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念。确认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而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均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角。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培养和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学才能紧跟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保证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生阅读实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思考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欣哲 《陕西教育》2013,(10):32-33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维新 《考试周刊》2012,(2):168-170
在摒弃"师道尊严"、实施师生"平等对话"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还需要不需要拥有权威?拥有什么样的权威?以及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如何共存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杨雅红 《教师》2010,(2):83-83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师生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需要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杨建花 《成才之路》2012,(29):10-10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从指导学生理解语文教材,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再到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需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要求必须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真正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有利于课堂教与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主导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动起来,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多花一些心思,让学生成为课堂之上真正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尊重教育规律,深入研究如何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谈了几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大有改观.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学生主体行为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时间大大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增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学生主体行为的活动类型.但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试图调动学生自主性时.缺少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分析这些活动类型.认识其作用和意义.探讨其蕴含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指出其优点及注意事项.将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胡格模式"的课堂实践和对"课堂革命"的基本理念的分析,发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缺失主要表现在学生主观意愿、课堂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方法等层面。因此,课堂需要实现从教学方法设计向学习方法设计的转变,教师需要从"演员""编剧"向"导演"转变,学生需要从"剧本式学习"向"真人秀式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舞蹈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其中,并且进行相关舞蹈的学习。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去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以此为基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改变,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创新模式教学,提升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这既与学生有关,更与教师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将学生看作主体,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的主体性教育理念以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要体现主体教育的思想,每位教师必须从“着眼学生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学习活动”的高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当然,教学设计是极富个性化的活动,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综合考虑,精心规划和安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分为“学生主体”命题的确立、学生主体理论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的原则化三个阶段。这一演进历程不仅是“学生主体”由感性直观到理性抽象再到更加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是学生主体研究不断克服两种极端倾向的矛盾,但始终未能逃离左右摇摆规律的过程。当前,我国学生主体研究需要突破哲学研究的范畴,建立起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回归、深化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完善学生主体理论;克服理想化倾向,现实地、具体地去理解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压力、学生对待教改的心理以及配套教学管理措施的缺失,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需要在教师、学生和管理措施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否真正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活动,成为衡量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