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慧 《学语文》2014,(1):61-62
一、引言国内学者对动词名化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动词名化是动词“名物化”还是动词“名词化”。“名物化”的说法最早是由《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1956年提出的,它把句子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看做“名物化”。史振晔根据“词义”来定词性,赞同动词名词化,只承认带有名词、代词定语的动词和词组是名物化。  相似文献   

2.
写作目标:谈论自己喜欢的运动 写作导引:本单元的主题是“运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地运用有关运动的名词。做到准确无误。在写作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爱好来谈论运动。  相似文献   

3.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汉语言学专业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范教育这一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中小学作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语师资为目标,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加大专业写作训练力度,彻底摒弃那种把师范院校写作课变成单纯的“写作理论课”或“学讲习课”的倾向,充分体现该学科的“运用性”、“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简练是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而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一个典型毛病就是冗长、复杂。在英语写作中,掌握好饲性转换,即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可使文章表达灵活生动,同时,运用省略句、修辞格等都可使英语表达既简练又含蓄蕴藉,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可由此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释“帅”《国语·越语》中有这么一句:“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有人认为“帅”在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帅”在句中是否名词活用为动词?值得探讨。有人把“帅”看成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能是把“帅”看成“元帅”、“将帅”的“帅”。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本对蒲松龄《狼》中的“隧”一词作了这样的注释:“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初语一册237页)显然,课本把“隧”看作是“名词用如动词”了。笔者认为,这个“隧”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而是名词作状语。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名词动化条件的商榷(一)名词用“而”连接时,是否都活用为动词?不少人认为,名词若用“而”字连接,便活用为动词了,理由是“而”字只能连接动词或形容词。这种提法把问题绝对化了,因而是不可取的。有人则认为,“而”所连接的成分,如果一边是动词,另一边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便活用为  相似文献   

9.
高考阅卷归来,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深思后,我把题目命题为“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为什么不是“话写作”?写作是什么?我以为那该是一种状态,即一种自由、平和的心态。让十七八岁的学生在非常功利的考试背景下去写作,这是一种妄谈。从词性上看,“写作”可以是动词,既然是动词必然会强调动作延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凡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写作只是用技巧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整合起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急功近利,被太多的“绝招”和“套数”绑住了手脚,与“抒写真性灵”的为文之道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本)第四册选入了沈括的《采草药》一文。其中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一句。教材第184页对“粪溉”的注释是“施肥浇灌”。这显然是把“粪”当成了名词用作动词“施肥”。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应该把它看作名词用作状语“用粪”。要辨别一个词在句中活用为哪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和它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后面有代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相似文献   

13.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14.
名词活用例谈巢湖卫校刘经宇一、名词活用的一般动词(一)名词后面有代词,此名词常活用为动词。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②针之不过四分《华佗传》例①中的“蹄”,例②中的“针”,都在代词“之”的前面,它们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蹄”是“踢”的意思;“针...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写作的目的应为生活服务,写作内容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1. work on, work at, work out(1)workat与workon都可以解作“从事于”,后接名词、代词或动词的一ing形式作宾语。此时可将workat译为“学习,研究,写作,致力于”等。例如:  相似文献   

17.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被动态在普通话中一般用于包含副动词“被”的句子,这种句子具有下面的线性排列(这里Np=名词短语):(1)NP_1 被 NP_2动词例如:(2)他被姐姐骂了.这种结构方式带有作直接宾语的名词短语,表示动作所影响的人或事物.这个直接宾语放在句子开头的位置上.直接宾语(NP_1)后面有副动词“被”,引进动作的施事,我们称它为“被”名词短语.象“把”字结构一样,动词出现在句末位置上.如例(2),开头的名词短语是动词“骂”的直接宾语.“被”后面的名词“姐姐”是施事,说明哪一个在“骂”.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果把作辅导有目的、有意识地贯穿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来,立足于教材,巧妙利用教材潜在的写作“因子”,在语言上给予暗示,在情境上给予渲染,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帮助,点燃学生再创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20.
“对”、“对于”和“关于”三个介词,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动词,从而表达种种复杂的语法及语义关系。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类名词性的短语或谓词性的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