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绿色作文”,是我尝试探索的一条作文新途径,是10年教改实验的结晶。它没有什么模式,也无意创造什么模式———因为一旦搞成了什么模式,恐怕就离教条或桎梏不远了,这对开发教师和学生创造潜能是没有益处的。我只想把有关“绿色作文”的几点要旨,介绍给有志于作文创新的师生们参考。一、呼唤“绿色”如今,“绿色”流行:大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粮食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住宅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灰色污染”,由来已久,受苦最烈当属学生。请听他们的自白:作文有三招儿:一凑、…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求真”,“求趣”,“求异”,“求新”。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中有些学生运用了仿写。“摹仿是一种深深的爱慕”,正因为喜欢某一篇作品,才去摹仿它。“摹仿是创造的开始”,是为创造做准备的,仿写决不是因袭,而是包含着创造的。著名作家冰心说,摹仿别人的作品要“循其规矩,范我驰驱”,即为我的创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有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减少老师批改作文量而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这就是把老师“讲评”作文放到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而学生则把写作文与相互交流和评论作文结合在一起。我把这种做法叫做作文“讲评”教学。对于作文“讲评”教学,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作文“讲评”教学,它的核心是“讲”与“评”的结合。所谓“讲”在这里可理解为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做大量的指导性讲解;所谓“评”,一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教会学生作文,光靠讲解一些写作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直观”的写作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一、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知、去创造 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到大自然中,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感受,并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话去描述眼前的景象。这时,你会惊奇  相似文献   

7.
壹“老师!张军他们把我的作文本拿去给别人看,不肯还我!”“为什么?”“他说他要做我的作文经纪人,帮我推广作文。”什么?作文经纪人?真新鲜!看着眼前我班“小才女”那哭笑不得的样子,我也笑了:“这群鬼机灵!真……扛着经纪人的幌子,打着推广的旗帜,够时髦的!”“作文经纪人?对  相似文献   

8.
何为“拷贝文”?如 :写活动 ,必有野炊 ;写事情 ,定是让位子、推车子 ;写人物 ,眼睛、鼻子均为一个模子……面对学生的“拷贝文” ,我们的作文指导应引起反思 ,尽快走出误区 ,倡导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倾吐心声 ,放飞遐想 ,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 ,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一、淡化作文概念 ,强化生活意识。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 ,模糊“作文”负累 ,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在轻松愉悦中 ,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 ,去发现、研究 ,去追忆、再现 ,去想像、推断 ,去剖析、…  相似文献   

9.
“绿色作文”,是我尝试探索的一条作文新途径,是十年教改实践的结晶。它没有什么“模式”,也无意制造什么“模式”。因为一旦搞成了什么“模式”,恐怕就离“教条”或“桎梏”不远了:这对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没有益处的。我只想将“绿色作文”的几点要旨,介绍给有志于作文创新的师生们参考。一、呼唤绿色如今,“绿色”流行,正值鼎盛:大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粮食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住宅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灰色污染,由来已久,受苦最烈当属学生。请听他们的揭露:作文有三招…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批作文是件苦事,厚厚一叠来厚厚一叠去,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然而,我工作近四年,在批阅了近两千篇写话和作文以后,我不仅尝到了批作文的艰辛,更欣慰地看到了刚迈进习作大门一年多的学生已陆续发表文章,尤其难忘的是作文中出现的那些滑稽可笑的片断,我把它评析修改,成为辅导写作的一份教材。“作文笑话”的第一种现象是写错别字。作文中错用同音字的现象很普遍,有的就成了不可言传的“笑话”。一个学生在写人物外貌时写道:“她的头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以“一篇日记”为题,要求儿童作文。有一个儿童在他的本子上写着: “星期日,我外婆家去,外婆在送米,真是忙得很……”教师把它改成:“星期日,我跟妈妈到外婆家去,外婆忙着送米给姨妈……”这个儿童接到了作文本,在这篇文章後面写着:“那天我妈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中的“情”和“理”徐爱澄(南昌市育新学校)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以情感人,应以思想教育寓作文训练之中,教师可通过作文的素材去激起学生对美好事物钦佩的感情和对丑恶事物不可容忍的态度。不久前,我从电视里看了介绍全国十佳少年济南市小学生边荣唐事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问题,我提出了“生活作文”的主张:即教师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渐迁移至日常生活中去。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个做法取得了一定成绩。我认为,“生活作文”的实施原则是:  相似文献   

14.
豆豆最怕的就是上作文课。明天下午,又有两节作文课,豆豆愁得抓耳挠腮。“哎,要是有台作文机该多好,我说出题目,它就能帮我写出作文来……”豆豆正想着,忽然听到收音机里的声音:“本奇迹创造公司最新产品,作文机,作文机!帮你写作文,帮你解难题……”真有这么好的事?豆豆冲出家门。直奔卖作文机的奇迹创造公司去了。  相似文献   

15.
涂文慧 《辅导员》2015,(5):40-41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父母心……”回首我们度过的岁月,究竟是谁,永远在背后支持着我们?究竟是谁,一直默默无闻地付出,从不求回报?至爱的父母,也许我们真的该对您说声“谢谢”!“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如何去教,而是如何去激发,如何去引导,如何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写作文的‘场’,只要有了这个‘场’,他们就一定能写出作文来。”  相似文献   

16.
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曾引起许多人的探索,但归纳起来却不外乎两大流派:一派主张“作文如铸模”,“无模不成文”,强调走格化的道路;另一派则主张“文无定法”,“体有万殊”,强调真实与创造。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明显的局限性:前者会使学生思维定势,后者会令人望而生畏。我认为作文教学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学生作文也是有一定的“格”的。既然作文有“格”,就应当引导学生入“格”,但“入格”又不是目的,“入格”之后还要“破格”。  相似文献   

17.
“放胆作文”从创办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届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的“放胆作文”呢?其实,“放胆”只不过是个名称而已,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我手写我心,我笔书我情”的另一种说法。有所不同的是,它需要我们有些胆量:敢于想像的胆量,敢于说真话抒真情的胆量,敢于标新立异的胆量,敢于展示自己才情的胆量,如能将这些  相似文献   

18.
编者推荐:此文所用的材料及其立意,都未超出升格前的“作文”。但是,作者在构思此文时,为全文定下了“我”“忏侮”的主线——这就是创造。当然,不止于这一种构思方式,还可创造出更多的出彩作文!第四自然中的“丧失”,应改为“残缺”。  相似文献   

19.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得出”,从而去逐渐“写得好”,我感到培养学生“生活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生活感受能力”。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创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创作”本领。因此,“生活是源泉”对作文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是学好作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尽管反复讲过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之  相似文献   

20.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篇应试作文。2006年上海市高考(秋季)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之所以对这篇作文感兴趣,是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却又有“创新”,最终不失为一篇好作文。它的由“仿”到“创”的原作过程,对中学生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