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形势分析是备战4年一届的全运会(简称届运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对备战工作的全局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阐述了形势分析在备战届运会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了形势分析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和积极促进形势转化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它对于分析、研究、实施届运会备战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多种角度论述了怎样从思想上和精神上重视届运会的备战工作,要求运 动员、教练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全体体育系统工作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极高的 责任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届运会的备战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十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江苏省体委和江苏体育代表团备战八运会的工作经验.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备战届运会的基本规律,以利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备战工作。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第11届全运会参赛项目布局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天津市第11届全运会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布局进行分析,探讨天津市竞技体育发展及备战第12届全运会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第11届全运会参赛项目中排球、网球、水球、击剑、沙滩排球、武术套路、跳水、柔道、游泳、自行车10个项目为比较优势项目;(2)比较潜优势项目有足球、乒乓球、体操、举重、跆拳道、田径6个项目;(3)保持比较优势项目竞争实力,提升比较潜优势项目竞争实力,结合项目特点,实现男女项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确保天津市12运会竞赛目标的实现及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赴羊城采访了六运会.现时过境迁,六运会已渐渐退出人们谈论之题,但笔者窃以为六运会实在不可淡忘,因为它将随着时间之推移愈来愈显其作用,它对中国步入世界体育强国具有相当特殊而又关键之效用.新中国成立迄今举办了六届全运会,前五届当以第二届全运会成绩最佳,共打破九项世界纪录,这是在一九六五年,可以说是对"文革"前十七年体育成就之集大成.此届外的四届全运会,成绩颇不乐观,第一、三、四、五届全运会总共只打破了十四项世界纪录,其中第一届在"大跃进"之翌年,第三、四届在"文革"期,第五届为一九八三年,  相似文献   

6.
青运会运动员能否在全运会派上用场,这是当前体育工作中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第一届青运会和第六届全运会取得名次运动员的对比分析,认为:①青运会对于加速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起了积极作用;②青运会各项目的限报年龄要进一步与全运会、奥运会时间相协调;③我国运动员的年轻化、小龄化倾向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5年度全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于2月25-2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及教育部体卫艺司、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领导、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及有关领导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体卫艺处处长,第九届全国中运会组  相似文献   

8.
由第十届全运会新闻宣传部和中国体育集邮协会 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体育集邮展览”于2005年10月 11-1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全国性体育 集邮展览,其模式类似世界奥林匹克体育集邮展览。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十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冯建中,江苏省 委副书记、十运会组委会副主任任彦申和中国体育集邮协会、十 运会新闻宣传部等领导出席了邮展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召开了6届全运会,现正在积极筹备第7届全运会,然而对全运会的效益问题,我们长期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研究。7运会的召开,直接关系到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能否取得成功。因此,深入研究历届全运会的效益问题,总结办好全运会的基本经验,提出如何提高7运会效益的对策与建议,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日至五日,省委省府召开了全省体育工作座谈会,为开创山东体育工作新局面作了战略性的研究和部署,并提出了“一年初开局面、四年卓有成效,十年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吹响了“改变我省体育落后面貌,大打体育翻身仗”的号角。五届全运会的暂时失利,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采取了有利措施,一年初开局面,达到了予期的目的,打响了头一炮。八五年青运会、工运会、农运会以及全国体院运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体制转型的四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易剑东 《体育学刊》2006,13(1):8-11
在北京紧锣密鼓筹办奥运会和体育部门全力以赴准备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未雨绸缪地思考中国体育体制面临的转型问题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奥运会赛场的竞争是非充分、不完全、未对等的竞争。高度重视运动员成绩的成本核算与报酬问题、保护职业体育市场中民间投资者的热情、给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员)足够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务实中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各级政府保障对群众体育的经费投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协会腾出精力关照群众体育,职业体育俱乐部建立和健全运行机制是构建中国体育大厦的重要荦措。取消全运会闭幕式上的金牌、总分公布与排名仪式、大力强化单项锦标赛的地位、扶持高校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等是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实现中国体育体制转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全国体育大会是与全运会、城运会并列的全国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而全国体育大会则是把非奥运项目吸纳进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虽然二者都是全国性运动会,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解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迈向体育强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全运会对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性出发,见证、回顾并分析了全运会历程和近三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认为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运会赛事,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并且能有效整合优化体育资源.最后,阐述了完善全运会赛事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备战是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准备工作。随着国际体育法治的发展和奥运会体育纠纷解决的法治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赛中遭遇的体育纠纷不断增加,通过奥运会法律备战,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已经成为奥运会备战的重要需求。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就我国奥运会法律备战的必要性、奥运会法律保障周期划分、奥运会法律备战的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奥运会备战中,应该增加法律备战的内容,以东京奥运会为契机建立起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法律备战机制,成立奥运会体育法律团队,制定奥运会法律保障策略,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前、奥运会中和奥运会后的一定时间段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竞争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准备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在广东省举行的第 9届全运会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委 (局 )的一个中心任务 ,从各个环节上保证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第 9届全运会的成功并取得优异成绩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章以第 2 4届、2 5届和 2 6届奥运会 ,第 10届、11届和 12届亚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金牌竞争格局为研究对象 ,探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对综合运动会竞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奥运会、第五届农运会、第十二届全运会和部分职业赛事的调查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运用管理再造理论,依据其以赛事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管理思想,绘制相关工作流程图,旨在弄清武术赛事结束工作的主要主要具体工作和流程,实现对体育赛事的流程式管理。  相似文献   

17.
5届的全国农运会的历程是农运会从规模、项目设置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对农村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全国农运会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农运会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研究认为:全国农运会的举办使农村体育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促进了我国农村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新兴体育手段的产生。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农村体育的内涵提出了农运会以后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对山东省体育产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出发,分析全运会与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对山东体育产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研究表明:全运会在体育产业中属运动竞赛表演业,并具有较强特殊性;全运会具有较强的需求关联和供给关联,展现出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旁侧效应;第十一届全运会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示范效应,促进山东省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加速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