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清初遗民词人受地域文化、晚明禅悦之风和自身悲剧性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与佛教有着或浅或深的联系。他们或游览寺庙、或与僧人交游、或逃禅为僧,因而大多对佛教有深刻的理解,使他们的许多词明显具有佛教思想的烙印,主要表现在词人"如梦"情怀、虚空思想、引用佛教语汇、词的苦寒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六窦"作为唐代家族诗歌创作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的诗歌存在一定的共性,六人都有比较广泛的交游经历,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布衣百姓,但是复杂的仕宦经历使得他们的诗歌有了更多的"不平则鸣",他们通过诗歌或抒发情感,或描摹所见所闻。无论从家族诗歌创作的角度,还是整个唐代诗坛的生态,对"六窦"诗歌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克昌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47-150,F0003
东汉中后期,刘汉王朝彻底衰落。其时皇帝大都幼小,朝政大权或为外戚所攫取,或为宦官所把持。汉末辞赋家赵壹在《刺世疾邪赋》里说:"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当指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赋中又说:"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朝政自无是非可言,  相似文献   

5.
明代嘉靖初年,明世宗一度有旨增补宦官卜春为南京守备太监,外廷诸臣以有违祖制,纷纷疏乞停革,卜春遂以此沦为明中叶以降宦官职设日益冗滥的显著标识而见诸史册。南京发现的卜春墓志,详尽记载了卜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前、后的生平史事,适可揭示出卜春的发迹与其曾侍明武宗于青宫并谄附有"立皇帝"之谓的大太监刘瑾有关。墓志称卜春守备南京期间,曾督修南京蒋王庙,但仍因诸多不法行为而屡遭纠劾。此外,卜春墓志对于进一步考察明代宦官教育制度以及"宫中教书"的相关问题,也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督东厂官校缉事,是明代宦官掌握的一项重要权力。一般认为,宦官刺事始于永乐朝。事实上,太祖朱元璋已开始用宦官刺察外事。成祖朱棣夺位后,营建北京,始正式建立东厂。正统以前,东厂"行事权"尚有限。景泰帝代位后,大大强化了这一权力。而复辟的天顺朝,却是锦衣卫权势大张的时期。成化初年,再命内臣领校尉缉事,东厂始为定制。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可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载录嵇康史料的集大成的著作,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嵇康家世出身、生平交游、姿貌情性、著述影响等各个方面,而且从总体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研究嵇康其人提供了根据或佐证。其中关于"竹林七贤"、"嵇、阮"的提法,对嵇康性格复杂性、包容性及与钟会关系的反映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漫话宦官     
中学课文中,有多篇内容涉及到古代的宦官。宦官到底是一种什么官,这里作些简要介绍。宦官之设,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就有几个著名的宦官,如勃貂(楚)、管苏(晋)、景监(秦)、缪贤(赵)、竖刁(齐)等。宦官又称“侍人”“内侍”“内臣”“内官”“内监”“太监”等。因隋唐时设有管理宫庭内部事务的机构叫内侍省,其主持官称为内侍监或内侍少监,通例由宦官充任其职,故宦官称为内侍或内监,其中  相似文献   

9.
将寇准视为"晚唐体的盟主",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观点。认为寇准是"盟主"有两个理由:一是其政治地位高,二是他文学交游广。但是,身份的高贵与否并不是统领一个诗人群体的决定因素,而从"晚唐体"几位代表诗人的交游情况来看,"与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的也绝非寇准一人。就实际创作来说,他的诗歌成就既非出类拔萃,也不曾有过领导组织晚唐体诗人进行集体创作的经历,因此很难称为晚唐体的"盟主"。事实上,宋初的晚唐体,根本没有"盟主"。  相似文献   

10.
范渊是明中期桂阳(今湖南汝城)籍文人,行为高洁,享誉当时,又擅诗文创作。由于其别集早佚,文献无征,学界不能对其生平、交游及文学成就展开研究。论文从有关文献辑录出范渊诗歌15首,且予以校证。并通过蛛丝马迹的文献记载对范渊生平及其与"前七子"等文人的交游情况作出考证研究,以为范渊是明中期诗文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宫廷的宦官教育始于洪武时期。宣德初,明宣宗在皇宫中设立了内书堂。内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宦官学校,其成立标志着明代宦官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而其用具有高级官员身份且学识渊博的上层知识分子(翰林官)向小宦官们系统传授文化知识,并沿为定制,这在中国封建史上亦属首次,在中国宦官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书堂培养的众多“知识化”宦官,为宣德以后宦官的全面参政乃至专权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朱瞻基是明代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期间,实行德政治国,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进一步强大,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仁宣之治"。但是,朱瞻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宣德朝也存在一些弊政,尤其在处理宦官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他提高宦官地位,赋予宦官批红权,设置镇守中官等,致使宦官势力空前猖獗,无意中为宦官干政提供了保障。他对造成明代的"宦祸"负有很大责任。  相似文献   

13.
宦官擅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明代的宦官擅权 ,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是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是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性的表现 ,它加剧了明王朝与广大人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素重孝道,孝子故事颇多。《儒林外史》中有郭孝子寻父一节,时贤多考其本事乃《啬生文集》之胡孝子。近有学者认为《型世言》卷九所记王原事当是其本事。通过对《明史》、《续藏书》、《文安县志》、《国朝献徵录》等著述细细勘别,认为,《文安县志》所载纪常《王孝子传》作为本事才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5.
侯显,明朝初期著名藏族宦官,外交和平使者,他的一生因出使而闻名。在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他四次率领舰队远航西洋(其中两次是同郑和一起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十五个国家。三次进入西藏,了解藏区实际情况。传达、推行明朝对藏区的管理措施,并迎请“大宝法王”和“大慈法王”等进京晋见明成祖。侯显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其历史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明世宗向以御侍甚严著称。其实他对宦官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大体经历了从游移不定、利用到裁押、打击的变化过程,在时间上几乎与嘉靖大礼之争同步。  相似文献   

17.
"黄金台"的典故常常出现在中国文人表达"怀才不遇"与渴望"招贤纳才"的诗句中。由于朝鲜文人对"黄金台"意象的接受,他们在诗歌中谈及人才问题时,对"黄金台"典故的运用与中国是相通的。但是在明亡清兴之后,随着东亚政治格局的改变,朝鲜士人"思明反清"心态的形成,"黄金台"被适时地赋予了"思明反清"的新内涵,朝鲜文人对"黄金台"典故固有意象的这种"篡改",体现了他们对明清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9.
论王守仁对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正德初年,王守仁疏救南京科道官戴铣、薄彦徽等忠良,得罪宦官刘瑾,被谪戍贵州龙场任驿丞。此间,王守仁创建龙冈书院、主讲文明书院,他开启明代贵州创建书院教育之风、通过书院教育培养大批才俊、建立书院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学术上为黔中王学的产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明代皇帝对于朝政制度态度的变化和由此引发的内阁制度的改变的阐述,分析了明代中后期以内侍为代表的监权和以文官为代表的阁权之间明争暗斗、此消彼长、反复循环的过程,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明代社会发展的政治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