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容、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学的视角审视<周易·乾卦>爻辞,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传统语义学出发,特别是利用了Thomas语用学范畴的"意义"理论对<周易·乾卦>爻辞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了其语义学和与语用学意义,特别是其语境意义并进而确定了其语势--儒家成圣现,从而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具普遍意义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人物组合的"七子"模式,最多传统"七位一体"的类型,但其具体运用却超越了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其所创造"七子"模式,一是"七"分而为"一"与"六"对立型,二是"一"与"六"合而为"七"型."七"之为数是<西游记>总体构思一大关键.其文化渊源乃在<周易>"七日来复"之道和佛教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以及与这些符号紧密关联的卦辞、爻辞作为表现形式,蕴蓄着丰富的哲理内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就已被时人视为重要典籍,以后长期的封建社会,一直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流传不衰.在流传中,许多学者文人对<周易>的"经"部分不断进行诠释、挖掘,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易学大河,使得<周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古代中国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周易>常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本根.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概述了现代数学、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通过对这些前沿科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周易>理论内涵和特点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某些相似性以及<周易>理论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易简",是<易传>所揭示的<周易>哲学之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易简"之道的内涵及其体现,并将<周易>置于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探讨其成因,指出了<易传>提出此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周易>"书不尽言"、"系辞焉以尽其言"等论述可知,"辞"乃是一种既不同于"书",也不同于"言",假托曲饰,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王弼抹煞了"辞"、"书"、"言"的区别,并引入<庄子>,对<周易>的"言意观"作了本体论的改造,不仅把<周易>的修辞学问题提升到语言哲学的高度加以讨论,而且也顺利地实现了由文本制作向文本阐释的过渡,为历代学人对儒道元典的创新性阐释提供了合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唐代慧净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言及<心经>之内含和作用,以为有四方面的"不可思议"之妙,曰"教不思议"、"理不思议"、"行不思议"、"果不思议".儒家群经之首的<周易>,其精深弘奥的哲学思想.于教、理、行、果四端,也具备显著的不可思议之旨趣.沿着这条思路,将<心经>的基本思想与<周易>的哲学内涵略作比较,颇可揭示二者之间的契合所在.  相似文献   

9.
胡煦纳甲说的内容、意义及其学术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煦,河南光山人,生活在康乾盛世,是当时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一生潜心研究<周易>,曾为康熙帝讲<易>而受到称赞,康熙下诏纂<周易折中>,大学士李光地为总裁,命胡煦为分纂官,参与撰写<周易折中>,著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等.其易学"酌于汉学宋学之间",精于义理,而不废象数.就象数而言,言体卦、纳甲说、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天根月窟等.其中纳甲说是他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其易学折中于汉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儒家经邦济世宝典,孔子对其"和为贵"的理念有深刻阐述.<周易>诱导人们涵养心性和谐的精神境界,坚持"与人为善"的宽容心态,营造"安土敦仁"的和谐政局,维护天人和谐的生存环境.数千年来,<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 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1.
孟喜"卦气说"首次系统地将周易六十四卦与自然历法联系起来,用来表示阴阳消息和人事天事的变化过程,以二分为数理架构的时空图式与阴阳相合,却与三才体系相分离.此后的儒学家扬雄拟<周易>作<太玄>,学孟喜推卦气,统一用"阴阳坒参"表示时空图示的阴阳消长和天、地、人"三玄"的变化.因此,太玄的"三玄"和"时空"两个维度的世界图式结构是统一的,三分不仅是结构性的,还是本体性的.  相似文献   

12.
索兰朵,是意大利南部一个靠海的小城.如果不是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一生必游之地",也许这个太过陌生、有着意大利语优雅婉转发音的词汇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介绍极有诱惑性:意大利索兰朵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岛之一--卡普里,还有最美的海岸--阿玛菲海岸,那两个地方是欧洲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与中国叙事原型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中国神话中叙事传统的"非叙事性"特点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从神话的起源,早期的叙事文学,到<周易>中出现的纪事辞,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脉络.结合<周易>的思维模式特点,通过对两者的分析,阐明空间化的思维模式是"非叙事性原型"的深层次原因.<周易>不仅影响了诗学,对叙事性文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场",<尔雅·释宫>说:"路、场、猷、行,道也."<说文解字>解释"场"字:"祭神道也.一日田不耕;一日治谷田也.从土,扬(去提手边)声."依据<周易>卦爻辞:易就是场.在古人的眼里"场"就是天下、世界与社会.在现代数学的场论中,"场"是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有很多关于"惩罚"教育思想的论述,现简要述之.作为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的起点的<周易>蕴涵着丰富复杂的内容,其中的教育思想有着很高的价值,其中从严施教的师道观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蒙·初元>:"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相似文献   

16.
从1940年代的<封锁>、<留情>等作品,到1950年代后的<相见欢>、<浮花浪蕊>、<色戒>,再到<同学少年都不贱>和<小团圆>(写作时间先后尚有争议),张爱玲这些小说的叙事风格有着明显的转变--由注重故事情节的书写向注重自身苍凉心境与人生体验的转变.分析这些作品的演进,能培养我们对张爱玲后期文风的认同,消解接受障碍,收获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能够帮助我们走入张爱玲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个完整、立体的创作者形象,使得喜爱她的读者认识到一个真切的张爱玲,从而达到"张迷"们的"团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阐述了<周易>这部古代自然哲学典籍和现代物理学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物质微观粒子的量子特性、以及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变化机理等领域的思维形式,并将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周易>与现代物理学对物质世界思维形式的相似性,以及<周易>对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中的许多论述都和持续发展的观念相类似,比如论述"久"与"大"、"变"与"常"的关系,论述节约等.因此,<周易>一书对于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易>包罗了天地万物和伦理纲常的各种道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周易>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容,代表着中华民族奋斗拼搏、兼容并包的民族基本精神.<周易>作为一部占筮书,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奇书".  相似文献   

20.
<周易>之四义,集中体现了整体有机自然观的理念,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周易>的四项原则--简易为用,变易为性,交易为通,不易为宗.以易之四义指导行事,可格物、明理、发明、创造、循道而达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