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 :教师讲得太多 ,分析得太多 ,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 ,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 ,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 ,架空分析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要求 :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一、把课堂学习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架空分析,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无可厚非。深入探究,教学质量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舞台”。这一点“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此,笔者提出“三抓一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三抓”是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所谓“三抓”是指:一抓学习态度;二抓学习环节;三抓学习方法。“一延伸”即把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探究者和各种能力形成的实践者。但在现实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让学生听为主”向“让学生说为主”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孔九玉 《成才之路》2023,(11):137-140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战场;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有注重课前预习、做好教学铺垫,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巧设课堂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爽 《学周刊C版》2010,(10):71-71
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学堂”,是教师和学生协同作战、攻克知识堡垒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设计师”,如何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学习,把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学习,从而具备自我知识更新能力,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8.
杨虹 《中国教师》2006,(2):30-32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上教师版)中有一篇王大猛先生的文章《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宜少讲多听》,提出语文教师应少讲授、少讲话、少讲析。我们一直责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但是看看我们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并不是教师讲得多,语文教师是越讲越少,以至于我们觉得语文教师讲得太少了,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师怎么能在课堂上少讲甚至…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反思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生怕某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透,学生不理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唯命是从”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主要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然而由于语文知识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要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行解决。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再教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  相似文献   

11.
汝泓 《江苏教育》2012,(34):48-49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综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消化知识、操练实践的时间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这种状况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倡议开展"自主互助  相似文献   

12.
黄淼 《新疆教育》2012,(16):33-33,23
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内,但课内不是教师“一统天下”,课内也不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语文教学要立足生活,立足实践,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封闭的学校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课堂;从枯燥的课堂学习走向生动的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技校语文教材内容少、学时少的特点,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增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关键就是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内容,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行之有效地增加讲课容量,把语文知识的点与面巧妙地结合起来。温故知新,增加知识的系统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 ,是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必须把学习的主体从课堂这一主阵地引入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去 ,这样才能激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 ,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当前 ,要教会学生阅读 ,让他们自发地去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效地获取信息 ,运用知识 ,整理知识 ,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努力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读书 ,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呼唤语文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解放出来,把课堂搭建成学生展翅的舞台,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中放飞,成为学习中的真正主体,促进学生能力全方位发展.怎样才算是新型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追求.高效课堂以学生参与为外在表现形式,学生采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高效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高效课堂是一种智慧的课堂,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语言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课堂学习的时间、权利和舞台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不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动力、牵引和导向.  相似文献   

18.
白秉州 《云南教育》2001,(22):21-22
加强语文实践,是新大纲的一大特色,是语文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加强语文实践呢?一、留给充分时空,体现实践的主体性从个体发展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时空局限的社会化实践过程,因此,应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尽可能把课堂的时空局限减到最小值,为学生创造更充分的语文实践天地。1.课堂时间,学生支配多一些。阅读归根到底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然而,审视阅读教学现状,教师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时间太多了,学生主动实践的机会少得可怜。显而易见,关键要压缩教师的讲,这就要…  相似文献   

19.
韦俏娟 《考试周刊》2010,(25):86-86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课堂仍然是教师的“教”、“管”、“压”的课堂,于是有专家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其生命价值,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的教材,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但是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社会化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 ,语文教育与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全面的、立体的、发展的活动。学生可能而且可以在课堂内外获得更多的知识 ,从而实现知识水平跳跃式的发展。本文拟从信息反馈的角度 ,提出通过加强课堂反馈 ,切实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最后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对策。运用课堂反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认识发生的原始机制是主体参与。要实现语文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