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精品到精品群———关于提高新闻整体质量的思考“多出精品”,强调的是精,是多,不是出一个两个,而是出一些、一批,是新闻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精品到“精品束”、“精品群”,是“多出精品”的内在要求自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要求,精品,...  相似文献   

2.
精品,已经成了新闻界的共同追求和热切呼唤,“精品年”、“精品月”活动此伏彼起,鼓励出精品的各项措施频频出台,精品力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成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个个“拳头产品”。实践表明,精品是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志,多出精品,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战胜平庸,摆脱浅薄,才能深刻厚重,生动引人,产生人们所期待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将求精品之志化为出精品之行,不断地向社会、向时代、向受众奉献新闻精品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涉深水…  相似文献   

3.
实施精品战略培养跨世纪人才──关于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综述刘保全去年以来,部分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文章,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还提出开展新闻精品年活动,并把1996年定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4.
李戈 《青年记者》2004,(5):50-50
在新闻报道方面如何多出精品呢?我认为必须从“立意、选材、时效、形式、编排、语言”六个方面创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试论精品     
试论精品曹淳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也加剧了竞争。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界同行纷纷提出了提高宣传质量的要求,“多出精品”、“精品年”、“精品月”等口号,正是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提高宣传质量的强烈诉求。然而,究竟什么才算精品,创造精品对我...  相似文献   

6.
多出精品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俞向党、谢春霖 省广播电视厅学习邓小平宣传思想 着力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刘怀强 省广播电视厅广播新闻节目中不宜多设栏目 陈柏森 省广播电视厅  相似文献   

7.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上来张家先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广播宣传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深化广播宣传改革的紧迫课题。所以,各级广播电台都把深化改革,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广播...  相似文献   

8.
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界同行纷纷提出了“多出精品”、“精品年”、“精品月”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县市报人要树立精品意识,转变思维方式,其中逆向思维的运用不可小视。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浅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从2002年起,我们提出报纸宣传“亮点工程”口号,用策划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所谓“亮点工程”,即值班总编辑每月值班时必须保证报纸有一至两个具有创意性的策划,且策划能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近三年里,我们先后成功策划了“马年六论”、  相似文献   

10.
创制精品谈     
时代呼唤精品,社会需要精品,受众希望有精品,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奋力追求精品.多出精品,应做的工作很多,最重要的应在如何提高质量,建立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精品机制上下功夫.创作精品的关键丁关根同志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一件精品是由许多因素合成的,关键是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即选题、创意和艺术表现。(一)把握选题出精品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开始.制定选题,要增强四个意识:一要增强策划意识.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要有预见…  相似文献   

11.
“精品意识”、“精品工程”、“多出精品”在出版工作实行由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实现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性转移以来,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亮的词语。然而何谓“精品”?其标准是什么?很多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口喊精品,做法依旧.甚至把追求形式上的高档豪华当作了精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精品,就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拳头产品”,是最能体现中央精神,最能深刻反映实际、指导实际,并能得到社会公认的优秀作品,它所报道的既是全局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创出新闻精品?我在22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出新闻精品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文字记者的角度讲,要想多出精品、出好精品,首先主观上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必须有一种随处留心、矢志不移抓精品,抓不着精品不回头的顽强精神。或者可以这样说,出精品在于责任心,责任心  相似文献   

13.
精品:新闻实践的永恒追求武汉晚报编委会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界提出“多出精品”,从上到下都在呼唤精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精品战略和精品工程,是源于新闻界对自身精品太少的正视,对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渴求。那么,究竟什么才算精品?怎样才...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新闻传媒的拳头产品就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一张报纸实力与水平的象征。而要实现精品迭出,就必须在下述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快速反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工作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多出精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有志者所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于是,我们编辑室以“快速反应与多出精品”为主题,在今年初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就“快与新”、“快与深”、“快与实”、“快与活”、“快与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些见解和体会对于“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探讨文章推荐给贵刊,请予指正。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第二编辑室主编郝传更快中求新…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二十多年来上海的出版业,一直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寻求壮大和发展之路,以“精品战略”为前提,力求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唱响主旋律,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7.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多出精品是出版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能不能多出精品,首先取决于对精品怎么认识怎么衡量。“大部头就是精品”?不见得。精品不在于部头大小而在于内在的质量。现在“大全”、“丛书”、“系列书”一股劲儿上,真正齐整、精致的并不多,相反,很多是重复拼凑、大而无当的平庸之作,甚或是出于狭隘功利目的而炮制出来的低劣假货,哪里和精品沾得上边!反观列国历代累积下来的精品,其中不是有许多部并没有并不大,乃至只是小册子、单行本而依然不朽于当世吗?  相似文献   

19.
时代呼唤精品,人民期待精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提出的“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口号,使广大出版工作者深受鼓舞。突出重点、多出精品,是出版事业依据内在规律,跃升繁荣新台阶的必然趋势。全国出版界和出版工作者从多出好书到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地市县报的记者感叹:自己所处的地域狭小,“精品”资源短缺,问鼎中国新闻奖难于上青天,能拿几个全省的新闻奖,就不错了。从这些记者的“牢骚”中,我深深感知他们崇高的敬业心和夺大奖的成就欲。诚然,地市县级报纸的记者与省级、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记者相比,出“精品”的资源相对少一些,夺大奖的困难(也可以说是制约因素)相对多一些。但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记者不写批评报道,给自己戴“紧箍咒”,给自己“缠足”,只栽花不栽刺,是“精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采写的消息《“告别三峡游”害了“三峡游”》,有幸获得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