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弱势群体的出现对社会的稳定、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挑战。由于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弱势群体基本上没有条件开展体育运动。通过对弱势群体产生以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的认识,为我们消除弱势群体,致力于清除种种障碍以建设稳定、安全而公正的社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维护并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迈进,社会弱势群体受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发凸显。从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必要性角度出发,结合扩招以来弱势群体遭遇的尴尬入学实际,拟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提出"建立一个基本理念,完善两种支持,进行三项改革"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极,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现阶段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还属于"书本上的法"和"应有权利",只有将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这种"书本上的法""应有权利"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和"实有权利"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真正保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社会排斥以及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监管与保障不利是现阶段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而要真正实现对我国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保障,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建立弱势群体体育权利支持与服务系统、"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弱势群体素质、加强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变革力度逐渐加大,社会已分化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素质方面差异较大的几个阶层.为扼制不平等的扩大,国家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目标,旨在缩小贫富差距,保护弱势群体.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校持续大规模的扩招与社会就业市场的逐渐饱和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则面临更大的就业困境。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存在就业困境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弱势群体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这一客观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对当前及今后我国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现阶段,积极寻求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路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漠视弱势群体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特殊群体。若漠视他们的利益需求,则势必会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造成新的社会不公现象;也势必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安全运行。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同富裕论";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旨在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制度体系;必须发扬中华民族仁爱、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出扶助弱势群体的氛围;必须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造血功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和心理调试、承受能力,助其早日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弱势群体健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健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成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应深刻领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建构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意义与特征,努力建构科学文明的和谐校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思想状况异常复杂,直接影响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并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关怀,是弱势群体子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弱势群体子女向上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育关怀理念的提出,要求政府切实从制度层面采取措施,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改善弱势人群子女的生存状况并使之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武术中武德精神所弘扬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武德通过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社会控制功能弥补法制控制的空缺和不足.因此,探索武德精神中和谐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宣扬发展武德精神,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在当今社会格外引人注目,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体制原因造成的贫困与贫富差距.弱势群体规模正在扩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隐患,党和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维护公共利益,建立完善利益均衡的协调机制,关注弱势群体,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公平包括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等方面,政治与行政、经济、法律、文化与社会等层面。我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缺失问题。因而要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监督,强化法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执政要求和执政目标,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地扩大.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分配原则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的转型明显扩大和加深了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规模和弱势程度,处于弱势境地的青少年受社会体制、家庭、群体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应重视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受教育的程度,使其更健康地发展,进而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社会公平包括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规则的公正。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公平的涵义,才能明确和谐社会的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具备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