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车     
严力 《中文自修》2005,(11):24-24
《牛车》可能作者对这种重复循环的生活印象很深,年复一年,牛车是人操作的,但是干草是人与牛的生存都需要依赖的物品,牛需要它来填饱冬天的肚子,人需要它来满足各种生活之需,为了度过冬天。这是一种农业时代的生活。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此诗最后所谓的“希望”仅仅是幸存。不过,现代大城市的生活不也是一种重复式的生活吗?在依赖电的生活中,电就是干草!  相似文献   

2.
到底谁是谁的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杂志上有一则文章,77岁的教皇保罗二世在巴黎第12届世界青年节上,面对着一百万从世界各地前来倾听他做弥撒的青年,神情黯然地说:"年轻人,你们是我的希望!"而这些在物欲世界里的年轻人,本来是把神圣教皇当成他们的希望,渴望从他那里得到某种解脱的。  相似文献   

3.
《成长》2006,(10):82-83
“雪夜闭门读禁书”据说是传统文人的一件隐秘乐事。这种压抑与释放机制为禁书在阅读中引发的快感平添了许多神秘的乐趣。所以,有个故事是这样流传的:有个不知名作家为了打开作品的销路,找到了教皇。教皇开了个小玩笑,把此书列入了《禁书总目》,顷刻间,书便成了畅销书。  相似文献   

4.
某杂志上有一则文章,77岁的教皇保罗二世在巴黎第12届世界青年节上,面对着一百万从世界各地前来倾听他做弥撒的青年,神情黯然地说: "年轻人,你们是我的希望!"而这些在物欲世界里的年轻人,本来是把神圣教皇当成他们的希望,渴望从他那里得到某种解脱的.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有关人材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为什么要改?改的是什么?我认为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学导互动,生为主体我们曾听到过这样的趣事:国内某一流大学中文系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发现正在上小学的孙子的语文教材中一首古…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内容是文章的血肉,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生命。语言优美的文章如行云流水,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语言无味的文章,形同瘪三,味同嚼蜡。著名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把文章的内容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美丽的“新娘”,而把好的语言比喻为“花轿”,美丽的姑娘总不能让她坐牛车走吧,要用花轿送出去,就得锤炼语言,“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语言,如同画家调色盘里的颜色,善于驾驭语言的人就像画家调配颜色一样,熟练的调遣语言文字,并巧妙的加以排列组合,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用心锤锤炼出一…  相似文献   

8.
语录     
《中国德育》2013,(1):5-5
@刘长铭:什么是成功的学校教育?我认为是学校的灵魂成为师生的灵魂,学校的精神成为师生的精神,学校的价值成为师生的追求。教育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本价值,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容器或者机器。  相似文献   

9.
恐龙之死     
花丛中。 “哦,爸爸,快来看这花儿,你瞧它开得多么娇艳啊,就像是这片绿色中的一颗火星。”一只幼小的恐龙尖声呼唤着她的父亲。 “是啊,亲爱的,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花儿,都只不过是大自然的表C情,它们并没有自己的灵魂。” “灵魂?灵魂是什么东西呀?”小恐龙疑惑地眨着眼睛。突然,一滴水珠从天而降,在她翻飞的睫毛间化成碎玉,映着她满脸的不解。 父亲只是撇了撇嘴说:“下雨了。” 天空把她那透明的发丝甩了开来。许多恐龙都惊骇不已: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适于赏花的大好天气里会突然下起雨呢?一…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数学究竟是什么组成的?是概念?是公理?是定理?是定义?是公式?是证明?这些都是数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核心所在。数学的核心应该是越过这些表面知识的内在问题、思想和方法,并且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由于小学数学内容相对简单,隐藏的思想和方法较难截然分开,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灵魂     
灵魂是什么形状?像一朵云彩,一团气体,还是一坨泥巴?它是什么颜色?纯白、漆黑,还是五颜六色?它栖居在哪儿?它以什么为食?它会死吗?常听到"不死的灵魂"的说法,是否所有的灵魂都是不死的?假若灵魂有死的有不死的,那么怎样的灵魂会死去?怎样的灵魂会永生?假若不死的灵魂愈来愈多,会不会挤满天空,阻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问路     
小路,是坎坷不平的石路,蜿蜒没有方向。牛车是旧的牛车,车身泛着淡淡的长年磨损后的光泽。车轮缓缓碾过枯黄的碎草,有一种软而清疏的声音。牛已经很老了,一步一停,喘息着。车上载着酒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  相似文献   

13.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当孩子犯了过错怎样对待更好呢?是痛斥一通?请家长?写检查?显然这些都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一学期,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写作有浓厚兴趣的特点,对做错事的孩子采取通过写清犯错经过而使其认识错误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教的四年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普遍比较强。同学之间时常发生争吵,甚至动手。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我总是心平气和,选个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把整件亨的过程对我说一遍。刚开始,他们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完,错的责任都在对方。我就适当进行提示,让他们说清时间、地点,当时正在干…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职业教育中音乐教师队伍的情况来看,它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的。党把美化青少年心灵的重任交给了音乐教师,那么,这些人类灵魂工程的美术师又该如何去上好音乐课,完成重任呢?  相似文献   

15.
假如你是一位教师,当你正在讲课或正在指导某一小组活动时,突然你看到有几个学生在大声讲话,互相传纸条,交头接耳或做着其他一些课堂中所不允许的事情。你对这些行为是视而不见还是绝不姑息?是一意识到问题就立刻去处理还是等到事态发展到严重时才去处理?是停止教学专门去处理还是两头都不误?在做出选择时,你还需要考虑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违反纪律的学生。还会影响其他的学生,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情况,你该如何作出行动?希望读了本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如何打造一支受学生、家长欢迎的班主任队伍?南漳县实验中学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教师把当班主任看作是学生信任、社会认可、提升能力的好事,学校出现了教师争当班主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是一只玩具猪、玩具熊,还是一只玩具兔?让我们按顺序把这些点连起来,然后找出答案吧。  相似文献   

18.
波浪效应与课堂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你是一位教师,当你正在讲课或者正在指导某一小组活动时,突然你看到有几个学生在大声讲话,互相传纸条,交头接耳或者做着其他一些课堂中所不允许的事情。你对这些行为是视而不见还是绝不姑息?是一意识到问题就立刻去处理还是等到事态发展到严重时才去处理?是停止教学专门去处理还是两头都不误?在做出选择时,你还需要考虑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违反纪律的学生,还会影响其他的学生,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情况,你该如何作出行动?希望读了本文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一、波浪效应的含…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有人把教师比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同时还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那么与此相对应的学生是什么呢?在这种比喻之下的师生观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吗?其实这些比喻并不恰当,也不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把教师比喻为蜡烛,虽然是为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在照明工具丰富多彩、越来越先进的今天,蜡烛本身亮光少,一般是在无电的情况下起辅助作用,如果长期使用,学生易近视。况且,老师也不是只要完全牺牲自己就能把学生照亮的圣人,更不是无任何需…  相似文献   

20.
创造神奇     
橘子红了,苹果香了,金风送爽的收获季节,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教师节。欢庆、慰问、祝贺、奖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辛勤的园丁、光辉的红烛……,这些荣誉、这些彩色的光环,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橘子红、苹果香、大地的丰收、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信息高速道路的畅通、市场的繁荣,……,都渗透着我们的汗水、心血和执着。我们创造了神奇,我们创造着神奇,我们还要千方百计地努力创造神奇。创造神奇,就是我们的工作。不是吗?我们正在从事着普通教育工作者所没有从事过的教育工作;我们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