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公博 《考试周刊》2012,(22):40-41
朗读是一项眼、口、耳、脑并用.情感参与,操作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有赖于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对朗读指导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张涛  康庄 《陕西教育》2000,(4):33-33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自然段,一是了解句与句的联系,二是在读懂句子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给自然段分层,进而弄懂自然段的意思。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把握教材重点,突出学法指导。 开篇,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学习第2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是怎样给自然段分层的,然后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陈姚 《快乐阅读》2011,(23):100-100
一、朗读是富有层次的每次或每一阶段的朗读要力求步步深入,不在一个层面上平移,让学生通过初读、精读、品读三阶段,每个阶段要求明确,呈阶梯状上升。反之,如果我们简单地让学生一味读书,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会令学生读而生厌,消磨掉朗读的兴趣。初读时。学生认字识词,读通句子,大概了解文意;精读时,学生选择印象深刻的、喜欢的、重点的句段,解词析句、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采用“一朗读、二理解、三归纳”的三步阅读法 ,很有帮助。一、朗读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学习文言文时 ,就首先要进行朗读。通过朗读 ,感悟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词句的含义。朗读时 ,可采取粗读———细读———诵读的方法。粗读课文 ,是先朗读数遍 ,达到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生词、断句等 ,并能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课文 ,是联系上下文及全文的前后关系去思考 ,琢磨词句的含义 ,基本读懂全文。诵读课文 ,是我们凭借粗读、细读的基础进行离开课本去朗读 ,也就是所谓的朗读成诵 ,这样 ,…  相似文献   

6.
《一定要争气》(六年制五册第1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 ,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难点是体会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抓住“争气” ,统领全文 ,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一、抓“争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前提。教学中要抓住“争气”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课题设疑…  相似文献   

7.
《葡萄沟》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组的讲读课文。教学这一课,应从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这一特点出发,重点指导好感情朗读,并背诵重点段落。由于学生对新疆吐鲁番的地域环境缺乏了解,且课文中有的句子较长,句子中节奏变化大,朗读和背诵便成了教学的难点。教学时...  相似文献   

8.
《跳水》是一篇讲读课文 ,重点是弄懂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猴子、孩子、水手和船长之间的联系 ,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又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学中 ,我紧紧抓住文中“四笑”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一、抓“一笑”看猴子与水手的联系———故事的起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做出鬼脸 ,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引导学生读中理解 :人们已经环游了世界 ,没有工作负担了 ,船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 ,水手们兴致勃勃地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一笑 ,猴…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语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一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第五册 20“你们想错了”[题旨说明] 1.第1题是培养理解能力的练习。可指导学生在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敌兵对方志敏的两次搜身,发财的希望落空的事例精读,从中体会革命先烈干革命的目的。这个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在“说”中培养。 2.第2题是培养词句理解能力的练习。指导学生在找出句子、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用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的方法体会词句的意思,并从中悟理。这个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要在“说”中进行。 3.第3题是积累方面的练习,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摘抄。 4.第4题是培养学生角色朗读能…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乎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读句、读段、读篇的过程中,都要有一定的间歇,这个间歇就叫停顿。恰当地运用停顿,读的人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表达清楚、正确;听的人可以边听边想,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这样朗读会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怎么掌握好朗读中的停顿呢?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掌握好三种停顿:句中停顿、句间停顿、段间停顿。句中停顿,要按句子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把句子中表示谁或什么的,做什么或怎么样的词、词组间适当停顿开。最初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词语或词组之间划上停顿符号“/”,朗读时指导学生在停顿符号处音断气不断,读得语气自然、连贯。句间停顿,每个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就是朗读时的停顿符  相似文献   

13.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这是《大纲》对句子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句子教学的重点,也是高年级句子教学的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呢?一、弄清时代背景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我们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就必须先弄清楚时代背景。如第十册《种子的力》书后习题2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学生若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而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4.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何等重要啊!  相似文献   

15.
“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了巩固这一训练重点,在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2中列出了若干句子,要求学生理解其含义。现谈谈我的教学设想。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就必须针对各个句子的表达形式,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常常喜欢从课文中抽出几个“重点句”,脱离语境就句子指导朗读,而其他“非重点”的语句则一带而过,甚至“不带而过”。我把这种现象谓之“抽取式”阅读。“抽取式”阅读是对文本的一种肢解,是“断童取义”,是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18.
“九义”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多步计算应用题作了适当的调整,所编排的整数、小数应用题不超过三步,而四步计算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只作为选学内容。整数小数三步应用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应用题多取材于工农业生产,事理不熟悉;二是应用题结构比较复杂,数据也比较繁多;三是解答三步应用题的思路,一般要从概括了的数量关系出发,起点比较高。本文以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三步应用题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教好解答三步应…  相似文献   

19.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告诉我们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它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朗读让语文课显得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婀娜多姿,更加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20.
中学时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和阅读理解的指导,提高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敏锐感知文字的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再现文章描绘的情境,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一、重视朗读,培养口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适当介绍一些朗读技巧,诸如重音的把握、停顿的长短、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其次,再采用范例启发,即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范读,增强直观感受,学生通过直观模仿,容易掌握朗读技巧。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