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次起步作为独立的娱乐设计产业,动画是上世纪30年代才成规模的,华特·迪斯尼公司推出的《白雪公主》是其重要的起点,对整个产业具有启动的意义。但“二战”的爆发,使美国动画片失去了其欧亚市场。40年代初,迪斯尼的动画长片《木偶奇遇记》、《小飞象》,无缘与打得如火如荼的欧亚观众见面。当时,美国希望置身战火之外,但世界大战却非美国想脱身就能脱身的,  相似文献   

2.
宫崎骏的名字,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甚至对于其他许多国家的动画爱好也不陌生。在当代国际动画领域,宫崎骏已成为日本动画的代名词。宫崎骏制作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红猪》、《风之谷》、《猫的报恩》、《百变狸猫》及最新登场的《哈尔移动的城堡》等动画片,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其细腻的画风、幽默的情节、深刻的寓意和可爱的人物造型,不知征服了多少观众的心。在日本,笔亲眼目睹了大人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观看宫崎骏的动画片以及购买其动画周边产品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投入制作的项目有3部影院片,5部系列动画片。其中,已制作完成的有影院动画片《葫芦兄弟》和数字动画影院片《文字国历险记——浩昊智斗谜语城》以及电视动画系列片《运尼小子》(2~26集)、《猪猪·吉利·小财神》(18-52集)、《奥运奇闻》(1~40集)、《浩昊智斗谜语城》(1~26集)、《大耳朵图图》(第三季)(1~14集)等多部系列动画片项目,完成I575分钟。2009年国庆献礼影院动画片《马兰花》、木偶影院片《海底两万里》、立体影院片《天书奇谭》;电视系列动画片《燕尾侠》、《开心菜园》、《大耳朵图图》第3季(15-26集);艺术短片《记忆中的鹞》等动画作品也已进入生产制作。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78-178
201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完成了建党90周年献礼动画片《西柏坡》、反映历史名将岳飞少年成长之路的动嘲大片《少年岳飞传奇》、3D影院片《大闹天宫》、委托摄制的《智取威虎山》4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动画片产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完成拥有版权的动画制作分钟数789分钟,加工制作分钟数1398.5分钟,共计2187.5分钟。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之下,日本文化界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名人,例如宫崎骏、北野武、春上村树等,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受生活,把日本文化的影响力推向世界,日本现代音乐艺术家久石让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久石让精湛无比的配乐,使日本动画在世界范围内更具知名度。在配乐的艺术道路上,久石让获得了无数的奖项。2001年,他为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创作配乐,并凭该作获得“东京国际动画大赏音乐奖”及美国国际电影动画学会“最佳原著音乐”等奖项。2003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2004年,久石让再凭宫崎骏的始尔的移动城堡》,获东京“国际动画最佳音乐奖”及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评选的“最佳原创音乐奖”。光秃的头顶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因音乐而焕发神采,微笑不语的时候,显得童心荡漾,沉思默想的时候,却有几分忧郁感,这就是日本杰出的配乐大师——久石让,一个可以让音乐充满魔力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0,(1):93-93
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是几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该片“娘家”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日前披露,已与全球最大的影视技术公司汤姆逊集团在上海建立合作公司,共同启动3D版动画片《大闹天宫》项目,为经典动画形象“孙悟空”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动画片,近年却呈萎缩状态,日、美、欧洲等国家动画作品趁虚而入,电影市场屡遭《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的重磅轰击;国产电视动画片仅占10%比例;音像、印刷、娱乐等衍生品市场亦被洋品牌充斥。其实,中国动画人始终致力于敲开动画片市场的大门,效果却不尽人意。从《哪吒闹海》、《宝莲灯》到《我为歌狂》,不难看出中国动画工作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4,(11):15-15
本届艺术周一大成果是常州市首次组建动画项目合作公司,和加拿大、法国、印度等参与常州市首部原创系列动画片《布兰迪和他的怪物》的制作,包括中文配音、音乐合成、发行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等,该项目的正式签约,标志常州在发展动画产业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并为继续举办 艺术周、推动常州卡通产业的发展奠 定良好基础。 系列动画片《布兰迪和他的怪物》系 常州在动漫领域的首个国际性合作项目, 也是常州卡通产业市场化的有益尝试和 探索。对于提高动画影视生产、制作的原 创能力,加强高素质专业队伍的建设,无 疑具…  相似文献   

9.
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动画片,近年却呈萎缩状态,日、美、欧洲等国家动画作品趁虚而入,电影市场屡遭《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的重磅轰击;国产电视动画片仅占10%比例;音像、印刷、娱乐等衍生品市场亦被洋品牌充斥。其实,中国动画人始终致力于敲开动画片市场的大门,效果却不尽人意。从《哪吒闹海》、《宝莲灯》到《我为歌狂》,不难看出中国  相似文献   

10.
卫绍生 《寻根》2007,(3):108-111
“七”是除诗歌之外唯一一种以数字命名的文体。它发轫于西汉,成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七体虽风光不再,但亦是代有作者,且偶见名篇。《文选》、《文苑英华》等大型文学总集,《艺文类聚》、《渊鉴类函》等大型类书,《文心雕龙》、《文章辨体》等涉及文体论的著作,都把“七”单独列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日本儿童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有人问:日本历史上真有一休这个人吗?为什么动画片中有时称他为“殿下”?……他那天真活泼、呼之欲出,出口成章的警句、以智胜强的形象,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2.
二级导演。1960年7月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历任配音演员、译制导演。主要配音作品:《带翼的人》、《阿苏卡》、《山鹰之歌》、《不屈服的人》、《鬼魂西行》、《妈妈,你不要哭》、《中锋在黎明前死去》、《黑帆》、《红与黑》、《冷酷的心》、《小象》(木偶片)、《螺丝钉和连锁板》(动画片)等。主要译制导演作品:《海岸风雷》、《广阔的地平线》、《沉默的朋友》、《家乡》、《魂断蓝桥》、《简·爱》、《谍海群英会》、《叶塞尼亚》、《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相似文献   

13.
符均 《华夏文化》2002,(4):20-22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编纂的大型通史——《通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巨大,后人将其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全称为“三通”。古代学者曾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可见“三通”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9日,一部投资1000万的恶搞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片子以恶搞的方式向《功夫》,《十面埋伏》、《花样年华》等大片一一“致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16.
襄王云雨辨     
吴宗海 《寻根》2006,(4):108-108
自从宋玉《高唐赋》面世后,“巫山神女”、“云雨”、“阳台”等词,常见于古诗词曲,小说中更多。例如李白《清平调三章》之二:“云雨巫山枉断肠”、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元是梦”等。但关于这场男女欢会的男主角,有人却说是楚襄王,如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还有多人,暂不举。  相似文献   

17.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8.
刘淑丽 《寻根》2008,(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苟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可以代表周代人的观念。事实上,周代有关男女之别的阐述与规范已经很多,而男尊女卑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反复论述的。  相似文献   

19.
风雨 《世界文化》2007,(10):39-39
舰队街,与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没有丝毫关联,以前,这里是伦敦城外的一条小河。人们填河后使之成为一条宽阔的马路。1702年,舰队街上发行出版了第一份报纸《每日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张定时定期出版的报纸。从那年开始,舰队街便和报社、报纸与印刷厂结下了不解之缘。《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镜报》、《太阳报》、《观察家报》、《卫报》、《每日邮报》、《旗帜晚报》等100多家报馆纷纷入驻此条街上。  相似文献   

20.
近来,许多观众纷纷反映.打开电视机到处都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这边是《碧血剑》、《神雕侠侣》、那边是《一代侠女》、《义薄云天》、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剧占领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荧幕下,又有《射雕英雄传》等多部“金庸剧”拍摄正酣。与此同时.梁羽生的武侠名著《白发魔女》古龙的《楚留香》、《武林外史》也相继被搬上荧屏.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也“重出江湖”再拍电视版的《少林武王》。一时间.荧屏上下“江湖”泛滥.“武侠热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