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多诺放弃了卢卡奇那种积极入世态度的"革命"浪漫主义哲学,从同一性哲学转向了"非同一性"哲学,而剖析其批判指向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哲学仍是一种反对革命总体性主体后的个体性主体的浪漫主义,其实质只不过从"彼"浪漫主义转向"此"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2.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3.
李白和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并峙的双峰。生长相近的地域环境和基本相同政治遭际 ,使他们的作品具有共同的浪漫主义形式。透过这种形式 ,能看出两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底蕴。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文论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五四时期其内涵却发生了民族性的转变,确立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完成了西方浪漫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它与中国诗歌的主情传统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与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中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文章从他们创作的承继与连贯,对新诗创作的影响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郭沫若与徐志摩诗歌创作特色的比较展示了浪漫主义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以及诗人对新诗繁荣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7.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8.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对钢琴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和浓郁生活的钢琴特性小品。舒伯特钢琴即兴曲可算是浪漫主义钢琴特性小品最早的"标本",集中表现了舒伯特创作的独特个性与风格。本文从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创作技法进行了分析,将作曲家的旋律天赋及和声技法上的创作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理性精神的对抗,其主观自我表现意识的勃兴是以古典主义对典范文本的尊崇、对客观具象实体的逼真再现与精细摹仿、抑制主体的自我创造为批判指向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本体论是建立在对人的感性存在和真实生命活动的认可与推崇基础之上的,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渊源.但是,浪漫主义对主观自我的极致张扬恰恰又是以无视生命个体的真实生存状态而企图切断其与人类文明整体生存状况的联系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0.
始于18世纪中期、结束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主的工场手工业模式,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各国纷纷进行社会制度变革,使之适应飞快发展的经济形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核心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变革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派诗人在这一时期占据了文坛主流。本文通过对雪莱诗歌的解析,探讨促进资本主义制度飞快发展的工业革命对雪莱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较量的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音乐充满着梦想与激情,浪漫主义音乐努力刻画着人物的性格品质,赋予一切事物以独特性与情感性。然而浪漫主义的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又诱发了悲观主义情绪的泛滥,因此愤世嫉俗、逃避现实的残酷。因此,极端的心理也是浪漫主义者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诗歌着力描绘自然和创造个性解放的境界,主张感情至上,借助景物尽情抒发,利用音韵格律更好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个人意志。他的诗以自己独特的形态汇入了中国五四新文学的浪漫主义诗歌大潮,且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属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早在十九世纪,情感主义已成为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和创作理念的主要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有力地推动了英国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雪莱及其诗歌和相关作品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的关联,以期为理解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圣经》文本阐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的感悟者门德尔松,创立了音乐会序曲,并创立了以音乐会序曲为主要体裁的标题音乐;更以流畅稳健的音乐表达和舒展洒脱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交响乐独特的价值,同时在室内乐、艺术歌曲、清唱剧等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总之,门德尔松的思想和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代浪漫主义的灵魂,心声、梦幻和思绪。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在这一时期,尽管各种文学倾向的主流特点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但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人性的理解、宗教自然观以及文学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也正体现了浪漫自由的美国在文学领域表现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向来以浪漫主义著称,本文通过对李白生活的时代、经历、教育等因素的考证,和对他诗歌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析,浅论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并说明他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语言简约概括,内涵丰富,善于把自然美和社会美融为一体,感情真挚动人。  相似文献   

19.
面对爱情与现实的抉择,该怎样做出选择?依笛·贺普,一个普通的女子,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浪漫爱情与奢华生活的两难选择,依笛充满困惑与动摇。布鲁克娜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刻画,用她优美的文笔,敏锐清新的思维,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与当时的社会相悖,与道德相悖,但却令人欣赏与敬佩。本文全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用一种独特的写法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在阮籍和屈原的身上,都表现出同作为文士的浪漫品格,又有不同,源于两人独特的秉性与才情。屈原的自恋和阮籍的放达就是这种浪漫品格的具体表现。其次,两人的诗赋都表现了游仙之思,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的仙界是个体情志的幻化,人神杂处;而阮籍的仙界则表现为一种永恒之在,仙心与玄思合而为一。最后,屈原的诗赋总体上表现为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风格,阮籍的咏怀诗则表现为一种消极浪漫主义的风格。这既是个性差异使然,也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