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考验记者的新闻伦理控制能力。当下电视新闻记者缺乏或漠视灾难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导致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存在诸多伦理问题。控制好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伦理至少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尊重生命权、多元信息渠道、采访视角独特、零度叙事、亲和的新闻语言和尊重隐私权。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还原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视觉伦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暴力血腥画面是否应该被直面铺陈在电视观众的面前,对影响了新闻当事人个人隐私的画面是否应该被公众所看到,对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的细致入微的表达,是否应该被大众所正视,这些,都是当下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视觉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新闻客观性带来一些挑战,因为它主要展现事实关联并表述观点,涉及到更多的新闻伦理问题与报道技术问题。在新闻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应多大程度地深入新闻事件?记者如何处理与被访者的关系?限定新闻调查的职业伦理在哪些方面起作用?笔者结合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李焱 《记者摇篮》2008,(1):51-52
电视新闻也是艺术的一种。因此,我们在制作电视新闻的时候,也应当讲究艺术性。电视新闻的艺术性,是在新闻保持真实的基础上的艺术,就是在不失真实的情况下的艺术。怎么样才能够加强电视新闻媒介的新闻艺术性呢?笔者认为,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可 《新闻记者》2004,(9):16-17
一、串联词的作用电视新闻的串联词是节目主持人在报道的条与条之间“说”的话。它的作用有三:一是衔接作用。长期以来,电视新闻的编排都是把一条一条的新闻串接起来,每条新闻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大。这样的串联对于线性编排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很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采用串联词则可以将新闻的条与条进行承上启下的连接,使单条新闻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组合。二是点评作用。许多新闻报道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涉及法律、法规、信仰、观念、伦理、道德以及习俗等。所以,要想使新闻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串联词中用…  相似文献   

6.
王玺 《新闻世界》2009,(6):49-50
本文通过对于出现在近几年的电视新闻从告知新闻逐步走向讲述新闻故事这一现象的反思,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认为:“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应运而生,它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质量,避免新闻泛娱乐化。  相似文献   

7.
对时效的极限追求是新闻媒体竞争公开的法宝,截稿时间不断延后一度是新闻媒体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在电视直播技术开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普遍运用后,对新闻时效性追求的极限目标才清晰地出现在新闻人面前。新闻的时效性表达,在电视新闻直播中得到极限的表达,也使电视新闻实现了从今天的新闻今天看到现在的新闻现在看的深刻转化。电视新闻直播手段的运用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状态,是对电视新闻传统编播制度的一次革命,对不同介质媒体的竞争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价值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新闻价值,另一是指宣传价值,这二者是检验电视新闻的标准或尺度。 新闻价值就是电视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或者说是电视新闻信息的社会效益,它是我们从  相似文献   

9.
彭海涛 《视听界》2005,(1):15-1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遍地开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代表了新闻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在此情况下的新闻观念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所特有的品质,是新闻在电视上的优良表现形态和类型。从新闻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化首先在操作上起始于新闻语态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新闻语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重新建构了新闻的语态,展现了新闻的高端发展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廖惠兰  王晨 《新闻前哨》2007,(10):77-78
新时期电视新闻如何创新?如何发展?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仅从新闻表现创新和运作创新两个方面就电视新闻的创新谈点看法。一、新闻表现创新电视新闻表现就是以电视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电视  相似文献   

11.
姜德锋 《新闻传播》2007,(12):33-35
本文从传媒社会功能研究的早期学术成果、从电视的媒介技术特性,从电视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勾联等多个角度,指出娱乐,性是电视媒体的本质属性,这种揭示有利于我们认清目前电视新闻中出现的各种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新闻是现代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编辑与新媒体的结合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主流,新媒体的应用,在方便电视新闻编辑的同时,也丰富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模式,使电视新闻编辑在选题、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以及播出方式等方面具有越来越丰富的选择方向。一、电视新闻编辑与新媒体应用现状(一)电视新闻编辑现状现阶段我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通过将新闻题材的  相似文献   

13.
孙靖雅 《新闻传播》2023,(4):102-104
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视新闻中观众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内涵,主要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如何加强电视新闻的观众意识,这三个层次主要是新闻制作、新闻传播以及新闻编排。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内涵以及在电视新闻中渗透观众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电视新闻观众意识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怎样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我们从近年来电视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理出一些思路。一、增强新闻意识电视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新闻。因此,电视新闻质量要上去,务必要遵循和报纸广播新闻共同的新闻传播规律,即重视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与社会性的规律,这是深化新闻改革的重要途径及趋势。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宋煜 《东南传播》2012,(11):117-118
电视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一种潮流,它在拓宽媒体思路和丰富我国新闻传播形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电视媒介传播特点和叙事学理论,从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原则和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面对摄像机(从完成的画面形式上看是面对观众)对新闻事件进行的目击式的口头报道。这是电视新闻报道中最佳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山东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经过几年的努力,从1982年起,实现了天天有《山东新闻》(星期日为《泉城市场》),半月有一次《山东各地》新闻,并且经常有新闻性的专题报道。电视新闻已开始成为人们获取山东新闻的主要来源之一。自己走路,按电视特点办新闻,是我们进行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办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8.
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是打造精品电视新闻节目重要保证。本文在简要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从基于受众需求提升节目信息量、培养新闻编辑美感、提升新闻敏感度以及创新编排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李海 《新闻前哨》2004,(4):56-57
电视新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创新。那么电视新闻应该怎样创新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新闻的信息量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注重用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电视新闻也要顺应这个要求,实现新闻的信息化。电视新闻应该怎样来增加信息量呢?首先是通过增加新闻的条数。每条新闻都应突出事件本身,而剔除许多无用的套话,用更精炼、准确的语言报道每条新闻。新闻精炼  相似文献   

20.
陈建明 《东南传播》2015,(1):137-139
电视新闻同期声因其同步呈现新闻事态现场,成就了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但同期声的滥用,却成为了电视新闻的桎梏。空洞无物、拖沓冗长、一说到底的同期声运用,让观众不知所云,深感厌烦。同期声"包办"新闻事实的倾向值得警惕,要从新闻采编播的各个环节加于把控,善用巧用同期声,发挥电视新闻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