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面食中有一种“阳春面”。请看下面的例子:①令人惊奇的是,在上海几近绝迹的1元钱一碗的阳春面,在这里也有。(《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4日)②过去上海是唯一流通半两粮票的地方时,上海人半两半两地吃着阳春面,反倒谁都看不起。(《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16日)  相似文献   

2.
收藏新品──粮票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过粮票的国家.虽然现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却成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宠物.我国自1955一年9月第一次发行不同面额版的全国粮票开始,迄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厅,以及县...  相似文献   

3.
一张粮票     
我在书橱里,找到了一张粮票。粮票呈淡黄色,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粮票正面为一个纺织工人正在织布,印有湖南省粮票壹市两1974等字样。它的反面印有使用说明书,并盖有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的公章。  相似文献   

4.
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许多东西都是紧缺的.出现了许多票证,比如粮票、肉票。在这里,我要说一说粮票。人吃的是粮食.绝对不吃粮票。粮食绝对不会来自粮票,而是来自土地。粮票只是一种票据,是一种限制购买的凭证.因为我们的粮食不足.由此衍生的就是粮票的奇缺与重要。发行粮票是因为我们的土  相似文献   

5.
粮票作为上世纪中国五十年代末到八十、九十年代末的重要文化记忆,其设计流变必然和整个民族的民生民情息息相关。文章分析了粮票文化、粮票的设计视觉符号的特点,揭示了在五六十年代、文革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粮票的不同时代特质和设计特点,剖析出粮票的设计符号中具有地方性和时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记得当年粮票似金,粮食更加金贵。有一个贪污犯,贪污了几万斤粮票,自然被判了重刑。谁也没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得如此之快,没几年全国就取消了粮票。可是几年前那个贪污粮票的人刑期未满,还在监狱里因贪污粮票罪继续服刑。如今的职称资格,我看跟粮票一样的尴尬。所谓资格,就跟全国粮票一样,粮食都吃不完了,您手里攥着全国粮票管什么用呀?只能收藏。上海大学首开先例,职称只聘不评,这是在职称评定上的取消粮票。据说还有几个行业即将全部取消职称评定,一律由用人单位只聘不评。这就适应了人才市场的要求。谁有本事可以把天下…  相似文献   

7.
写记叙性文章重在讲故事,而要把故事讲好、讲生动,我个人认为下边的六招可以运用。一、故事中的故事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小故事中套小故事,就像这山过了那山到,山山相连。有的故事套的是重复的故事,虽然是重复的,但给人回味之享;有的套的是新故事,使读者通过对前后故事叠加起来进行对比、联系,产生一种递进、新奇之感。在2004年央视一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严顺开主演的小品《粮票的故事》里,爷爷向孙子讲故事,讲的是粮票的故事,讲了无数遍后,孙子不愿听,爷爷说一定讲一个新故事,结果还是粮票的故事。儿子说,我已听了三百多遍了,你还要听下去。二…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10):F0002-F0002
编者介绍:何琼,广州人,1983年大学毕业,1994年调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现任历史科科长,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会长;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中心全文转载;主编的书有:《大漠勇士》《广州历史·古代部分》《广州历史·近现代部分》...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看到一些文章提出,目前音乐评论或音乐作品分析等是一个薄弱环节,往往出现“公式化”或常用词,谓之“通用粮票”。正当考虑如何标新立异之际,有幸读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一诗。虽然相隔目下甚远,  相似文献   

10.
粮票的故事     
陈裕文 《高中生》2009,(19):66-66
妈妈至今还留着好几张"历史悠久"的粮票。流通体制的改革,让粮票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只是每当妈妈拿出这些粮票时,尘封已久的往事又被揭开了一角。  相似文献   

11.
粮票     
今天,我有一个惊喜的收获——姥姥送给了我一张旧粮票。姥姥说.粮票有很多种颜色,我的这张是红色的,最上面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两行字,  相似文献   

12.
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但在人民2007版高中历史教材与教师用书中.我们竟然看到了三个不一样的名字。《历史·必修三》26页导言说:“这幅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雅典学园》”;《历史·选修四》31页说:“拉斐尔所画的雅典学院,中央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说:  相似文献   

13.
尤轶 《山东教育》2007,(12):34-35
《百家讲坛》的一路升温,《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的畅销,表明大家对历史很感兴趣,渴望了解历史,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然而,很多人的历史知识不是从历史课堂上获得的。前几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副教授参与一个博士后活动,游览北海公园。  相似文献   

14.
袁超 《考试周刊》2010,(56):167-167
时下,校园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学生陶醉于一些历史类书籍,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痴迷于一些历史影视剧,如《三国》、《赤壁》等。可真正到了历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以至于出现厌学情绪。许多学生直言不讳:“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15.
程中原先生,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30多年,洞关悉节,综核贯通,成就卓然,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著名专家。他不仅主编了迄今最具权威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还著有《张闻天传》《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在一九七五》《转折年代:1976-1981年的中国》《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中国的成功之路》《国史研究论》《中国道路的奠基和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等。每一书出,研读者争阅,或生岱顶俯瞰之畅,或有拨云破雾之功,或具振聋发聩之效,或呈顽石点头之妙。  相似文献   

16.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家传《春秋》侧重点各有不同,宋朱熹《朱子语类》中说:“《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宋叶梦得《春秋传序》也说:“《左传》传事不传经,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公羊》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既是历史著作,必定重在记述历史事实,讲究叙述历史事件和描写历史人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史知识》2013年11期发表了北大教授王邦维先生的《奇书〈大唐西域记〉》。王教授是从事梵语、佛教文献与历史、中印文化等领域教学和研究的,按说对与印度有关的历史是非常熟悉的,可王教授在文中说:“印度没有历史,在近代以前,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文献。”这不免让人生疑:印度怎么会没有历史呢?  相似文献   

18.
历史审美思想是历史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尚书》历史思想中,其历史审美观尚无人专文探讨。《尚书》的历史审美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人的美德的赞美;对人的功业的赞美;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归根到底,是对人的赞美。《尚书》中较为缺少对自然的审美等内容。《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有自己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19.
历史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说:“在把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中学历史阅读是指学生通过看历史文章、书籍等各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说:“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