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无论是饮食,还是家居装潢,都讲究"绿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我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什么是理想中的绿色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易金芳 《考试周刊》2010,(29):61-62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绿色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绿色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时宗峰 《课外阅读》2011,(8):258-258
绿色课堂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作为语文教师,如能真正与学生一道创设与走进绿色课堂,那么,他将拥有充满绿意、勃勃生机、灿烂无限的人生,也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幸福!如何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理想课堂模式?"这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追求理想课堂也是语文教育回归本质、焕发生机的永恒话题。本文基于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理想课堂模式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提高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真情、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构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尽管大家都深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界的领导也一再提醒广大教师不要生搬硬套,但很多教师却仍然在模仿作秀,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下,照搬照抄洋思小学或杜朗口小学的教学模式。眼下,"绿色通道"、"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绿色关怀"等比比皆是,使人们的生活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也应该让"绿色"飞进校园,飞进我们农村的语文课堂,即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所谓"绿色课堂",就是利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生态的课堂就是人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天地里.新课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境界,也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思索和启发,引发了我们对语文课堂的深入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变革课堂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我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有效课堂”,并努力将这一理想付诸于课堂行为。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有效课堂”,那么“有效课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2.
提到"绿色",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绿意盎然的春天,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现今,有很多的行业术语都采用了"绿色",如"绿色食品"、"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绿色软件"。我们所提到的"绿色课堂"的理念,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敢于提问的勇气、相互尊重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的一种课堂模式。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老师更多的应该是倾听、讲授、点拨、启发,老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灵感,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数年的以讲授为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绿色课堂"的理念深入我们高中历史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堂是儿童的课堂,也是生命的课堂。因此,语文课堂呼唤生机与活力,追求快乐与惬意但是,语文课堂终究是"语文"的课堂,因此,它拒绝"穷开心"!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常常出现"穷开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唐旭芬 《文教资料》2010,(4):161-162
关注学生的心理.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的课堂呢?其应该是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这种理想中的课堂应为“绿色课堂”。其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平等互动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幸福诗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浪漫.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  相似文献   

18.
黄雨华 《考试周刊》2013,(29):42-42
<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在历经"千万次的问"后,我真切感受到语文课堂应追寻的是本色语文——"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真",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绿色课堂的极致,是本色语文的激情演绎。那么,如何才能上出本色语文的味道——简单的教学形态、扎实的教学常态、轻松的教学生态呢?现在,我就以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为例,试着谈谈如何"洗"出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无论语文课堂注入怎样新的精神,无论语文课堂有什么样的改革,高效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何构筑理想的高效语文课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去把握。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作用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然也许语言很精彩,也许知识很渊博,也许赢得阵阵的喝彩声,可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学生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学生参与课堂的热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来思考和实施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收获和生命状态。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文化图景的构建。所谓语文课堂的文化图景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营造的一种语文教学文化的氛围和情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文化图景应该是这样的:课堂充满一种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