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37题如下: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又一年高考结束,又一份让高三师生又盼又恨的高考题露出庐山真面目。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老师对试题的分析与评价——算是为自己一年的备考画上句号,而学生却早已如脱笼的鸟消失于森林。考试结束后,我特意“抓”回来2014届的一些学生,想听听他们对试题的感觉:“点赞”或“吐槽”。  相似文献   

3.
因为种种原因,语文高考试题的某些“参考答案”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语文高考复习在运用这些试题进行训练时就要依据每一个考点的解题思路和规律方法对“参考答案”实行“拿来主义”,而不能生搬硬套,机械照搬。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考,很多省市出现了一种应用“四连环”图来设计的题目,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扩大了试题的覆盖面,现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实词“所”的用法举例 (一)“所”作名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1.“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如:  相似文献   

6.
“探索规律型”试题,是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笔者对全国140多份省市中考试卷进行统计分析,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试卷将“规律探索型”试题列为中考客观性试题,极少把“规律探索型”试题作为主观性解答题.而且超过9HD%的命题者都将“规律探索型”试题作为填空题、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以增加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增强试题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鸦片战争史的专家茅海建先生说:“我在研究鸦片战争史时,很快便得出结论:清朝迎战必败,应当尽早与英国缔结一项对其相对有利的和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其缔结城下之盟,不如避开衅端,接受屈辱的“和平”,这是惟一明智的选择。但清朝的士大夫们显然没有接受鸦片战争的这一教训,堂堂天朝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选择。由“修约”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丧权辱国;因“换约”招致战祸再起,京城沦陷,圆明园被焚,让国人再次品尝战争的苦涩滋味。导致这种种不幸的关键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未有任何改变,也不曾有发自内心的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所谓“双开”.即开卷考试.开放性试题(简称“双开”)。开卷考试可以看书.翻资料:开放性试题具有灵活性、思辨性、应用性及答案多元性的特点。如近两年出现在“双开”试题中的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提出几种意见、建议或看法的:或针对材料由考生自拟题.自求索:或对情景对话进行评析的.这些题型的变化不仅体现出了“双开”试题的灵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研析近些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时,发现每年都有很多地区的试题中出现一些“有语文之名,而无语文之实”的试题。这类试题只是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符号,而考查的却是语文以外的知识或能力。因此,称之为“泛语文试题”。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巴甫洛夫是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一天,他对一名学生进行考试,讲台上放着几份卷着的试题,让学生任意选择回答。这个学生犹豫地选取了一份试题,打开一看却愣住了,他就低声地要求道:“老师,请允许我再换个题目吧!”“为什么?”“如果换个题目的话,我可能回答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国与国的关系中,诸多例证表明暂时的妥协退让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中也多次提到“清朝迎战必败,应当尽早与英国缔结一项对其相对有利的和约”,并以日本为例证明其观点的合理。但实质上,当时的中国不是当时的日本,面对西力冲击,作为封建王朝的清政府无外乎沿用传统的两种对外政策:剿夷和抚夷。琦善的早签和约则是后者的体现。而所谓琦善签约,不如说是道光签约。此等中世纪的外交思维与学生的幻想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12.
一、试题主要特点。2001年高考“科综合”涉及历史学科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1.要求考生用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考试中常常出现“歪答”现象。“歪答”引出不少笑话。兹举几例。试题:写一句话,用上“的”和“地”。答案:这是我家的土地。试题:用“一……就……”造句。答案:他一年来取得很大的成就。试题:用“越……越……”造句。答案:越过高山,来到越南。前不久,又从几份试卷上看到类似的情况。例如,设计“看拼音写词语”,意在考查“愉快”、“追悼”、“礼貌”、“神器”、“飞溅”等词,而学生看了拼音以后,写出的却是另外一些词——“鱼块”(愉快)、“追到”(追悼)、“礼帽”(礼貌)、“神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平时测验,及时做好知识信息反馈。下面谈谈学生“自考”的做法,共分为五个步骤: 1.教师讲明考试的范围、重点,提出考试的具体要求。 2.全班每个学生各出一份试题,然后分学习小组各筛选出一份试题,交给教师审查、修改。 3.统一时间,按学习小组交换试题考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初步”是初中代数中自成体系的单独一章,安排在整个初中代数课本的最后,在教学中常常不被重视,历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有关该章的试题一般是一道填空题或选择题,分值在3分左右,抽取1995年全国各地37份中考试卷分析,其中没有“统计”考题的试卷有3份,考两道题的试卷有5份,具体分值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答二:乱世出英雄。前一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后一位则非常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语文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新人类”的心里话。生物试题:请说明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一:网吧被查封或电话欠费停机。答二:当代整容术已能妙手回春。我佛慈悲!谁敢说中国年轻人的环保意识不强?政治试题:德国哪位领导人在出访时为纳粹的“二…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生物学的有关计算题中,会出现一些“至少”、“最多”方面的计算试题。对这方面的题目,主要是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学生常觉得无从下手。笔者现将该类型的题目解析如下。 一、肽链中氨基和羧基“至少”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修订,是对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价组发布的《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中“命题建议”的刚性践行。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解读“新大纲”,现将评价组的两条“命题建议”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指出,那就是:“赛课”用的材料不能取之于课本,要取之于课外。其理由如下:   第一,取之于课本上的材料让教师讲,不能准确测量出教师的真实水平。   “赛课”的材料来源于教材,而教参对每篇课文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何处是重点、何处是难点、何处是关键、何处应重锤猛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断层等等都有明确答案,照本宣科不就行了吗 ?况且有的课文都教了好几遍甚至几十遍,临上阵“参赛”只不过是进一步将材料优化组合罢了。   听魏书生老师的课就不然,随时打印一份阅读材料 (课外 )发给学…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0,(12):58-58
“几张试题” 8份试题 “找相同” 7—22;5—14;2—22;13—18 “与众不同”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