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不断出现,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影响学业;痴迷网恋,误入歧途;网络失信,遣德缺失;越轨犯科,身陷法网.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和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从而预防和制止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道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伦理教育,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强化大学生的反省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都有人或多或少地违背或偏离社会规范而导致越轨行为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也是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了解其消极影响和积极功能,对于我们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和改进教育、管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一、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及其特征根据越轨行为的一般定义,结合我国的社会性质、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大学生的实际,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可以表述为:高校在校学生违背或偏离社会主义社会及所属高校的各种规范,对社会(特别是高校)的秩序维持具有破坏性,并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5.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决定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增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越轨行为的频发,也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有多种类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对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当前要究根溯源,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防范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道德视野,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异化提供了温床。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异化、道德情感异化、道德规范异化和道德行为异化等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有网络、高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矫正或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既要开展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又要加强网络技术与道德规范建设,净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环境,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法律建设,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重要群体,在网络社会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尤为重要。高校当前要从网络应用入手,深入探析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加强和改进网络道德建设,优化网络文明,推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是特殊的网络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具有虚拟性、超地域性、社会性的等主要特征,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上主体自身素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外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主要有技术控制、法律控制、教育控制和道德控制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琴 《中国德育》2006,1(7):71-73,79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偏差、道德修养弱化等。社会转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状况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课堂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园道德建设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1.
周桂楼  张秀丽 《文教资料》2009,(33):217-218
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随之产生,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和成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亮 《教育探索》2008,(11):116-117
数字信息时代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是“自律道德”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营造大学生绿色网络学习生活环境。在教育的内容上,应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教育的方法上,应注意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加强规范操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发展前瞻,增强教育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拓展大学生生活空间的同时,引发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主要网络行为特征以及网络行为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状况,要从观念、全员教育体系的构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阵地建设、网络道德社区的建立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越轨行为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其特点表现为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违反道德规范、纪律规范,甚至法律.对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控制越轨行为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探索一条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负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肖涛  张竞乾 《文教资料》2006,(17):13-14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心理、道德、人格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络对大学生健康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文教资料》2013,(11):128-129
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大网络引导和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学生应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道德,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彭长宇  杨柳 《华章》2007,16(12):136-13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和道德问题.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交流平台.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并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其自律的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受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民价值观错位、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和主体意识缺失。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等学校应当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本文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的方便快捷,使部分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网络的虚拟性使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和法制教育,使其科学规范利用网络,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在校大学生不仅需要学好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高校应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增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阐述现时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关键,最终强化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