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良先 《成才之路》2012,(15):57-57
一、处理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知识衔接问题对历史人物评说是以史料为基础的,有些历史人物活动的相关史料在必修教材中已有所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前复习,并在授课时加以点拨归纳。如关于秦朝的郡县制,选修教材《千秋功过秦始皇》一课中提到郡的数量、郡县长官的名称和职责,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提到秦朝地方分为郡、县、乡、里四级,还有在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置的道。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这些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二、体现新课程理念。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离不开评说历史人物这一环节,学生普遍重视历史人物活动史实,而忽视对历史人物评价,或者对历史人物印象来源于影视作品,缺乏正确观点。所以,历史人物评说也是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在评说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在课文众多的形象里,正面形象占很大的比例,而反面形象只占到15%左右。细细品读,课文里的人物也总是走着两个极端:正面人物集一切优点于一身,永远光彩照人;反面人物则集一切缺点于一身,始终丑陋和卑鄙。  相似文献   

3.
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提出好些年了,高中历史新课标也已颁布,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至于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在高二文科班进行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课教学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努力做了一些探索,力求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历史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荆柯刺秦王》这篇史传把荆轲这个人物写得神采飞扬,栩栩如生,感人至深。除了简洁、传神的个性化语言之外,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烘托手法不从正面描写人物事件,而是一种用其它事物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艺术手法。烘托的方式,有正面烘托,反面烘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7年版)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有这样的表述:“华盛顿还在第一届任期内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也就是认为美国总统否决权制度是华盛顿创立的,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学科的人物教学中渗透为人处世的哲理,可以为初中生的人格塑造带来十分积极的正面影响。但在当前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人物教学往往只凸显了政治意义,在人格教育方面也以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为主,这明显没有将历史人物的教化作用充分体现。文章通过探讨历史人物教学对初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要点与策略,以为初中生的人格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王辉 《教育》2013,(21):50-51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新课程专门设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其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不仅也不只是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中,因为任何历史活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有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文中常穿插有人物对话,于是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又成为了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对人物的描写,除了对其肖像、语音、行动、心理进行直接的正面描写外,还可以间接的从侧面进行描写,概括的说就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间接的描写主要人物的方法。这种人物描写方法能够使本留有空白并呈现难以直述的妙点和美点,让人回味无穷。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又称为“反面敷粉”,极言间接描摹之妙处。人物侧面描写,在具体本运用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新课标教材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页有一幅“孔子不仕,退修诗书”图(如上),讲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国修书讲学,献身文化教育事业。然而仔细观察该图,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妥之处:(1)孔子及其弟子的书桌上摆着一本本古书,这在春秋时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出现造纸术,字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2)图中孔子端坐在方桌后,其弟子一人跪在书桌前,  相似文献   

11.
常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内容。其中六年级常识教材以历史内容居多.涉及到古今中外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内容较为繁琐.时空跨越大.又远离现代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被教师认为是最难教的课.被学生认为是最厌学的一课。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描写人物是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的人物光彩照人,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正面写、侧面写、照应写、对比写、衬托写、用肢体语言写、运用"想象"写好人物的"细节"。  相似文献   

13.
综卷的命题出现了一个新趋势:第48题(历史选作题,属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般不在《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中命制,随便命制一些平常的材料解析题,实际上是貌似选修的非选修题。说貌似选修,是因为人物模块的试题就命制一个“考试范围”以外的“人物”,如,2010年的人物是“曹操”,2011的人物是“钱玄同”.2012...  相似文献   

14.
人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承载者和延续者,伟人则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了22位历史人物,《美国国父华盛顿》是第三单元第2课的内容。由于时空距离的久远、阅读范围的局限、生活体验的不足等因素,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4)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这些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著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6.
《新序》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君主、人臣、普通百姓及少量妇女四类.其中,君主和人臣是最主要的两类人物,而且他们又各由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组成.绝大多数的“闪现型”人物和少量的“累积性”人物,共同构成了《新序》的人物画廊,传达了刘向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了。书本中的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且都是对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而一个杰出人物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他们不仅提升了同代人,也提升了后来者。这种作用是整个人类的普遍财富,这就是历史人物的激励作用。那么,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今日本儿童和学生是如何对待历史教育的当你向经过激烈高考竞争而被录取的大学生们问:“历史是你喜欢的一门课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考试取得了高分。历史是个死记的课,只要背就记得住,就收到学习效果。”另有的学生说:“我不善于死记,只背了年代和历史人物,因而考试成绩也就不理想。历史不是我喜欢的课程,我不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演讲--点评历史 所谓的课前演讲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凑.要求学生在每一新课开始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新闻报道等.在课上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1):136-137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当下高中文科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修课的六个选修模块之一,教材选取了22位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供我们学习。本文主要从本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最近5年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情况做简要分析,从而提出对本模块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