,以期为当今文学作品的图像改编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