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母语学科——语文而言,如果只是作为“面包”而存在的确是一种悲哀。因为语文具有的绝不仅仅是“实用”,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深层内涵——人文精神。那么我们怎样从“面包语文”走向“人文语文”呢?一、与文本对话中感受人文如果没有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一切的“人文”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9年,名称几经变更的汉语母语教学课程最终被命名为“语文”,这标志着汉语母语教育言文分离历史的终结,同时也为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在当今时代下,把母语课程命名为"语文"存在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和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制定语等问题。应更正当下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在"国语"、"汉语"、"华语"等备选名称中,只有"华语"最合适。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8):65-66
语言素养是在《全国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面所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还有学生的一些习惯和认识的能力,还有人文素养,而且,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语文这个学科更是学生从小到大,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一个学科,语文的重要性便尤为可见,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的素养做一个培训,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业己成为教学界的共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却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实际上,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在外语教学中树立知己知彼的文化观,才能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笔者分析了用母语进行小学低段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从强化母语和英语的相似意识,突出语言共性;找准课堂时机,灵活使用母语;利用母语知识储备,提升英语学习等三个方面深入,探索母语在小学低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52章)这确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哲学定论。欲说语文教学之道,实在也可以从道法自然中获得启迪。学语文总是从学口头语言开始的,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行为。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一文中说得很透彻: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  相似文献   

8.
“老典沙龙”今起开馆,蒙众多馆友加盟,实在是倍感欣喜,乘开馆之际,老典这厢有礼了。我想,“沙龙”(Salon)也者,当然是舶来品,但经过老典点化,已然具有中国特色。它有茶馆的散淡,但少了茶馆的喧闹;它有salon的清雅,但少了Salon的高贵;它不乏论坛的严谨,但决没有论坛的庄严。馆友三五人,清茶(也可以是咖啡)三五杯;“非正式”聚会,侃侃清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论争,不能攻讦。  相似文献   

9.
张毅 《学科教育》2013,(6):118-125
“语文”一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确定为我国母语课程新名称前已有六十多年的应用史。“语文”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产物,在当时被赋予了语言救国的使命。这一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已普遍使用,且已成为当时我国母语教学界话语的关键词,其本义是“语言(口语)文字(书面语)”。新中国成立之初“语文”被命名为我国母语课程名称有着当时政治、文化和课程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有其历史必然性,然而,这一名称也存在着两大内在缺陷:名实不符以及名称中民族或国别标识缺失,几十年来已给我国母语课程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前,由于我国母语教育界对于“语文”一词使用史的集体性遗忘,造成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种内在缺陷的忽视。  相似文献   

10.
语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课本进行大量的语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而传统教学将毫无遗漏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且惟一目的,即所谓“以本为本”。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即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是基础,对于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对学习其他科目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语文是最受重视的一门科目。教学语文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懂得课文的意思,而是通过教课文让学生学会语文。本文介绍了利用课文教语文的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28日至30日,由“亲近母语”策划并召集,“七个关心、思考小学语文教育,真诚地想为小学语文教育变革做点事情的人”,相聚扬州,聚焦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对谈,这七个人中,有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有国内知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有研究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的大学教授和学者,  相似文献   

14.
小学母语教学的目标及策略一直是各国母语教育深入持续研究的重点。国外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与我国相比有哪些差异?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不足?国外小学母语教育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些问题也是小语界各方人士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到本刊做客。  相似文献   

15.
王蓓  王成高 《湖北教育》2003,(19):34-34
今天下午并没有语文课,只有一节普通的班会。主题是讨论后天春游的有关事项。孩子们并不知道班会的内容。 伴随着铃声,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满面春风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后天,我们学校要到植物园去春游……” 话音未  相似文献   

16.
朝阳市的孙玉玲老师来信问 :第8册的读写训练重点中有“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 ,这里的“真实”到底怎样理解?“具体”指的又是什么?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应怎样落实?跟客观事实相符合 ,不假 ,就是真实。“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中的“真实” ,指的是学生在写作文时 ,内容要真实 ,不许写假的。“大纲”中指出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大纲”还特别强调“有真情实感” ,“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说假话。”如此看来 ,内容真实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写的人、事 ,是真实的 ,不是胡编的 ;二是写的情感是…  相似文献   

17.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1,(11):29-3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简称新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变化。一是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在理解内容方面,不再明确提出容易导致繁锁的内容分析的阅读手段和要求。阅读,还是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二是重视积累,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不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多背短小精粹的诗文;三是强调以读为主,注重感知与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熏陶,应该成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南。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以上新要求,彻底改变以往  相似文献   

18.
“尾巴”     
一位语文教师上课,她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随口说道:“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语音刚落,就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通常被人称为"母语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就不存在所谓的"语言环境"问题了,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更多的语言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快地体会社会中的现象,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语文分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阶段。由于小学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属于"启蒙教学",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就显得  相似文献   

20.
殷钰 《华章》2012,(21)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实践育人环节上却重视不够.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学生是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以“语文实践”取代“语文训练”,并强化“实践”和“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