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各高校或党、干校校报要闻版,真正有新闻价值、可读性强的新闻极少。为什么?有的编辑抱怨说“学校不是出新闻的地方”。对这种回答,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区分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实现这两个概念。新闻价值涉及新闻的作用、影响和意义,即新闻的有用性和可用性。这是新闻价值的一般规律。同时,新闻价值还有新鲜性和接近性。因此,人有提出,新闻价值就是一个含有一定信息量的消息与特定受众所具有的关系。新闻价值的大小是由这种关系的程度所决定的。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依据这个标准来衡量和选择新闻事实,校报工作者就不会感到“学校无新闻了”,凡是学工人员关心的、重要的事实以及学工人员欲知而未知的事实都是新闻,都具有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无论是在新闻现场主持,还是在节目现场主持,贵在树立牢固的“我在场”的主持意识。主持意识是主持人特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是在长期的主持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职业意识。提高主持人的现场主持能力关键是要提高现场思维应变能力和现场驾驭话题能力,这两个“能力”集中体现了主持人的现场主持水平。  相似文献   

3.
“有现场无新闻”与“有新闻无现场”,可说是当今“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两大弊端。对于前者,关键在提高现场短新闻的“含金量”,而对于后者,除了在“目击”上下功夫,写出行进中的新闻事实外,愚以为,成功地运用好背景材料,当是写活现场新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看过不少冠以“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的作品,除了开头,结尾有那么一点点现场气氛的描述之外,中间大都是大段大段介绍背景和经过:这个单位过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中使用数字虽然需要得其法,但必须用得准用得好。这个“准”和“好”,又是用巧用活数字的前提。如果新闻中的数字用得不准和不好,即使再巧再活也是毫无意义。数字,在新闻中要用得准、用得好,主要表现在应树立准确意识、精炼意识和读者意识上。先谈准确意识。所谓准确意识,即要求新闻使用的任何一个数字都必须准确可靠,这是涉及新闻必须真实准确的一个原则问题。所以,在新闻中不论怎样使用数字,准确那是第一位的。有的记者和  相似文献   

5.
“我”,是广播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所使用的第一人称。在广播报道中,“我”,能够体现广播“说”的特征,遵循广播“听”的规律,显示广播“声”的魅力。“我”的风采表现出广播的精彩,广播的精彩表现为“我”的风采。真实丰富的现场我报道新闻,内容上具有真实丰富的现场感。虽然我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但是我不仅不会减弱现场的可信程度,而且能够增强现场的真实性。报道不是我道听途说的,倒买倒卖的;而且我立足于现场,是我自己说的,是我自己讲的。我是新闻事实的报道者,也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还是新闻事实的参与者、亲历者。我还能够增强…  相似文献   

6.
尽管有人说新闻是易碎石,用不着精雕细刻;尽管有人说新闻是生活实录,谈美学有使新闻变味之嫌,但我还是认为新闻应该有些美学意识,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立意的陈旧古板,结构的松弛遭遇,语言的单调枯燥以及新闻文体的八股倾向。 这里我想通过一篇消息(小山村响起拍卖槌声)的采写过程,来试着谈谈它的美学意识流程。 1995年5月,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一次“百村访谈”的大型采访活动中,我亲历了舞钢市王店乡大王庄村的一个荒山拍卖现场。如果单从事件的表面看,新闻价值不是太大;如果单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原因”的程式化写法来写,受众的兴趣也不会大浓。即使发出来也很快会被潮水般涌来的新闻事件所淹没,不留什么痕迹。可我却从这个不大的新闻现场中琢磨出点味道, 有一种美的意蕴在我  相似文献   

7.
在1990年八九月间,笔者曾就第一届现场短新闻的评奖实践,在《新闻出版报》上谈到过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如今随着对现场短新闻研究的深入,笔者想就新闻界的一些不同看法再谈点个人的认识。有的同志就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新闻价值要高、现场感要强、篇幅要短小,提出了一个“现场+短+新闻”的界说。这个界说有可取之处,它简明易懂,而且三个必备要素提得很明确。但作为界说,在内涵上不够完备,不能准确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试想,有现场感的短新闻能等同于现场短新闻吗?现场短新闻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它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是融为一体的。有些新闻有新闻价值,篇幅短,也有现场感,但其事实的主体并非作者所目击或并非此时此地的现场发生的,是不能冠此称谓的。因而现场短新闻这个概念的内涵,绝非“现场、短、新闻”三者的机械揉合。像汉语的  相似文献   

8.
有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新闻更是用眼睛“写”出来的。用眼睛“写”新闻,不是一览无余地看到什么报什么。而是要把你在现场的亲眼所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新闻才是灵动的、充满生气的。在人民日报社领导、总编室和记者部的支持下,三峡工程135米蓄水给了我一个尝试用眼睛“写”新闻的机会。6月1日起,在二版《来自三峡的报道》专栏连续刊用的12篇现场特写或通讯,是一次用眼睛“写”新闻的实践。1.用眼睛“写”新闻,精…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10.
美,具有活性——有机鲜活性或动态生发性。 电视现场短新闻正是如此——那极活跃的因素,与人们的生活贴得很近而渗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它作为客观现实美的真实反映应具备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必须是融为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倡导采编、拍摄现场短新闻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现场短新闻的哲学基础是:新闻的本源论——新闻来源于现场;新闻的主体论——现场是“舞台”,人是现场新闻的“主角”;新闻实践论——到现场去观察、体验、捕捉。在现场,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情景、声响和具体的形象来传递信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证实性,使电视新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现场美,从而把受众“带”进现场。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确保真实性、新闻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追求视听效果,提高审美价值,才能扩大电视现场短新闻的有效信息量。  相似文献   

11.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入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大读者的报道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更多一些。但是,接近实际这个地理优势,要变成采写优势,还须付出极大的主观努力,我自己努力的途径,就是学好“三级跳”。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跨入21世纪迎来崭新的信息时代时,电视新闻的连续挑战以及横空出世的网络媒体的强劲冲击,在时效上和空间上对报纸新闻构成的竞争更加激烈。报纸这张“新闻纸”要发挥快速传递、解读信息的作用,让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站”起来,发挥其“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如何让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站”起来,除了总编辑出好点子、起好关键作用,摄影记者提高素质、拍出好图片外,处在报纸的“总装车间”、选用图片的第一道关口的版面编辑,对作品的新闻价值的把握和对新闻图片所包含的形象价值的解读水平至关重要。报纸编辑在选择使用新闻图片时,必须树立“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强烈的典型瞬间意识”、“鲜明的画面美感意识”,才能慧眼识珠,将主题鲜明、构图新颖、有强烈震撼力的佳作编排在版面的显著位置上,让广大读者打开报纸就能被它富有穿透力的组合所吸引。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新闻摄影是通过照相机镜头对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现场选择纪实,来达到发布新闻传递信息的目的。新闻摄影的这一特征,决定了版面编辑在选编新闻图片时首先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只有这样,编辑才能从大量的来稿图片中,及时、准确、大方地选编那些包含了大量信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中国记协主办“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后,现场新闻已成为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新闻单位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新闻竞赛活动。笔者认为,要使现场新闻在报纸上逐渐形成一定的气候,必须克服守株待兔的思想,增强现场新闻的思想意识,积极地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4.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5.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6.
周琳 《军事记者》2006,(10):52-52
如何拍摄出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军事新闻图片来?如何用图片来反映全军广大官兵“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大无畏英勇气概来?我认为靠的就是眼力,眼力是捕捉新闻事件决定性瞬间,是军事摄影所必须具备的摄影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抓住具有概括力的“决定性瞬间”的眼力,才能拍摄出好的军事图片。我在拍摄《苦练三伏》这张图片时,采用不打招呼,在现场等待拍摄机会的办法,足足有1个小时的时间,目的就是找寻拍摄的最佳时机,就是用眼力观察即将出现的最精彩、最动人心弦的瞬间。为此,当战士们从水坑中腾空而起的一刹那,我的眼力决定这个…  相似文献   

17.
“增强策划意识,加大策划力度”,这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新闻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的争论。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闻绝不能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更显其重要,它是提高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记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实的能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注重事实、精选事例,这是让新闻实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前年8月,战友报社组成一个采访组,由我带队进驻某集团军防空旅,对这个重大典型进行前期宣传。“记者现场触摸系列”、“记者现场感悟系列”和“记者现场访谈系列”等5大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20.
吴道君 《新闻窗》2011,(2):20-21
目前国内外对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突破.大多数人也认识到新闻所反映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个事实基础,在新闻传播的范围内谈论真实便失去了意义。而新闻真实中这个客观存在并不完全等于新闻真实,只能说是对“实”的认识反映,并以此构成“真”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