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重庆师专学报》2012,(5):105-108,157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关,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蜀中山水孕育了张大干的蜀中画与蜀中诗。蜀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名胜、古迹众多,风物、风情、风习奇特,不仅成为张大千诗画创作的题材,而且是他情感的寄托和艺术的生命,影响到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以造化为师,天地万物为他所用,蜀中时期笔墨风范开始具有独创性,成为张大千绘画技法“变革”的前奏。蜀中诗画是张大干艺术世界的奇葩,反映出张大干恋乡的情感特性和“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其"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见解极具代表性。他所创造的泼墨泼彩画法,极大地发挥出了色彩的能量,色彩效果极为明丽、绚烂。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既保持了东方艺术之神韵,又对复兴中国画色彩艺术、促进中国画现代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艺术领域中是独标一帜的。诗、书、画本是三种不同的艺术,从其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存在着差异,各有其自己独立的、不可相互代替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却在很大程度上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及相通的地方:诗可以入画,画也可以表现诗的意境,画的笔墨既须有书意,书法用笔亦可有画意。诗与画相结合,能够开拓、深化绘画的意境,扩大绘画的表现内容。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书画题款格式保持传统题款方式的同时,自有其创造。尤其在题写的称谓和谦(敬)词上特别考究,赠与一般关系的作品和非寻常关系的作品之间的题署称谓和谦(敬)词有很大差别。研究其题款可以窥见大千本人与受画者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同时也是鉴定张大千书画作品真伪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于诗歌、书法、绘画、治印乃至古文字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单就绘画而言,除了花鸟画最负盛名,并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且巨外,他的山水画也风格独具,造诣颇高。研究他的山水画,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山人在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题款和钤印韦自强诗、书、画、印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形式,也是不同于其它绘画门类的画面独特构成形式,而且自成体系,形成了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个。这里仅谈谈题款和钤印。中国画的题款,也称“落款”“题跋”“题置”等。所谓“题”,指写在书画...  相似文献   

8.
"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写意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笔墨要求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境的,"书写性"的用笔是写意画的基本绘画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了。  相似文献   

9.
在董其昌的<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著作中,不乏许多对绘画的见解与感悟,也体现出他独特的绘画美学观.他提出的"画欲暗不欲明"不仅是他绘画美学观的体现,也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性格、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绘画中的"暗"的追求,成就了他独特的画面风格,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这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这个艺术特点,是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绘画作品,主要靠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来传达美的信息。一幅画,当画完后,加上款、印,增加作品的美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既可以增强绘画的意味,也增强形式的美感。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说:“特殊的地域和特殊的社会历史能养成特殊的审美趣味。”题款和印章在中国画里的使用,并占有特殊的位置,这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审美趣味约定俗成的结果。中国画由于特殊的艺术情趣和特殊的风格的原故,在画上题款盖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当一幅作品完成后题词、盖章,以完善章法构图,丰富画面主题思想,增强其美感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盛唐时的一位艺术大师。他诗、书、画、乐无不精擅,而尤以诗才名世。人们研究王维多以绘画的角度谈其诗歌成就,而鲜有将王维的诗、画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加以比较,得其异同。本文将从王维诗和画的意境、禅理、章法诸方面具体阐述王维诗和画之共性。  相似文献   

12.
徐渭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有成就.他的这些艺术形式写意性特别浓厚,尤其是在书法,绘画方面.他的泼墨大写意的艺术风格更彰显其桀骜不驯、独立高标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13.
艺术大师张大千绘画成就驰名中外,其早年以善造假画著称,使收藏家们深感头疼。他不仅让陈半丁这样的收藏家跌破眼镜,就连研究古画的专家黄宾虹也大上其当,甚至像吴湖帆这样的书画鉴定大家也被他蒙骗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画鉴赏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五代及五代以前的绘画作品没有题款的思想框架。在这种思想框架的禁锢下,或者把五代以前题款的绘画作品视为赝品,打入冷宫,或者把上面的题款视为后题或伪款。作者在美术史论研究中,发现五代及五代以前的绘画作品有不少题款的例证,从而打破了古画鉴赏界所谓的五代及五代以前的绘画作品没见有题款的思想框架,对纠正古画鉴定中的偏差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军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32-134
蔡京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祸国殃民,为人所不齿。但他在书法艺术上却有很高的造诣,他主持摹刻《大观帖》并参与《宣和书谱》的修撰,为后世保存了很多珍贵的书法史料,他自己也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应该客观的评价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形象性与意象性是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的精神实质.汉字的书写从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其书写性特征又与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推上了重视笔墨趣味、不拘于形似超越形似的写意高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工画者多善书",表达对当时宫廷画家缺乏激情、只求形似、毫无意韵的绘画样式的不满,提倡一种快意书写、将书法用笔的气势与力度融合于绘画之中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吴道子艺术的赞美,赞赏一种书写性重要的文化意趣,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家提供了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绘画与书法用笔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唐代"水墨之变"局面的形成.随着用"笔"与用"墨"技巧的进一步融合,文人画笔墨范式与趣味基本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感情,或谈论艺术见地,或咏叹画面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诗歌借助书法,与绘画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映生辉,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色。题画诗源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学术界持北宋者居多,也有学者认为北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但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杜甫就曾有许多咏画诗,被后人认为是题  相似文献   

18.
徐渭坎坷的一生诉尽了人生凄凉,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各个领域的非凡成就,尤其是其书法和绘画艺术成就更是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徐渭释然自我、不染凡世尘俗的情操,造就了他激情飞扬的大写意,这种大写意不仅是其自我精神的写照,同时也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又一纪元。他的精神气魄、他的神韵见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及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欧阳修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艺术理论主要涉及到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本文通过对欧阳修书法艺术创作观的系统探索,以及对宋代及其后的书法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昭示欧阳修书法艺术理论的意义价值,有助于欧阳修学术理论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张正权、张权、张爰。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艺术最大的成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