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性贫血诊断的标准是:男运动员的红细胞数目低于4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低于12克;女运动员红细胞数目低于3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低于10.5克。一旦发生了运动性贫血,运动员经常会感到周身不适,头昏、眼花、力不从心、食欲不振,运动时易出现心悸、气促、心率加快、容易疲劳、训练质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影响极大,所以引起运动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训练和比赛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状态。根据国内外多年来对运动性贫血的研究报道,从运动导致血浆容量增加,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蛋白质供给不足,缺铁、缺铜及血清睾酮浓度下降等方面综述了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4.
大运动量训练或连续的剧烈比赛,往往引起机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成年男子12克、女子10.5克、14岁以下儿童12克),称运动性贫血。现已研究证明:血红蛋白降低,直接与心肺功能和最大吸氧量有关,其结果必然影响训练或比赛能力的提高。关于运动性贫血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补充铁剂,维生素 B_(12)、维生素 C、蛋白质以及调整运动量等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治疗时间较长,在治疗期间尚需减小运动量,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数值,称为 贫血。贫血可由各种病因引起,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 成熟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机体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红细胞新生与衰亡,两者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使血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一旦这种平衡受到病理因素的破坏,即能引起贫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如果生理负担量过大,则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这种因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量降低,称为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12克%,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 10.…  相似文献   

6.
知识小问答     
<正> 一、运动性贫血与一般贫血有什么不同?怎样预防运动性贫血?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通常对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男子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2克%,女子低于10.5克%。发生贫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营养缺乏,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医生与运动医学》杂志1981年第6期医学博士威廉森文章规定,贫血的标准有多种。温特鲁伯的标准为: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4克/100毫升,女子低于12克/100毫升。对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的队员和其他运动员的检查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确实存在。伦敦有篇研究持有相反观点。但该研究的样本(40名径运赛运动员)太小,证据不充分。目前解释运动性贫血的原因有多种。日本的吉村(Yoshimara)研究认为,贫血是因  相似文献   

8.
由运动引起的循环血中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或红细胞内血色素(或称血红蛋白,hh)不足称为运动性低色素,严重时会发展成运动性贫血。hh常用做为运动性低色素或运动性贫血的简易诊断指标。我国成年男运动员hh小于12g/dl,女运动员小于10.5g/dl,男女少儿运动员(小于14岁)hh小于12g/dl即诊断为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仅仅不贫血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优秀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血睾酮的变化规律,分析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与训练周期安排的关系;总结优秀运动员一年训练周期中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在不同训练周期的表现特点。研究方法:以一年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周期,分为春季赛前(3-5月份),赛季(6-10月份),赛后与冬训期(11-1月份),测试江苏省田径、游泳、体操、划船、自行车、篮球、排球、柔道、手球、现代五项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血睾酮、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运动员血睾酮值均表现出明显的训练与比赛周期特点,冬训后和大赛后较低,赛前较高或一般,出现低血睾酮的运动员不少,且所有项目中都有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低血睾酮,恢复较慢。同样证明了训练周期安排是影响血睾酮的最重要因素;运动员训练中血红蛋白的降低与训练周期无明显相关,在春季赛前血红蛋白低于13g/dl的女运动员比例较其它训练阶段多,达到20%,其它阶段低于10%;在春季赛前血红蛋白低于14g/dl的男运动员比例较其它训练阶段多,达到11%,其它阶段比例较小;除个别女运动员外,未发现发生贫血的运动员;除个别女运动员外,未发现运动员铁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贫血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181名耐力运动员及160名非运动员血清中血红蛋白、红细胞、铁、铜、锌、铁蛋白、转铁蛋白、睾酮、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发现运动性贫血的发病率女性为19.6%,男性为13.5%;贫血运动员血清铁、铜和铁蛋白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前者转铁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明显上升。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但贫血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却显著降低。由此证明运动员适量补充睾酮,对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的贫血诊断标准男女分别为血红蛋白低于12g%和10.5g%、红细胞数分别低于400万/mm3和350万/mm3。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并非运动员的贫血都是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中的运动性贫血约占20%~30%,女运动员高于男运动员,少年儿童运动员高于成年运动员。引起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使脾脏释放溶血因子造成红细胞脆性增加和运动中血流速度加快,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以及由于运动消耗增加及剧烈运动造成食欲下降,使红细胞的构成原料减少,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贫血。什么是运动性贫…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的贫血诊断标准男女分别为血红蛋白低于12克%和10-5克%、红细胞数分别低于400万/mm3和350万/mm3。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并非运动员的贫血都是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中的运动性贫血约占20~30%,女运动员高于男性,少年儿童运动员高于成年运动员。引起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使脾脏释放溶血因子造成红细胞脆性增加和运动中血流速度加快,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以及由于运动消耗增加及剧烈运动造成食欲下降,使红细胞的构成原料减少,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贫血。什么是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的贫血诊断标准男女分别为血红蛋白低于12克%和10-5克%、红细胞数分别低于400万/mm3和350万/mm3。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并非运动员的贫血都是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中的运动性贫血约占20~30%,女运动员高于男性,少年儿童运动员高于成年运动员。引起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使脾脏释放溶血因子造成红细胞脆性增加和运动中血流速度加快,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以及由于运动消耗增加及剧烈运动造成食欲下降,使红细胞的构成原料减少,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贫血。什么是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长期艰苦训练的运功员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比非运动员低,但他们血液中血红蛋白总量增加,这一矛盾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最近一组瑞典医师的研究表明,运动员们实际上并无缺铁性贫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正>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或者锻炼使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低于正常值的状态,多发生于中长跑、足球、篮球、体操等运动项目训练之后,常集中于运动水平低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员,女运动员多于男运动员。如果剧烈运动后出现面色苍白、眼睑无血色、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及精神萎靡,女性运动员出现月经紊乱和闭经等症状,很可能就是发生了运动性贫血,需进行体检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一、运动性贫血的概念及发生率我们通常把由于激烈运动引起的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而一旦停止训练之后又可迅速恢复的现象称作运动性贫血。这个概念是一九五九年由日本学者吉村首先提出的。我国,1973年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曾对国内580名运动员(包括少年和成年,男14~35岁,380人,女14~30岁,200人)作过普查,闸明了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首次报告了我国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常数,并对20名贫血运动员作了说明,这类贫血符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为主)或正细胞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和病理性损伤。关于运动性贫血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有下述三种主要原因: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降;2.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破坏、溶血;3.运动员需铁、排铁量剧增,铁供给或吸收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但有的专家认为运动性贫血与缺铁无关。  相似文献   

18.
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从运动训练时间较长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角度出发判断运动员的运动与贫血关系,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运动性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贫血组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指标显著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红细胞异常率显著高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不同程度地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红细胞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改善红细胞形态,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从而达到治疗运动性低贫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贫血和增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andyEichner  M.D. 《体育科学》2002,22(6):135-139
1.如果运动员有氧代谢正常,那么其运动性贫血就是一种假性贫血。2.剧烈运动所致的红细胞破裂几乎不会引起贫血。3.缺铁性贫血在女运动员中十分炉普遍。4.运动性疲劳是轻度贫血的特征之一。5.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但可引起体力下降。6.增血虽然威胁健康,但依然在滥用。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俞洁,郭海英,李越(浙江省体科所310004)牟睐(浙江省医药发展公司310006)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不断的训练比赛中产生的非病理因素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直接影响机体的有氧能力。优秀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常高于一般正常人。国内诊断贫血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