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戴装置中,这是智能人工物技术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追溯了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和责任问题,分析了其起源和范围以及责任划分,以期为智能可穿戴设计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得出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分为其技术设计价值、道德伦理主体价值,责任则是四个主要责任主体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智能可穿戴装置、用户和政府监管单位形成了一个责任闭环。  相似文献   

2.
使用可穿戴技术在日常中将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智能设计开发中运用的总称称之为智能穿戴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五代通信网络(5G)也逐渐完善,功能齐全的智能眼镜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接近。因此,设计一款智能导航眼镜可以通过AR投影技术为用户提供导航。本文讲述近年来国内外智能穿戴的发展,5G对智能穿戴的影响,以及智能穿戴的种类。着重描述一种基于目标检测技术的智能导航眼镜的功能,还提到眼镜的投影装置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新型的移动计算设备,具有很多特殊的属性和优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穿戴计算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被使用。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可穿戴计算机的可用性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可穿戴计算机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探讨增强可穿戴计算机可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闫五中 《知识窗》2014,(9):58-59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便率先提出“可穿戴技术”的概念。顾名思义,利用可穿戴技术生产出来的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者整合到人的衣服或配件里的一种便携式设备。设想中的可穿戴设备不仅能独立成为一种硬件设备,而且能够通过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以及云端交互实现各种强大的功能。有人预言,可穿戴设备将为人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图书馆引入可穿戴技术等新兴和前沿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可穿戴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概况,探讨了可穿戴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聚焦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可穿戴设备应用,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收录的可穿戴设备相关专利为数据源,借助Cite Space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德温特手工代码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展示该领域技术应用领域分布;并利用Cite Space软件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绘制出技术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识别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热点及演进;结合知识图谱的分析结论,对文化创意产业可穿戴设备科技需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曾惜 《科技风》2014,(4):233+236
"可穿戴技术"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词汇,从googleglass面世以来,各种不同的智能穿戴设备百花齐放,其应用以及涉及了人类包括医学、军事、娱乐、健康等各个领域,可穿戴技术发展势头良好。本文试图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几款主流智能穿戴设备的介绍中引出可穿戴设备所应该具有的特性,同时展望了可穿戴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设计可穿戴设备与评估中可用性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以可用性的工程理论作为基础,采用案例的分析法,对可用性目标在安全救助类和医疗监测类以及手机应用类和能量转换类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探讨。结论:在可穿戴设备中,得出可用性目标的运用方式,以及在不同的领域中,可用性目标在不同领域可穿戴设备的差异性,为今后设计研究可穿戴设备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更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几年,物理学逐渐应用于人工智能发展中,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数码领域的流行产品,可穿戴手表更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种可穿戴产品。人们在感受人工智能给生活所带来的神奇之外,会更加好奇这些神奇背后的原理。本文就以可穿戴手表为例,从可穿戴的手表概念入手并对物理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旨在推动物理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I0001-I0002
在各数码厂商纷纷推出具有健康管理功能的可穿戴终端之际,日本日立高新技术近日也开发了一款可穿戴的脑活动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11.
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新概念的个人移动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元器件超微型化发展和网络技术进步的产物。其固有的微型、便携、多媒体、模块化特征,在各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可穿戴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国外的应用情况键技术,对其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可穿戴计算机的移动性和便携性等特点,决定了无线通信技术在可穿戴计算机中的广泛应用。从可穿戴计算机的概念和特点出发,运用蓝牙和Wi-Fi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了一个用于可穿戴计算机的无线网络连接控制系统模型,主要介绍了硬件设计方案,以及解决蓝牙和Wi-Fi相互干扰问题的方案。从而为可穿戴计算机能够在近距离内实现无线通信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可穿戴计算技术和可穿戴设备是近几年来当今社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文首先论述了可穿戴设备比较主流的概念,简单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及现状,重点介绍了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卫生、运动健身、时尚娱乐和国防军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3,(8):41-41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能手机本身并不具有大范围普及移动支付的功能,而搭载NFC技术的可穿戴式设备能提供更好的便携性和更广泛的服务。因此,可穿戴式设备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移动支付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3)
可穿戴计算机的民事应用是近年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沿话题,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回顾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历史,继而介绍了可穿戴计算机的基本概况,然后对其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实际应用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孕妇和胎儿监护领域,移动健康监测可有效提升监测的易用性并获取更加丰富的数据辅助诊断,同时提高应急反应速度,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ARM Cortex-M3微控制器的可穿戴式测量设备,能同步采集心电信号、心音信号和运动信号,支持无线数据传输,较目前常用的单通道多普勒超声胎儿心动测量技术可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数据,且对孕妇和胎儿安全,可实现长时间动态连续测量,有助于更全面的评估孕妇和胎儿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在生活中被使用,其在极大提高用户训练和恢复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隐私风险,在立法和司法层面都应首先对由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程度的保护。由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的生理数据属于隐私与个人信息,个人可识别信息仅属于个人信息,而用户周围数据既非隐私也非个人信息。在探究当下中国应对由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进行监管时,应当注意到美国与欧盟分别采取分散式以及统一式的立法模式,但其对于中国的经验借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深层原因在于法律需要在为用户隐私提供保护的同时兼顾对此类数据基于科研目的的使用,因而需要寻找其中的平衡点。中国现阶段应对可穿戴设备收集得到数据的使用采取必要的规范与引导,包括明确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正当性、确定多元利益平衡的个人信息收集模式、创设基于科研目的使用个人信息的例外、完善可穿戴设备政策规范并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迅速,市面上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发展快速。各式各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通过功能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人体健康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类,信息资讯类这三类。通过对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现状的分析,对目前流行的技术分析和市面上需求的分析,可以对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展望。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肯定会向更实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密码学技术角度提供一种思路,建立病毒防止管理,加强病毒安全防治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光电容积描记技术(Photoplethysmographic,PP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理信息测量技术,从测到的生理信息中提取心率信息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时的运动干扰以及重复性较差问题,有许多方应用于研究这一问题,其中互相关检测和TROIAK模型法在去除运动干扰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只有将所有可能产生的干扰分析清除并建立一个完善的生理信息国际标准才能使PPG更好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