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在"预设"里。所谓预设,就是课前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课堂教学也如此,准备贵在"充分",但"充分"不仅是时间上的保证,更在于准备时所体现出的"细"与"全"。2.在"生成"里。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虽然"教"主导着"学","学"对"教"具有依赖性,但"学"就其过程和结果来说,既有"多快好省"的,也有"少慢差费"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作出"生成"的应对。  相似文献   

2.
奇怪的树     
高峰 《辅导员》2013,(35):29
白天"哭"晚上"笑"的树巴西生长着一种名叫"奠尔纳尔蒂"的灌木。这种灌木在白天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乐曲声,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哀怨啜泣"。一些植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灌木能够白天"笑"晚上"哭",与阳光的照射有密切联系。实际上这些树木也怕黑,并会在无光的暗夜里"伤心流泪"。可做"牙刷"的树非洲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叫"阿  相似文献   

3.
"国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形态,其基本构成要素与语言及民族国家具有重要关系。从本质上讲,"国学"所凸显的主要是其"民族特性",而民族特性最为鲜明的显性标志则是语言。"国学"正是以"汉语"重新建构"汉民族文化"的"知识谱系"。章太炎时代的"国学"强调以"小学"(音韵训诂)来复活汉民族早期的原初语言,以作为重构汉民族文化的前提,因而背离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现实需要。后续的胡适等人倡导以"国语"的"创制"作为"国学"研究的前提,"汉语"才由"原初汉语"开始了向"现代汉语"的过渡,也因此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国学"所应有的地位。"国学"之"知识系统"的重建必须从重新清理和确认真正的"现代汉语"着手,只有以"汉语"形态展开的民族思想学术方可视为"国学"。  相似文献   

4.
正义的难局     
我国古代分开使用"正"与"义"二字。"正"是指一个人的言行合乎身份与地位,因而具有正当性。如孔子谈到政治领袖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此,"正"应该是指遵守及配合礼制与法律而言。"义"字有"宜"的意思,是指人群中"适当"的言行表现。譬如,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在此,"义"是指"道义",有如人生应行之路与应做之事。"正义"一词有"既正且义"的意思,涵盖一切既正确又适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几何的起源     
数学除了研究"数量关系"之外,还研究"空间形式"。"形"的历史与"数"的历史一样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甚至更远。恩格思曾经指出:"数学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如果说计算时间需要"数"的概念,那么制造器皿则有赖于"形"的意识。这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在《新知言》中提出的"负的方法"有"不言而言"和"非言而言"两个层次,"不言而言"通过"不说"来"言说","非言而言"通过"说"达到"不说",二者统一于对"第一义"的语言拒斥性之中。皎然在诗论中即运用了"非言而言"中的否定形式,通过否定形式的论说达到正面阐释的目的,论说充满了启发意义的自由思考空间。中唐"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的禅风转变对皎然否定形式"负的方法"的运用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金宇澄《繁花》地方性生产的分析必须将"内容"、"形式"及其"生产机制"的研究综合起来。其首发之地"弄堂网"中的分论坛"文字域"所形成的"上海人讲述上海人自己的故事"的文学场决定了《繁花》用上海闲话讲述上海记忆的特点。在"收获"版《繁花》中,金宇澄将主人公确定为"沪生"(而非"弄堂"版的"腻先生"和"沪源"),显现出着意强化"沪生"们的上海城市市民意识,使之成为"当代上海寓言"的努力。金宇澄在"文艺"版《繁花》中新增17幅手绘插图,建构"上海人的上海地图",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8.
庄子对"知"之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与思考。庄子认为,"知"的对象应由"物"转而为"道","知"的主体应从"形"、"智"转而为"心神"。经由"知止"与"心斋"的工夫,在心灵"向道而思"的过程中,"知"升化而至"心与道合"的"真知"之境。"真知"实际上是对个体之生命意义的守护与生存价值的开启,生命之意义落实于"心",生存之价值维系于"道"。庄子的"真知",正是一种"生命觉解"或"存在智慧"。  相似文献   

9.
词语是语言的组成单位,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因而文人墨客们总爱反复推敲词语。如王安石在掌握"到"、"过"、"入"、"满"、"绿"等十多个意义相近的词,认真比较后选定"绿"字。因为在这首诗中的"绿"字让春的气息在人的头脑中显现  相似文献   

10.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学英语的人一提到钱,立即会想到"money"。诚然,"money"是英语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钱"的表达方式。但除此以外,在口语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钱"的表达法。下面是与"money"有关的短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12.
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是由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结合范式及其相配套的研究取径或方法,量的研究属于"实证主义"的范式,质的研究主要属于"解释主义"的范式,而"行动研究"则属于"批判理论"的范式。从研究的价值导向来看,"实证主义"及其量的研究和"解释主义"及其质的研究都可以归于"学术导向",其主要目的是"求真",了解和理解事情"是什么";而"批判理论"及其行动研究则归于"实践导向",其主要目的是"求善"、"求美",探讨并推进"应该是什么"。"定性研究"同时具有"思辨的"和"解释的"特征,"质的研究"则同时具有"解释的"和"实征的"的特征。量的研究既是"实征的",也是"实证的";而质的研究在研究的形态上是"实征的",但其哲学基础不是"实证的"。  相似文献   

13.
成年期学校德育存在着"去成人化"、"学校中心化"、"功利化"和"碎片化"等问题。提高成年期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应当实现从"育德"到"成人"、从"传递"到"建构"、从"学校"到"生活"、从"他律"到"自律"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义,"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引申义。发生了"教"和"学"的活动不一定发生了"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效果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其关键词是"效率";"好的教学"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对教学的伦理性规定,其关键词是"正当"和"应当","好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周末,我做完了作业,突然心血来潮,想与爸爸下一盘象棋。爸爸正在看报纸,他二话没说就摆好了棋盘,准备与我一决高低。比赛一开始,我先把"炮"调到中间,准备到爸爸那边轰他的"将"。爸爸早已看穿了我这一招,马上把"马"提上来防备。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随即把另一个"炮"调到"河界",看爸爸正召集他的"人手",我趁机把"炮"调到与敌人的"象"同一列的地方,心想拿了"象"之后擒"将"就容易了。没想到爸爸这时笑得合不拢嘴,立即用一个"卒"解决了我的"炮"。啊!我吃了  相似文献   

16.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有效教学"应遵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有情感的学生,心中有有差异的学生,心中有充满自信的学生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休闲的社会学研究必须奠基在"休闲何以可能"之上,不然,一切的休闲社会学研究都是主观的,至少是没有根基的。依据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对于"被抛"于世的人而言,休闲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不可能,乃因为人无法逃离"在世"之天命,"在世"即意味着"烦"。而中国传统的心性学认为,人不但有"在世"的"小我",还有超越的"大我",故人可以逃离"在世"之天命,休闲亦得以可能。所以,休闲乃奠基在中国传统心性学的"大我"之上。  相似文献   

18.
汤斌是清代商丘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其学术思想虽根源于阳明心学,但"不厚程朱,不薄陆王",试图调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使二者融为一体。在理道观上主张从日常生活中随时体察天理,使"理"、"道"褪掉了玄妙的成分。在宇宙本体论上,坚持气本论,不但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天人关系上,坚持"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观,强调知人事即知天事。在"经"与"道"的关系问题上,明确提出"道"不离"经"、"经"不离"道"的"经道合一"说。在认识论上,提出"顿渐合一、顿因于渐"、"慎独居敬,刻意内省"的方法论和"知行统一,重在实行"的知行观。  相似文献   

19.
【考场审题】本期作文大考场的题目是"记忆犹新的……"。它既可以直接作为习作的题目,这是命题作文;也可以将其中的省略号替换成词语,这就是半命题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要学会解读"记忆犹新"这个"题眼"。我们不妨将其拆分为"记忆"与"犹新"两个词语来理解:"记忆"需要我们选择一件"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犹新"说明这件事情"难以忘记,就在眼前"。紧扣住这两点,你的作文才不会"偏题"甚至"走题"。本期点评嘉宾:江苏省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南化四小副校长杨树亚老师  相似文献   

20.
段潇潇 《文教资料》2012,(18):106-108
助词"的"在歌曲中的语音变异现象是现代汉语语体变异的一个案例。歌曲中的助词"的"有两种语音,一种唱轻声"de",一种唱重音"di"。语料抽样调查表明,唱法和语体色彩是决定助词"的"语音的主要因素。把"的"变读成"di"有语音史的证据。应根据唱法和语体色彩的不同决定助词"的"的唱音,从而解决当前助词"的"语音混乱的状况。与"的"类似的其他助词也存在语音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