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高危行业的工人,不管是市工,还是农民工,都自有本职工作的风险性,但是在煤炭、非煤矿山、建筑这些以农民工为主力的高危行业,其风险性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三分天灾”是高危行业的必然,而“七分人祸”大多是企业主让农民工远离“劳保”所致的“人造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金球  陈炜泽 《大观周刊》2012,(46):144-144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本文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怎样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谦  刘丹 《新闻实践》2006,(2):41-42
时下,“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媒体报道之焦点。2005年9月6 日至23日,中国青年报在第七版“经济版”的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组以“新生代农民工系列报道”为名的专题新闻。其中新闻报道、新闻述评各10篇。该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当代青年农民工的崭新形象,反映他们的生活状况、追求,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整组报道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农民工报道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雷崇鸽 《大观周刊》2013,(3):249-24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农民工,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障碍的思考,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进入城市,他们始终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夹层中,以研究城市问题著称的芝加哥学派称之为:“边缘人”。本文将结合“边缘人”即农民工生存现状、农民工书籍出版现状,对农民工实用图书出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有益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农民工图书的出版现状:只唯上不唯下,实用性差仔细留意一下目前的农民工图书,就会发现实际上近几年出版的图书不少,但几乎全部是关于探索农民工的出现引发的社会分层和社会问题、农村内部的分化、“民工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流动走向、农民工的类型划分、农民…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档案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并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农民工特点的档案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农民工社保档案管理制度,但农民工社保档案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弱势中的弱势”的女性农民工,其城市生存边缘化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重点,是解决整个农民工问题的突破口。因为农民工的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她们身上。然而,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媒介的“福利传播”内容越来越少,女性农民工的话语空间在不断萎缩,相当多的媒体及从业人员仍以一种自我观照的姿态,傲视独立,显示客观、公正,却也和纳西斯一样陷入自我设置的镜像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0.
观点集萃     
民工需要的不是“善待”而是“平等对待”农民工需要城市“善待”,本就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法律平等地保护着他们的利益,给了他们有力的法律支点,他们根本不必被动地等着别人的善待,而是像城市里其他群体一样,自己主动、自力地善待自己。随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和许多城市对农民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建议,关注农民工中的特殊人才,给他们一个发展自我的特殊渠道。他同时建议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把他们统一称为工人。农民工需要名分吗?毋庸置疑:需要!可是这个“工人”的称谓却怎么看都怎么“有名无分”。所以看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敏 《新闻窗》2009,(4):105-107
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工问题也受到诸多关注。作为首个以农民工为题材进行大型报道的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今年4月份推出新一季的“中国农民工”大型讲述节目,继续以全国视野聚焦农民工这个群体,侧重挖掘农民工的创业故事,更加关注中国农民工实时状况。贵州电视台“农民工”系列节目自2007年开播后,在社会和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其中,第一季《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开辟了国内电视媒体农民工题材大型常态性节目制播的先河,第二季《“拉芳”温暖中国农民工》被誉为国内首档面向2亿农民工群体的电视讲述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3.
刘畅 《青年记者》2006,(5):51-53
社会弱势群体对权利与平等的诉求,无疑是真实而迫切的,但行进在时代进步大道上的跋涉者,基本责任与良知,更愿意理性地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倾向于“让理性精神引导诉求”。而农民工城市求生所遭遇的碰撞、冲突也引起了我们深切的关注。石家庄市破获了一起抢夺案件,涉案的都是进城务工的青年,他们原本都是父老乡亲眼里的“乖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涉嫌犯罪呢?记者何磊前往石家庄去探个究竟,我在想,如何面对“农民工犯罪”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人”报道的边缘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阶层应运而生,然而他们始终处在“农村”、“城市”两各文化的夹缝中,以研究城问题著称的芝加哥学派认为:“‘边缘人’是适应与同化之间的过渡,他们是从原来的文化群体中出来的人,补充两个世界分割,受这一分割的煎熬。但他们同时也是两个群体,两个社会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15.
韩燕 《当代传播》2006,(2):38-41
本文通过近年来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观察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总体建构方式和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媒体由于定位和地域的差异而在“农民工议题”建构方式上有何异同,探讨媒体在农民工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合法权益屡屡受损。保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公民权益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是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价值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政府目标的关键。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增强对农民工服务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农民工维权组织,从而为从根本上系统化地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山 《新闻前哨》2008,(5):60-61
近几年来,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3年的《温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掀起的“讨薪”风暴,到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提案,从着手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子女人学难,到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子女教育、技能培训等等,新闻媒体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功不可没。报道好农民工,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中国煤矿的安全欠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建筑安全的欠账却由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市场化”操作而若隐若暗了。我们无法默视:在建筑业3800多万从业人员中,近3000万是农民工,“连环欠”下的灰色链条,导致大量中小建筑企业濒临破产,构成农民工常年讨工钱的怪圈。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下欠,施工单位囿于资金紧张,不得不压缩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而由此则演变出一幕幕的安全生产事故惨剧。今年,国家将拿出30亿资金偿还煤矿欠账,那么建筑安全这笔账,应怎么算,又该由谁结呢?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扩散,数以亿计进城务工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数千万返乡农民工以及更多仍然滞留城市的上亿农民工,将可能成为“三农”图书出版新的潜在读者。如何将他们纳入到“三农”图书出版的服务对象中,并提供有效服务,这实际上正成为“三农”图书出版的历史使命也是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20.
都市类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