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记者在采访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撰写新闻稿件时,往往会出现虽余兴未尽,但力不从心的窘境。因此,平时积累”家底”应成为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的工作主要是现场采访,发布新闻。工作流程大体一致,但却有“穷”“富”记者之分。所谓“穷”记者,“家底”空空,既缺乏采访分工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又没掌握多少新闻线索,写稿时想用的背景材料一时又无处可得;相对而言,“富”记者有  相似文献   

2.
第四种“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所谓“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是指手上正写一篇稿件的同时,着手采访另一篇报道。在手上写一篇稿件和正进行采访第二篇报道的同时,又为第三篇报道准备好新闻线索和题材。这样一环套一环的采访和写作,形成了“连续作业”,记者(通讯员)如能这样工作,自然是工作效率高。运用“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必须克服“单打一”。现在,不少记者和通讯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般是“单打一”。写完一篇稿件,才考虑另一篇报道的主题,然后寻找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再进行新的采访。这种“单打一”的采访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有时因为报道思想不明确,或者是手  相似文献   

3.
新闻选题主要是解决记者和通讯员到什么地方。去采访什么单位,打算写个什么内容的报道。选题定不下来,采访就无从开始,选题是至关整个采访成败的关键一环。凡是从事新闻采写的记者和通讯员,每写一篇报道前都有一个选题问题。选题的要求,用通俗话说,叫做“选对了庙,拜对了神,烧对了香,走对了门”。新闻选题的来源是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它不是新闻,也不是选题,只为采写人提供选题素材,提供线索;采写人要做的工作,第一步是大量搜集新闻线索,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第二步是在大量的线索中精心地选选题。新闻线索不是从天上…  相似文献   

4.
基层通讯员在一起,常常互诉苦衷:有的为成天找不到新闻线索而发愁;有的为事情平平淡淡、没啥可写而苦恼;有的为采访受冷遇而抱怨,有的为每天发现的新闻线索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写而发愁……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十四年,年年被《莱芜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被《大众日报》、《农村大众》评为优秀通讯员.回顾从事报道工作的经历,我悟出了当好通讯员的几点心得,概括起来就是要有“六心”.  相似文献   

5.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用“穷记者”、“富记者”来比喻记者对新闻线索占有量的多少。记者最苦恼的莫过于手头没有线索,不知道要写什么,工作起来没有目标和方向。新闻线索来自多种多样的渠道,其中有一条重要渠道是报纸。随着新闻业的发展,报纸种类越来越多,我们从中可以获取大量信息,找到不少有益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7.
在记者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者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者自然采写的新闻稿量就少;但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则见报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后者因拥有新闻线索多常被称为“富”记者。而当“富”记者的诀窍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9.
陈升钧同志在去年第10期《新闻战线》撰写的《莫当“穷”记者》一文,分析了记者致“穷”的三条原因。那么,记者怎样才能由“穷”变“富”?我想谈谈三点感受。其一,想当“富”记者,脑子要勤。我们有些记者总是爱向报社领导要题目,自己不肯动脑筋。这种爱国省事,爱吃现成饭的状况不改变,记者是“富”不起来的。一个聪明的富有的记者,应该熟  相似文献   

10.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独家新闻有如下特征:一、它是由新闻单位的记者深入实地采访形成的,新闻记者是独家新闻的采访者、执笔者或主要执笔者。记者之外的投稿者如通讯员、专栏作家之类采写的稿件都不能算是独家新闻。这是因为其作品不是新闻单位的职务作品,不能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能保证其未一稿多投。二、新闻线索由某一记者首先发现,形成的作品是单独采访所得,在本新闻单位予以报道。如果是多家新闻单位组团采访,稿件由各家记者分别完成,在各自的媒体上报道,则不能称之为独家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3.
陈升钧同志在去年第10期《新闻战线》撰写的《莫当“穷”记者》一文,分析了记者致“穷”的三条原因。那么,记者怎样才能由“穷”变“富”?我想谈谈三点感受。其一,想当“富”记者,脑子要勤。我们有些记者总是爱向报社领导要题目,自己不肯动脑筋。这种爱图省事,爱吃现成饭的状况不改变,记者是“富”不起来的。一个聪明的富有的记者,应该熟悉和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实际情况,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耳朵     
耳朵是管听的。记者获得新闻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靠耳朵听。所以耳朵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武器之一。耳听八方采访,首先要有线索,有些初做记者和通讯员的同志,往往最苦恼的是没有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线索要有一定的政治业务水平,要有新闻敏感,要懂得新闻价值,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新闻是在社会上随时发生的,它蕴藏在政治活动中,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采访中的提问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要问得准确、巧妙、简炼就要学会“听”。当然,这里我们说的是有效地听。“听”可以捕捉新闻信息,有时采访对象谈话走题时,靠“听”还可以用巧妙的问话使其言归正传。可是有些记者采访时却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只想着采访之前拟好的几句问话,结果一些虽有价值却没有列入记者采访范围之内的新闻线索都滑掉了。还有的记者表面装出认真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盘算其它事,这样的采访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采访中的“听”与“问”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6.
种花生的地方,每年霜降前后,花生收获过了,农民还要在地里“溜”一遍,把漏收的花生找回来,叫“溜”花生。“溜”时,先寻小辮儿,哪儿辮儿多,哪儿就能“溜”出较多的花生果。这辮儿,就类似我们记者采访时要寻找的新闻线索。记者有的把上边的意图作线索,“按图索骥”,有的把下边的情况当线索,“径直拿来”。这样,固然能采访出新闻,但不少害有概念加举例的毛病,或者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老话,写不出有新意的新闻。要采访到好新闻,非要挑选出好的新闻线索不可。我们选择新闻线索时,不管是上边的意图,还是下边的汇报,或者是自己的耳闻目睹,凡是具有  相似文献   

17.
记者有“富”的,也有“穷”的。“富”记者接受任务后,只要翻翻自己的小本或者储存的资料,就很快知道了什么地方是这次该去的,并如何把那里的新闻材料采到手,因而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穷”记者接受任务后,因苦于没有线索,没有资利,也没有经验,则要“临渴掘井”,或需要临时同下面联系了解,或需要临时到下面去跑线索找对象,既费工又误时,完成任务自然很慢,质量亦不一定有保证。这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平时对情况的了解、资料的贮存和经验积累的多与少。一个成功的记者必然是一个“富”记者。我初当记者时,有一位带我的老师,在他的办公室里,有门类繁多的资料:有剪报本,有各地资料剪辑本,有分年积存的采访本,还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里,似乎总有着两种编辑:一种编辑整日里“等米下锅”,就稿编稿,因各种原因(如节日放假、所处地域写稿人少等)时不时还闹点儿“稿荒”;一种编辑总是策划多多,来稿如潮,版面上时时是佳作迭出亮点不断。这两种编辑可分别称之为穷编辑和富编辑。 那么,富编辑有哪些财富呢?或者说,穷编辑缺少哪些财富呢? 第一种财富是大量的稿件。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记者与通讯员的来稿中,富编辑总能编出大批可用的稿件,有的稿件似乎只能枪毙了,富编辑却妙笔一挥,重拟标题、重选角度,使其起死回生;一是配合形势、时亨、版…  相似文献   

19.
近日,接连收到好几家新闻单位关于办理“通讯员证”、“特约通讯员证”、或“特约记者证”的通知。其内容无非是“你被聘为本报(刊、台)通讯员(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为便于采访,现为你办理通讯员证(特约通讯员证、特约记者证),请速寄一寸免冠照片两张、人民币贰拾元(叁拾元、陆拾元)”等等。无可非议,报纸、刊物、电台等新闻单位发展壮大通讯员队伍,组建基层通讯员报道网,开展通联工作,是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重要环节。过去在战争年代如此,在生产建设时期如此,如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一位记者曾经说过:“记者的‘生命’只有 12小时。”这句话充分说明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我们基层报道员一般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而号称“新闻快餐”的“豆腐块”对时效性的要求更是如此。前段时间采写中的一件事,使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年“五四”青年节那天上午,我所在部队驻地延庆县在组织 1000多名刚满 18岁的青年进行成人宣誓后,又组织他们投入到环保活动中去。凭着对新闻的敏感性,我感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果要把它写成通讯等其他体裁的稿件,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说不定别的通讯员早就抢发了消息。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