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0月18日。笔者与3位教师对贵阳市高中部分教师历史新课程教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抽样调查的10所重点、非重点高中27位教师情况看,有24位教师说新课程容量多难度大,知识点跳跃性强,编排结构不适应,很难把握;有20位教师说每周2课时不够,有5位教师说每周3课时也很紧张;有13位教师才上完新课程第一单元,有1...  相似文献   

2.
薛巍 《考试周刊》2013,(69):139-139
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清晰可见的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学情的学案。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打造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而这三方面要想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教什么”。这样。课标解读和分解在实际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学习“分解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刊与《中学历史教学》杂志近来连续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马执斌编审与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及其一些中学教师的争论文章。由于问题涉及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我们特意采访了课程专家钟启泉教授。此次基础教育的改革不同以往。有人统计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础教育曾提出过七次改革。以往的改革无论多少次,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在“一纲一本”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很有限。此次课程改革,尽管问题很多,但方向无庸置疑。而要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从学科来说,要从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做起。如果用旧的观念理解《课程标准》,则在实践中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目前,在试行高中新课改的四个省区中,就出现了类似现象。因此,马聂之争绝不是个别现象。读读钟先生的解释,有些问题就不必再争了。  相似文献   

4.
本从新时代要求人们高素质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和《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以及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对于课程标准的实验意义,以利于广大教师了解其中原由,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新课程实施的走向。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将发生以下转变:一、业务素质的转变:1、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2、由课程资源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的参与者、开发者转变;二、课堂角色的转变:1、由居高临下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2、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三、教学模式的转变:1、由传统封闭教学转向现代开放教学,2、由单一评价模式转向多元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今年秋季开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将走进初中教学.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始付诸实施。然而.这一理念能否最终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勇敢探索、积极实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业设计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欢迎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偏颇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无效教学行为的出现,如“为活动而活动”、“过分推祟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满堂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予以矫正,以保证课程改革持续、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学的凭借和资源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改变了将教材视为圭臬的教书匠心态.不断努力地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深刻转变.这与新课标“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依照常规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师总是依据教参大纲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布局完成课堂任务。因课时有限.教师需在一定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为此,常常使部分学生乃至于好学生对一些时代遥远、民族背景文化不甚了解的文章很难领会吃透.更谈不上全方位掌握。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作品(如《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除上课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均应添加一节“专题课”.以便于组织学生精心探讨正课不易深入的问题及学生难于细化内化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新课程(以下简称社会课程)实施已有一年,半年来,笔者有意识地到本市一些县(市、区)的八年级进行教学调研(包括一次集体教学调研),获得了一些第一手资料。调研表明,我市的一线老师们怀着极大的热诚参与新课程的实验,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成绩,如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对社会课程的认同度较高等。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中考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来越体现时政热点,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师要面对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会更高。怎样才能让学生迅速地融入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把学生留住,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其实把时政知识带入课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虽然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但把时政热点带入课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在中考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时政知识。  相似文献   

12.
教材在教与学之间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当今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课、选修课课时比重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相对减少。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庞杂,教学课时的减少和不足,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材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一、学会算时间账。不打无准备仗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大纲》颁布以来,各地的办学也更加规范,课程安排也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历史每周两个课时.初三的历史课安排也是如此。屈指算来.初三的历史总课时也不过就是64个.你能算出这64个课时里的容量有多大么?其一是授完初三的世界历史上下两册.其二是完成对中国古代史四本书的复习.其三是完成乡土教学和初三世界史的复习。如此大的容量.要全面完成.且还要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堪比登天。所以。一位优秀的初三历史教师.要学会算账——算时间账。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贯彻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载体,是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施教工具之一。教材的使用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人教版,以下均称“新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作为使用过该教材的一线教师,现就七年级新教材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陈晓亚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96-97,123
教师要想在教学行为上真正体现新课程理论,就必须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全文就《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因时间关系”、“课后解决”、“教学形式”、“联系实际”等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黄进引 《广西教育》2005,(9A):34-34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淡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Ⅰ(以下简称历史必修Ⅰ)教学中,内容多而学时少是海南实验区的教师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历史必修Ⅰ有九个单元共30课(含3个探究活动课),除其中3课各用2学时外,余下各课都要求在1学时学完,这样至少也要有33个学时。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每周按4学时排课,充其量也就只有大约36个学时。由于历史必修Ⅰ教学本身难度就大,要求也高,内容再多,加上教师还必须考虑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创新、师生的互动、问题的探究、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的测评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所以学时显得特别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最新人教社《历史》必修②课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和第2版教材相比。作了颇多的修改,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先后顺序。增加了两个附录,重写了课前引言,更换了大量的插图,只保留了一节探究活动课,很多课时如: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等内容作了重大的改动.对教师来说使用更加顺手.对学生而言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仍感到该版教材的知识点部分有一些瑕疵.  相似文献   

19.
范亚华 《广西教育》2004,(7B):68-68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原理》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只是一种理念,不是某种教学模式,在现实的教学中不要死套某个成功的模式,要根据具体学科和具体条件而灵活运用。教学设汁中最少要考虑如下三方面的因素:1.学校实际条件;2.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3.教学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很多公开课中,我们常看到教师套用某个成功的模式而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跟不上导致失败的案例。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中的拓展性教学的普遍应用,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拓展性教学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并将最终发生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