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谈及鸦片战争中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时,认为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叫一些权威资料也认为“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场战斗”;“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力量”。似乎已成定论:三元里斗争是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行为。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看法有悖于史实。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学界对于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关于这次斗争的领导问题,却出现了很多的争议,不少作和献都认为是菜农韦绍光。但此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事实上,韦绍光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领导。而在这场斗争过程中,举人何玉成却是一直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但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组织和动员群众的不止何玉成一人。因此,笔认为“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之说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三元里小学于1994年12月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为教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为“龙头”,带动各育协调发展,办出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先进单位.少先队鼓号仪仗队名扬穗港地区,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词:“吹响四化进军号,祝三元里小学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4.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相似文献   

5.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反鸦片战争是“反抗外敌”的“义战”。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就表现了“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这种伟大精神在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历史时期的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新思潮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是本专题的重点。对《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和三民主义的评价,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功绩、教训的分析等,是本专题的难点。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先声。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勾通”和“沟通”是一对异形同音词。例如: ①有李文成者,素习白莲教,为若部所推服,与林清相勾通,约于九月中起事。(汲修主人《啸亭杂录》) ②尔勾通无父无君之徒,作为汉奸, 从中作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相似文献   

8.
列强侵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人民抗争林则徐禁烟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中的爱国将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9.
该课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四个历史事件为载体。高度歌颂和肯定了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并且在该课的结尾以毋庸置疑的语气指出:这种“强大力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照理说讲述近代史这类“悲情课”相对容易掌控,只要认真把握好侵略和抗争两条主线四平八稳把课上下来肯定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斗争”。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斗争,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李大钊的斗争精神体现在国家前途与命运之斗争、思想文化领域之斗争以及信仰与主义之斗争等方面。在伟大斗争视域下,大钊精神对弘扬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思想文化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50周年之际,广州市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交流会在三元里小学召开。广州市教育局及八区四县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出席了现场交流会。 代表们首先观摩了三元里小学的升旗仪式,并观看了曾获广州市最佳鼓号队光荣称号的三元里小学鼓号队的精彩表演,庄严的升旗仪式及威武的鼓号表演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我校中文系讲师黄刚编著的《张维屏诗文选注》一书,将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于今年年底出版。张维屏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其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三元里》等诗作曾被誉为“在鸦片战争诗歌中,其最具有灿烂不朽光辉的英雄史诗”(阿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初步了解我国过去历史的一些事实的手段之一。历史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但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采取一些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历史。我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会,现在分别写在下面,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讲解课文重点突出历史课本上的材料很丰富,怎样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呢?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典型的事例,突出重点地进行讲解,这往往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和记忆讲述的内容。例如,教《广东三元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一课时,我选择“三元里人民围攻英国侵略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评价作为中学历史课程必然涵盖的内容,不仅涉及史实,更兼及价值判断。史实与价值判断,二者孰轻孰重?以谁为标准?对其认识程度与处理方式不同,课程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教师提出,历史教材有关三元里抗英的评价合理不合情。因为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行为,虽然合理,但不合实"情":乡民们斗争的主旨在于自卫身家,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08,(10):65-65
广州市三元里小学于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这一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爱国教育,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7学年,学校两个校区合二为一,优化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使初中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抓住主要线索,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斗争的历史。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开始,到太平天国运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再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抗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外国的入侵,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华先辈们,不仅仅从行动上奋力抗争,而且还从思想领域来苦苦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开明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魏源…  相似文献   

17.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群众性的、规模较大的反侵略斗争.关于这次斗争的组织者,不少著作和文章都认为是三元里的菜农韦绍光,但此说欠妥.有关韦绍光的资料,全部来源于解放后一些单位在三元里一带所作的调查访问记录,未见诸任何历史文献.1951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教科在三元里召开调查会,韦绍光之孙韦祖说,这次斗争是"本人祖父韦绍光首先发起,四处宣传,宁死不辱.大家愤起搏斗,死伤英军三、四人."而李翀伟和其他人在发言中都未提及韦绍光.三元里的老人李翀伟还写了一篇笔记.其中说:"英军十余人到三元里乡东华里,见韦绍光之妻,恣意调戏.乡人见状,认为忍无可忍,群愤而击之,杀死敌兵八、九人,将尸弃  相似文献   

18.
作为记录史实的文章,要求翔实而简要。《三元里抗英》一文的作者正是本着这个原则,运用简洁精粹的语言,较翔实地记述了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史实。文章从道光二十年四月五日辰刻英国侵略军“由泥城直进(?)步登岸”记起,逐日记载到同月十二日英军统帅义律慑于三元里人民的伟大力量,“情愿即刻撤兵下船”止,历时八天。八天中有侵略军烧杀奸淫的残暴罪行和外强中干的本质,也记载了清朝统治者屈膝投降,昏庸腐败的丑态。更重要的是作者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成功地刻画了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的壮观场面。作者匠心独运,精心剪裁,仅用了一千多字便真实详尽地把当时的历史情况载入史册,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9.
张乔君 《考试周刊》2012,(43):128-129
"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是近代中国人民对抗外来入侵的一件大事,后来因为人们夸大事实,以及清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它被放大为"爱国主义"的体现。但是,当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而作为中国人民一部分的三元里民众亦是如此。另外,当时广东还具有排外思想,这就使得三元里的人民反抗外来入侵,因此其体现的精神是"保卫家园"。  相似文献   

20.
导读目的: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了解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虚词“以”、“而”作连词的用法;学习本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记事方法.导读过程:1、向学生简略介绍时代背景:清咸丰十年(一八六○年),英法联军再度进犯大沽口,威逼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劫走了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