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软科学》2019,(10)
依托局部动态调整模型,选取2001~2016年美国、英国、中国等13个国家面板数据,对不同国家ICT投资如何影响经济绩效进行研究。研究发现:ICT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贡献程度甚至超越实物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说明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开始从人口红利向数字红利转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数字鸿沟"正在逐步缩小;中国不存在或已摆脱"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4-2011年中美两国实体经济变量季度数据,采用施加过度识别约束的SVAR模型,分析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美国对中国出口和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是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传导渠道;与美国对中国出口渠道相比,基于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渠道的传导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数字经济活跃度全球第一、规模第二的经济体,从部署"互联网+"到提出数字中国,体现了政府推进数字化产业纵深化、助力数字经济横向扩展的政策决心。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软肋,亟需通过对全球数字战略部署趋势与主要发达国家数字战略分析,寻求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文献分析与政策对比研究,对数字化进程的逻辑与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解析,在此框架下比较OECD各成员国数字战略部署趋势,分析我国与德国、美国和日本具体的"3+1"数字战略结构,最后根据我国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配置效应和溢出效益梳理金融周期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美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的数据,本文构建了包含潜在经济增长率、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的三变量的TVP-SV-VAR模型,对金融周期的潜在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潜在经济增长率对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的响应值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和结构性突变,且其对金融风险冲击反映的敏感性早于金融周期;2)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长期效应,但前者的影响程度高于后者;3)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存在"断崖式"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体的长期停滞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提出了经济创新度概念,作为GDP的增量式改进指标,考察经济体发展中创新驱动的程度。建立了基于经济创新度的经济体创新评级方法,并通过对2000—2010年26个主要经济体的实证分析,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评级变动上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主要经济体的创新非常活跃;二是经济体之间的创新竞争日益激烈;三是少数经济体创新评级出现重大变化。就中国而言,其一是目前已经是中创新度经济体;其二是中国正处于创新起飞的准备阶段,即从中创新度经济体向高创新度经济体跃升的准备阶段,并预测中国在2020年前后进入创新起飞阶段;其三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应侧重提高生产率和排放产出率。最后,提出了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层面进行创新评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飓风"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主要经济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国经济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行的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提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引发全球范围的的金融海啸。在金融、债券等虚拟经济遭受近百年来最大危机的时候.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强力措施拯救虚拟经济.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更出台针对实体经济的拯救措施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探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急需构建一套适合新形势的工业化水平测度体系。本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理论、新增长经济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新兴经济体工业化水平测度"的五维模型,即"发展阶段-工业竞争力-工业化效益-国际化程度-可持续发展制度"的测度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DEA分析等方法,测算以广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本文构建的新兴经济体工业化测度五维模型,理论上拓展了经典工业化测度理论和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理论;实践上也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策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燕  李应博 《科研管理》2015,36(12):56-64
2008年后,我国海外投资存量大幅增加,获得东道国技术转移以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2004-2011年全球7个主要经济体的81个国家32个1方面的数据为样本,利用修正过的反向知识溢出模型,计算了不同地区可以获得的知识转移量;然后以门槛模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时的相互作用,针对不同经济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飓风"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主要经济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国经济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行的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提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IT革命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以“新经济”为特征的稳健增长,本文剖析了IT革命对美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潜在影响,研究表明IT革命正在改变着美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并且提升了美国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作了简要预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回归出口、回归制造、回归创新的美国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结合《制造业提高法案》、"国家出口倡议"等政策措施,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针对企业界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停滞不前的现状,就如何使优秀研究型大学和国家实验室成为引领美国回归创新的核心引擎等问题展开研究,并通过行政报告给出政策建议。本文在简要介绍报告出台背景的基础上,对其要点进行概述并总结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R&D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in other advanced economies, are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types of locat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data on the location of four dimensions of R&D in the U.S.: industrial R&D laboratorie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ngaged in R&D,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mploy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dustrial R&D is much more concentrated in large urban areas than the other dimensions, and appears to locate more in response to the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than to the location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federal research facilities. The location of R&D employment, which includes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industrial employees, is associated with facilities for all three types of R&D. Because of these factors, R&D in the U.S. is found on a significant per capita basis in 44 of 177 urban areas, most of them in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 of the country. When two dimensions, industrial R&D laboratories and R&D employees, are combined as a measure of R&D concentration, the locational pattern is less clustered regionally. Ten urban areas in all regions of the U.S. a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complexes of R&D. Since the location of R&D is a major indicator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urban regions, only a few areas of the U.S. are likely to remain important in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irth of the encryption software industry (ESI), a new niche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Using a Chandlerian perspective, this work reports the main facts about firm entry and growth,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start-up strategies and actions.Since scale economies do not play a major role in ESI,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fi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This work shows that innovation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long with investments in co-specialised assets, are variables strongly correlated to young firm probability to survive and grow. In doing so, we have collected highly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product introduction, US patents granted, worldwide alliances and biographical data of firm founders.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22,51(2):104418
U.S. inven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around major tech centers since the 1970s, with implications for how much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share in concomitant local benefits. Is invention becoming a winner-takes-all race? We explore the rising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patents and identify an underlying stability in their distribution. Software patents have exploded to account for about half of patents today, and these patents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ech centers. Tech centers also account for a growing share of non-software patents, but the reallocation, by contrast, is entirely from the five largest population centers in 1980. Non-software patenting is stable for most cities, with anchor tenants like universities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suggesting the growing concentration of invention may be nearing its end. Immigrant inventors and new businesses aided in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One Sentence SummaryThe growing concentration of patenting in tech centers masks an important stability in non-software patenting for most U.S. cities.  相似文献   

16.
胡光元  唐莉  刘云 《科研管理》2014,35(4):68-75
本研究以大规模石墨烯科技文献数据库为样本来分析中美两国在该交叉前沿学科领域的总体概况、发展轨迹和驱动力量。通过运用多种数据可视化工具,研究发现,中国在石墨烯领域是一个早期进入者而不是一个后发追赶者。中国石墨烯的研究在早期与美国有短暂的时间延迟,中期迅速赶上,目前在数量上已超越美国。中美双方在国际石墨烯科研成果中占据首要地位,互为彼此的最主要合著者。中美两国在石墨烯研究发展轨迹上既有趋同性也有相异之处。从石墨烯项目资助的金额和石墨烯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上看,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对两国的石墨烯研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亲专利政策与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日本的威胁,美国自1980年开始实施"亲专利"政策,设立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美国专利商标局进行改革,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际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扩大了专利的保护范围,推出了《拜杜法案》。美国亲专利政策与美国的法律体制相适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成功恢复了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对我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technology intensity and the impact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on industrial growth. Many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e actual economic impac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depend on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echnology intensity, but systematic empirical evidence is still lacking. To fill this gap, we analyze employment data covering all 3-digit NAICS industries of U.S. countie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more likely to benefit from Jacobs spillovers as measured by related variety, while sectors with low technology intensities can better benefit from MAR spillovers as measured by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探索美国大学专利技术的创新培育中心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从美国专利商标局官方网站检索到的1980—2016年美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的主要流向,将流向集中的目的地视为美国大学专利技术的创新培育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州的层面还是在城市层面,都显示出美国大学专利技术创新培育中心高度积聚于国家政治中心和政府机构的特征;美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技术转化的理念与行动、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是形成美国大学专利技术创新培育中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准确研判美国智库对于中美科技竞争的基本观点,是分析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竞争的舆论走向、战略认知与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美国8家主流智库的11份代表性研究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发现美国智库主要围绕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与美国如何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这两个议题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美国主要智库已就中国科技实力对美国形成重要挑战这一点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在美国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应实行的具体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结果/结论]美国智库总体上对中美科技竞争持消极观点,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出现转变的结果。这些观点的传播将影响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的取向,影响其他国家同中国展开的科技合作。中国应该在理性与辩证地看待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基础上,消除美国智库观点带来的消极影响,管控中美间在科技领域的战略竞争,努力拓展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中国在科技外交上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