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围绕“玻璃”意象,借助后现代性作品的诸多“语言游戏”手段,完成了小说“从现实到虚妄”的主题建构。小说采用了反形式的手段来证明陈旧的叙述形式与内容信度缺失,进而证明“语言游戏”思想是呈现后现代作品解构与颠覆之后狂欢化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2.
这个夏天之前,世界上只有一个"鸟叔",他在皇马;这个夏天之后,人们又知道了一个"鸟叔",他在韩国。韩国歌星"鸟叔"(朴载相)的《江南Style》风靡全球,仅用86天,便两破吉尼斯纪录,获得超4亿点击量以及35个国家音乐电视榜单排行榜冠军,被誉为"神曲"。《江南Style》为何如此火爆?其火爆原因对我们教师成长又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3.
按照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小世界》与《桃李》两部小说均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诗学特征。与国内相关研究视野多集中在从“后现代”特征、喜剧性以及快乐叙述等方面进行评述不同的是,本文拟从狂欢化诗学特征与叙事技巧的独特性上,来探讨这两部小说在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演绎寻找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兄弟》的形式化追求、理念化特征以及对过度的沉迷,体现出对先锋派的回归。具有“油滑”性的“大话化”特征以及大量身体隐喻构成的身体叙事带来狂欢化倾向和媚俗嫌疑。《兄弟》具有对深度模式的执迷,但“油滑”也带来结构与意义的自我消解。《兄弟》意味着后现代背景下的先锋的油滑美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一个高度狂欢化的文本,小说在艺术思维、人物形象、结构与语言以及时空体等几方面均体现了鲜明的狂欢化的艺术特征。《五号屠场》充满了对话性,以民间话语颠覆官方权威,并采用了脱冕型结构,体现了狂欢节的自由平等精神和交替变更精神。  相似文献   

6.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音乐世界》2013,(2):108-109
2012年可谓是“鸟叔年”,凭借一曲《江南Style》,PSY不仅在年末的颁奖礼上拿下各种音乐奖项,带着他那全球大热的“骑马舞”,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PSY也飞赴纽约与众星一同闪亮迎接崭新的2013。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四十一炮》以其独特的“后现代”结构技法,叙述了当下中国的“现代性”故事,然而“狂欢化”背后却凝结着一片浓浓的古典乡愁。《四十一炮》在形式与内容上表现出的张力,代表了莫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四十—炮》也显示出了莫言“民间话语”的价值迷失。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凭“倦鸟”“相遇”“良知”“精神崇拜”“婚姻”“残疾”“性”“留白”等八个词语,对李云卿的长篇小说《倦鸟》进行了多个向度的解析,从而确认该作品系社会转型时期现世特定人群相关生存状态的一种生动实录,其艺术、文化与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与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影片这两类作品无论从创作时间上、地域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反差,但在这两类反差较大的作品中却都能看到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痕迹。通过对它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文化中不乏“狂欢”气质。而追溯中国文化的渊源可知,这类作品正是在我们文化的内在熏陶和其所属的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这种“狂欢”气质也是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1.
韩国舞曲《江南style》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走红全球,该曲高度迎合了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是其走红的根本原因。《江南style》反映了现代社会崇尚经济、性开放、理想信仰缺失、竞争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和青年自由个性化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对待《江南style》的走红,以中国梦、共同富裕、高雅艺术、净化社会风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的语言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语言特点,还从侧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状况。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种类,体现了时代特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聚美优品体"凭借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大众传媒的推广以及网民的认可而迅速走红。同时,"聚美优品体"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商品的商业价值以及语言的使用规范等。语言和社会生活是密切关联并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咏雪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领域之一。欧阳修创"禁体",苏轼作"尖叉韵"雪诗,后人争相效仿,甚至有人将"禁体"扩大到词、赋、曲等文体创作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文化现象。将吴应箕的禁体与尖叉韵雪诗置于禁体与尖叉韵雪诗发展史中来考察其继承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从学界不太关注的视角与不太注意的材料来研究禁体雪诗,有利于拓深禁体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宛陵体     
欧阳修首用"圣俞体"作为梅尧臣诗体的名称。自陆游起,始用"宛陵体"之名,并为后世所普遍使用;今人又有"梅欧体"或"欧梅体"之别名。各种称谓名虽异但意相近。"宛陵体"是指以梅尧臣的古体诗,尤其是五古为载体的一种诗体。它的主要风格特征是平淡。这种风格具有深刻的内涵:语淡情浓;浅貌深衷;意境平淡深远。庆历年间及以后,"平淡"中古硬怪巧等新的因素渐增。"宛陵体"诗歌推动了五古在唐代盛极难继之后的新发展,开创了宋调,因此梅尧臣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商业传媒文化的发达,期刊从合资创办到稿酬制度的实施,使"语丝"同人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基础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说自己的话",获得相对自足的公共话语权力,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话语的建构当中。结合鲁迅的"‘圈子’说"进一步考察,"语丝体"散文在政治话语权力和商业传媒文化的双重挤压下挣扎或游离的努力,造成了文体言说风格色彩的复杂性。作为知识分子文体的"语丝体"散文在关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之余,不期然烙下具备文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轻松化写作痕迹,恰恰是现代商业传媒经济秩序支配下"语丝"同人易于专注"自己的园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苏轼词风多变,婉约者动人清新而深沉,豪放处雄奇如天风海雨,气势磅礴。他的诗不受陋习成规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如天地奇观,富含哲理,饱含才气。他开创豪放流派之先河,开宗立派,让人耳目一新,而其婉约诗词也同样独树一帜,读之极尽缠绵凄婉。然而其人生道路是坎坷多舛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造就这位旷世奇才;其人生的指导思想也是复杂的,儒释道三者兼而有之。苏轼不愧为宋代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17.
方文是明末清初桐城著名诗人,明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自成一家,被称作"嵞山体",创作内容丰富,突出表现在抒发强烈的遗民情怀、反映现实、感时纪事等方面;在艺术上表现为语言通俗流畅、浅显如话,所抒发的情感真诚直率等特色。"嵞山体"在清初诗坛多受褒扬,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淘宝体"的语篇分析,讨论"淘宝体"的语篇构成,分析"淘宝体"的组成机制,包括其主述位推进的语篇构建、人际功能的语篇构建、评价意义的语篇构建以及隐喻认识的语篇构建四个方面。"淘宝体"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从"渐为新变"的泰始诗坛到"勃尔复兴"的太康、元康诗坛,最后到"变创新体"的永嘉诗坛,西晋诗歌艺术逐渐脱离了建安风骨之慷慨激越与正始文坛崇尚玄思的风尚,向结藻清英、繁缛绮靡、刻意追求形式技巧的形式主义风尚发展,形成了"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文学特征。并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可谓"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中古诗歌发展史上开创了继往开来的诗歌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20.
金英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33-135
《毛诗序》系统地阐述了先秦儒家的文艺观,是先秦到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诗歌理论的总结。它继承了儒家诗教思想,并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解诗的依据,采用“关”“刺”的方式解诗说诗。《毛诗序》较之儒家诗教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它将诗篇与特定的时代盛衰联系起来,有“《风》《雅》正变说”。《毛诗序》解诗说诗也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