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执政党执政的基础在于其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也面临必须不断扩大政治合法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问题。当前意识形态问题、社会公正问题、腐败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党的政治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党的政治合法性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前提,以党的先进性来获取政治合法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提升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现实途径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三个代表"为内涵的先进性建设,为党的政治合法性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严厉打击腐败为党政治合法性奠定根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系要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和维持稳定的政治秩序,都要首先使其意识形态得到人民的认可,以发挥意识形态诠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整合政治力量、凝聚支持性要素的功能.意识形态是政治体系获取政治认同的主导性要素之一,是影响、促成政治认同的观念基础和精神保障.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领域表现出越来越深刻的变化,政治认同的状况不容乐观,认同的消解尚未有效遏制.政治认同的现状提出了意识形态转型的强烈要求,社会发展的现状规约着意识形态教育的取向.积极建设并完善适应政治认同需要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系要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和维持稳定的政治秩序,都要首先使其意识形态得到人民的认可,以发挥意识形态诠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整合政治力量、凝聚支持性要素的功能。意识形态是政治体系获取政治认同的主导性要素之一,是影响、促成政治认同的观念基础和精神保障。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领域表现出越来越深刻的变化,政治认同的状况不容乐观,认同的消解尚未有效遏制。政治认同的现状提出了意识形态转型的强烈要求,社会发展的现状规约着意识形态教育的取向。积极建设并完善适应政治认同需要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认同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价值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寻求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方式和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构建起各阶层共享的价值体系,为社会制度和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论证,把各阶层凝聚起来,形成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政治合法性在农村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化和民主化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出现了危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政治认同对于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是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稳步推进农民对基层政权的政治认同.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共信任理论是公信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公信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核心价值,政治信任与执政党公信力密切相关。政党执政的合I法I}生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规范、执政绩效、制度规范与法则以及民主法治等。政党要赢得民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与信任,必须善于开发其意识形态、权力配置、利益整合能力、施政有效性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分别主要是通过革命暴力、领袖魅力、意识形态、经济绩效来获得执政合法性。在新时期,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绩困局"的困扰以及意识形态的淡化,使中共面临新的合法性危机,需通过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重构意识形态来重塑党的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般政治学原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包括三个方面:意识形态、制度规范和有效性。意识形态作为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对于制度规范和有效性具有极大的约束功能,是政治权威合法性认同的首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意识形态面临着严重挑战,如何增强我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合法性是人民对政权的一种内心的认可和服从态度。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功能品格对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是我国无产阶级政权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在发扬马克思主义历史优越性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在当前遇到的现实挑战,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是维护我国无产阶级政权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意蕴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消除"三个代表"研究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意识形态基础、群众基础、法理型基础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从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观念来寻找周王朝“礼崩乐坏”即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因而他提出通过“正名”,用德治、礼治和人治三位一体的治国方略来恢复周初井然有序的伦理政治秩序,实现国家统一。他主张按照古代圣明君王的治国之道来管理社会,用养民以惠的原则来协调民众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表达了以民为本的国家主义的政治观念。所以,王权至上的国家主义和民本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哲学的两个主要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政治认同构建,其政治民主化的价值取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来源是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政治原则,立国之本的政治功能,充分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认同基础,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生活,一种先进的政治取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发展也是一种德性的渐进增长过程。政治文明的价值定位以实现公民个人自由、平等与幸福的生活为根本,其目标取向是民主的政治合法性、规范的宪政法治、社会公正与秩序的平衡、完备的公民权利及政府的有限性。面向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应立足于政治合法性与社会认同系统的培养,也必须构筑符合世界潮流的政治战略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宋玉辞赋作品中蕴涵着浓郁的平民意思,其辞赋作品描绘了社会底层"庶人"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平民女性形象、表达了平民阶层祈盼政治清明的美好愿望;坎坷人生的磨难(生活基础)、儒家文化的浸润(思想基础)以及《诗》《骚》作品的熏陶(艺术修养)是宋玉辞赋作品平民意识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化教育举措给我国基本社会化教育机制创新的三点启迪:1.我国中央政府应该在基本文化社会化家庭教育方面有所作为;2.我国的文化建设应该围绕着优秀民族核心文化这条主线展开;3.我国的文化建设应该从幼儿抓起。基本社会化教育机制创新旨在服务于我国今后的基本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关于国民党基层组织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基层党政关系入手进行探究,认为国民党基层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缺陷:党政权力链条在纵向、横向上存在断裂、城市和农村党政组织建设比例失调,正是这样的缺陷造成了国民党基层权力的"真空化"。而造成如此缺陷的原因则是:(1)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缺陷;(2)组织制度的缺陷;(3)清党运动造成的权力断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国民党基层统治的困乏,其结果是形成了"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的政治局面,这一局面产生的影响有: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流失、政治统治的效力式微和政党竞争处于劣势。进而对中国近代的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把"合法性"概念置于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分的框架之内,对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进行析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课题。基于政治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及意义,揭示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之困境,指出根本出路在于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确立国家权力、国家行动能力和国家权威的限度,以期政治权威合法性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8.
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政治合法性建设有两种发展路径:福利政治与权利政治。本文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例,指出党和政府倾向于通过建立福利政治、重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方式来达到扩大政治合法性来源的目的。虽然这是一种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缺乏公民参与权利的福利政治会严重制约福利政治的建立与实施,也会影响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扩大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应当树立权利政治思维,在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构过程中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权、知情权、自治权,从而使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权利保障的福利政策之上,才不失为一种更稳固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这一特殊背景下,从青少年思想所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入手,分析、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思想多样化发展的必然性,并着重从信念认同、心理认同、理论认同和行为认同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组织和领导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敌的积极性,巩固民主政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探索实践,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内涵,对我国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