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自古有之。它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因此,“官”字的一个主要解释为“处理国事者”。除此之外,《礼·乐记》中又说:“天地官也。”即谓天地事也,“官”和天地有了关系。另,《礼·礼运》篇中记:“其官于天也。”此“官”当作“法”讲,“官”与“法”又有了不解之缘。但在《汉书·盖宽饶传》中,“官”又有一种新的含意,“五帝官天下”,此“官”当为“公”字解,“天下为公”。总之,“官”字,从。、从■构成①,“■”是众。那么,“官”就应是管天下地上之事的人,管群众百姓之事的人,是执法的人,应是公正无私的人。我国…  相似文献   

2.
陈铁民《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一文,无论是谈王维的“亦官亦隐”押或唐人的“亦官亦隐”,都与历史真实不太相符合。无论是唐人现实生活中的“休沐度假”,押或唐人诗中的“吏隐”,都是不能作证王维曾经有过“亦官亦隐”的生活经历的。而王维之所以成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的突出代表,也并非如陈文所言是其“亦官亦隐”的结果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历史各版本教材在叙述军机处的特点时,大都提到了“有官无吏”一词。如人民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人教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我们通常认为“官吏”是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而教材明显说明官与吏并非一体,他们是有区别的,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4.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封建"官本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与“民”是历史上形成的两个范畴。官,“治众之意”,“官者,管也”。民则为“民众之意”。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对“官”与“民”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官一直处于统治地位,所以统治者始终把维护官的利益看作是至高的职责。而以官为本的“官本位”也就变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封建官本位的核心是官与权的结合。一个官从生理构成上看,并不比普通老百姓特殊;从学识上讲,也不一定比普通的学者高明。那么,他的权力到底来自何处 ?只能来自他的官职。“职…  相似文献   

5.
唐钧 《教师博览》2005,(12):20-22
中国的“民官比”到底有多大?“26个百姓一个官”,是最流行的说法。实际上,在这个数字得出的过程中,“官”和“干部”以及“吃财政饭的”、“吃皇粮的”混为一谈.“官”的外延实际上是在被不断地扩大再扩大,最终“算”出了一个“4572万”的耸人听闻的庞大数字。  相似文献   

6.
忻城县学(也称儒学)由兴至废,历时57年,受教育者寥寥无几。莫氏袭官后500余年,县学废而不立,史称“忻城土县例不建学”即沿例不建县学)。自第四任土官后,始建官家私塾,又建社学、义学,“诗书之声渐出蛮乡”,使“边城之地,QinQin乎向化”。第十二任土官制定《教士条规十六例》,是忻城迄今为止发现的明、清时期莫氏土官有关教育文化思想理论比较完整的文献,也是其他土司记载教育文化史料文献所罕见的。从中可以略窥古代汉儒学在忻城的传播手壮民族接受中原教育文化熏陶的一个侧面。莫氏袭官实行愚民政策,搞文化禁锢,实施“文致治平”。  相似文献   

7.
《甘肃教育》2009,(20):33-33
“做官”是许许多多读书人的梦想.“官”对于农业社会的老百姓而言,可以改天换地、救人于死难,因此,“官”对百姓的威慑,百姓对“官”的惶恐.大家应该可以想象。中国有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骗子们也深谙个中滋味,纷纷着轻裘、跨肥马,打扮成官员模样,公然行骗,骗小官、骗百姓,居然也能屡屡得手。  相似文献   

8.
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刍议高士荣明朝沿袭元代的土官制度,据《明史》卷310《土司传》记载:“迨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然其道在于羁縻”。朱元障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对元代所封的土官,采取“多授原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苗乡有群“八品官”洪宝清小时候曾听过一个戏叫做“七品芝麻官”,说的是县太爷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而今笔者所写的一班人团官位不及,故只好称之为“八品官”,这群“八品官”就是湖南省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背包下乡“化缘”1993年9月份,绥宁县...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对“官告民”含义理解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公法和私法的界分,是把握“官告民”概念的维度,故“官告民”诉讼的诱因,必须是和公务行为相关,从而“官告民”是指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以执行公务时相对人侵犯其权利为由而提起的诉讼,以及行政主体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而提起的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申请。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总办”、“会办”、“帮办”,他们集官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两种角色于一身,亦官亦商,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的一系列角色冲突。其结果是,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主体性泯灭了,从而导致了洋务企业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2.
张保来 《天中学刊》2001,16(4):75-75
“官当”,即以官抵罪,也即官吏犯罪,可以其官职来抵消其应受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 官当之法始于晋。晋律中的“免官比三岁刑” [1](P945),是我国刑法史上最早的以官抵罪的法律规定,但晋时尚无“官当”之名。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律才正式使用“官当”的名称。陈律规定:“五岁四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并居作。其三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一年赎。”[2]北魏也有官当之法。北魏律规定:“王官阶九品,得以官爵除刑”,“五等列爵及在官品令从第五,以阶当刑二岁;免官者,三…  相似文献   

13.
为民、务实、清廉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担负一定职务,掌握一定权力,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只有做官讲“官德”、做官正“官”念、做官树“官”威才能上不负组织重托,下不负人民期望,做一个好官、清官,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官。  相似文献   

14.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武学与除官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武学教职由武学博士和学谕“一文一武”充当。宋代武学为统治者培养了大批武艺人才。宋代“武科”中第者初授官职很低,有的所授之官为无品官,进士状元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时就被授予从八品的将作监臣,而武状元长期只授九品官。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升迁年限不同也反映出重文轻武。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部分成年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官”念,已逐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萌发。有不少孩子产生了“官欲”,甚至染上了“官病”。“官瘾”发作的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部分成年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官”念,也逐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萌发。有不少孩子产生了“官欲”,甚至染上了“官病”,“官瘾”发作的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七品芝麻官”?这章一看就让人乐了,有勤奋好学的“门官”,知错就改的“领操官”,还有铁面无私的“菜官”。彭妹用细致的手法把“官爷们”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这样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班级,谁能不爱呢?章结尾的情感抒发可谓水到渠成,令人回味啊![编按]  相似文献   

18.
徐振升 《湖北教育》2011,(11):62-62
你往讲台上一站,要让他们都成为你的粉丝,这样,你的班主任工作从一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当班主任要有当班主任的“功夫”。虽然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纳米官”,但却不要小瞧这个“纳米官”,它有可能比世界上最大的“官儿”还大。因为,这个“纳米官”的部下有可能是将来的村长、县长、市...  相似文献   

19.
<正>尊贤,是春秋时期的一种新风气,它是作为西周“亲亲”的对立物而出现的,但仍然受“亲亲”观念的约束。《商君书·开塞》有一段以历史的进化观来阐述“世事变而行道异”的理论说:“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所谓“亲亲而爱私”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中有许多“弃官”的记载,有为孝、义而弃官,有不满时局而弃官,还有逃避惩罚等各种原因的弃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政策、社会风尚及个体因素等原因所造成。大量的“弃官”行为也有力冲击了东汉中后期的官吏人事制度,最终成为东汉覆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