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达宏 《档案时空》2003,(12):12-15
现代高新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处于全球性的网络环境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档案工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它与人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档案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时代不仅赋予档案工作以理性的冷静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即科学精神;而且,还给予人性的关怀与和谐的气氛,即人文精神。显然,档案工作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精神,又需要人文精神。一、关于“人文”概念及档案人文发展观汉语中的“人文”一词,源于《易传》的一则彖辞。①诠释《易·贲》卦辞的这则彖辞,将“人文”与“天文”对举,说是“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是有些人存心不良,其结果事与愿违,最终倒害了自身。这话一点不假。这些年,有的报刊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古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是有些人存心不良,其结果事与愿违,最终倒害了自身。这话一点不假。这些年,有的报刊就  相似文献   

4.
陈楠 《大观周刊》2010,(33):8-8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是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亲手送飞一只纸鸢。双目凝视于蓝天白云之上。荣辱皆忘,杂念俱无.心情自然也会莫名的轻快起来。  相似文献   

5.
档案工作效益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档案工作效益的误解及原因在档案界,人们衡量档案工作效益,通常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概念来表述。但是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的理解不一致,使得一部分人不能从整个社会角度来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往往把二者对立起来,使“社会效益”被无奈地当作填补“经济效益”空缺的廉价砝码,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档案工作的价值低估随之愈甚,于是档案工作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显得无足轻重。造成误解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工作的性质缺乏全面理解。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真实历…  相似文献   

6.
早就听说过“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只知道是说“湖北佬”厉害,但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当我真正认识了湖北宜昌的姚志成(右),且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较深的了解后,才具体真切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真正感受到“湖北佬”的确像“九头鸟”那么厉害。  相似文献   

7.
一.做好档案接收工作是丰富馆藏的有效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档案“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就成为一句空话。而馆藏丰富,才能够吸引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使档案馆真正成为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那么,如何丰富馆藏呢?  相似文献   

8.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9.
徐斌 《新闻实践》2014,(1):F0003-F0003
看到这张照片,第一反应是忍俊不禁,第二想起的是一句古话:老虎头上拍苍蝇。谁胆大包天,敢拍这只胆大包天的苍蝇?这张照片被列为路透社2013年度最佳照片,我对它有三层意思要说。第一是反差。反差导致的戏剧性,是一切艺术引人入胜效果的法宝。这张照片的反差首先来自两个主体“身份”的悬殊:一个是世上最有权势的人,是森林里的“大老虎”,一个是最卑微最猥琐、人人可举手消灭的小苍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人现成的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给现成的“鱼”只能满足人一阵子,捕鱼的方法却能使人受惠一辈子。中国还有很多类似这句话的意思的寓言。如给金子与给淘金子的方法、给鱼和给鱼竿的启示等等。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启示:做任何事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如何制造悬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枫 《新闻前哨》2009,(4):65-66
古话说看戏看轴听书听扣。扣就是说书人“卖关子”,说书说到紧要处,将响板一拍,丢下一句“刀声起处人头落地,不知死者是谁,且听下回分解”,便嘎然而止,留下悬念,逼得人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是古时说书的技巧,现在这种悬念手法被大量引入电视节目中.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传播——这三者的血缘实在太近了,彼此互为中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以说,社会、文化、传播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皮毛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探讨西方传播学、努力创建我们自己的传播学的时候,千万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舍此而产生的所谓传播学,就难免披上玄虚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陈正维 《大观周刊》2012,(11):198-198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和谐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以达到个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档案人的和谐能力是建设和谐档案系统的关键,档案人应在档案工作中努力践行和谐理念,提升和谐能力,以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每一次广告播音都要有情感表达,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句古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的社会就是以感情为纽带把人与人组织联系起来的。美国广告专家霍普金曾说过:“要用能激发感情的因素来充实广告的内容”。在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情感表现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广告播音中,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广告作品证明:富有感情色彩或人情味的广告是具有感染力的,容易被听众、观众所接受。我台播出的山东佳丽日化总公司产品的广告词:“把白云还给蓝天,让美丽回归自然”,播这句话时就要调动激昂的情…  相似文献   

16.
金瓯 《新闻传播》2010,(3):32-32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山雨欲来风满楼",应验这句古话,当今任何体育比赛开赛之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轰动,这个轰动的主体即是对比赛胜负的预见,并对赛场最终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  相似文献   

17.
做什么样的人?最近我读了两篇纪念夏丐尊先生百年诞辰的文章。两文作者都没有一句话提到他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业绩,却又都没有忘记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会说一口流利日语的夏丐尊,当他被日寇逮捕、在敌人宪兵司令部受审讯时,他却拒绝用日语作答。他说,他是中国人,在这种场合只能讲中国话。这个故事说明了夏丐尊的为人。在他身上显现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有几句古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说,最伟大的圣人是‘心德”的,“立功”、“立言”的都在其次。人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中国有句古话说“富不过三代”。约有70%的家族企业来能传到下一代,87%来能传到第3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富二代”中的一群人,正意欲为自己正名。其实大部分富二代都在“潜水”中低调成长。很多知名民企的“二代”已开始在父辈缔造的财富旗舰里身居要职,已懂得去担起肩上的责任,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让我们深思:是否应该对逐渐成熟的“富二代”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有两条关于女博士的顺口溜正在广泛流传,一是“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此句尚且承认了女博士是女性,而另一句“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更是强行将女博士从女性群体中“孤立”出来,打入另类群体。这两句顺口溜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没人能说得清,但最近两位高学历女性的行为真正打破沉寂,让全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群“智慧女人”。不久前,一位署名罗飞的女博士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疾呼:“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太!”自称原本是一个“爱说、爱笑、爱闹、爱…  相似文献   

20.
楼炽阳 《浙江档案》2003,(12):18-1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段话,这就是“一个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为什么要将三者合为一体重新提出,并构成体系,加以深化与鲜活呢?其理由既源于现实对理论的需要,也唯其是时代的召唤、实践的需要,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实施;同时,只有真正理解这一意义,才能不断增强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自觉性。在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问题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