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省份,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发现以理论课堂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对各民族的正确认知,以民汉同宿和第二课堂为抓手和媒介巩固大学生跨族际间的积极情感、促进民汉学生友好往来使该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理论教育和跨族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面子问题。人们为了自己或者他人的面子,为了通过交际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选择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语言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跨民族的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礼貌用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试图从词汇、语法等方面探究维吾尔语的礼貌用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狩猎时代的桦树皮文化是该民族精神文化极为重要的栽体,是一个民族内部社会综合发展形象化的历史。本文就该民族狞猎时代桦树皮民具纹饰的内容及其形成的人文背景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哪些因素起主导作用,哪些因素起辅助作用。主要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语言社会功能的强弱对新疆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时可能是某一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另一种因素起着辅助作用,有时可能又是另一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言语交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分析。文章主要阐述了心理因素对新疆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城镇化道路的新视角——国家安全与地区发展并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新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从新疆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看,新疆的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内地任何一个地区。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是国家西北的战略屏障,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和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生态等人文地理区域使新疆的城镇化道路具有特殊性——新疆的城镇化承栽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安全的双重使命。因此,新疆城镇化模式要做到城市规模适中、地域布局合理,使其既能发挥城镇化时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要符合保障边疆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汉合班"是新疆高校近年来为缩小民汉教育质量差距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民汉一体化"教学思想的表达."民汉合班"的班级主体构成打破了以往单一民族成份的格局,由此也带来了班级文化呈现主流民族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共在的多民族文化并存态势.文章从文化共生班级文化内涵解析入手,论证了"民汉合班"追求文化共生班级文化的价值,并提出了构建文化共生班级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必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迁,文化所处的环境综合了该种文化生成发展所必需的一切要素,构成了该种文化的生态,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弄清楚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文化主体、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指出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促成民族文化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最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向现代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民族大省,民族文化的研究角度丰富多彩,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等问题,从生态利用的角度来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人类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是大量利用生态来促进自我发展的,从而在不同生态环境孕育出不同文化特征的多样性民族文化,苦聪人也不例外。利用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对镇沅苦聪人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从苦聪人的神话、传说中发现苦聪人思想中的生态意识,认识和了解苦聪人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生态利用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入、直观地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态利用的重要性,激发人们保护、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疆师范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北地区高校中较早进行和开展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高校之一。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群包含有本科、硕卜两个办学层次,为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近年来的教学研究中,逐步形成了立足新疆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礼会的现实,把新疆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格局,并且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加大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教育、民族宗教、民族地区传统艺术、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和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重大领域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1.92%,风格迥异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文字使电视传播面临种种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新疆少数民族电视受众的收视条件,收视行为,收视习惯,从而把握少数民族电视受众的收视特点及现存问题,为新疆电视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这使我国各地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多样的民居建筑代表了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比较新疆喀什高台民居和川西高原藏族碉楼所在的地理环境、建筑造型和两个民族文化渊源,可以进一步认识两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对博州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在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七大特点,并分析了博州地区语言使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从新疆地区民族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概念入手,确定了文化因素教学在民族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界定在交际文化的范围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互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所学民族语言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导入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中国文化的导入,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信息时遇到障碍,使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实现。文章在回顾文化教学的基础上,论述在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汉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在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化现象,也是跨化交际中最应慎重对待的。章探讨了维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禁忌和非语言禁忌方面的共性与差异,阐明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有关禁忌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共生的地域。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虽然带来新疆文化繁荣的景象,但是也对新疆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一些隐患。7·5事件之后,文化认同的危机问题在当下新疆显得尤为关键。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凝聚国家认同,是消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安全威胁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普遍存在,其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属性,也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模糊语言具有的不确定性、确定性和多样性特点被广泛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并且模糊语言的产生受文化因素影喃深刻,如传统习俗、地理环境、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等;模糊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观念等都影响着跨文化背景下的模糊语言的使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模糊语言分析同时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3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章认为建立符合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差异是各国人民生活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审美观不同所致。这些差异也同样导致人们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及语言结构上的不同,并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成长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时常会因为文化差异造成沟通双方产生误解和冲突。研究文化差异对不同语言运用的影响,以期对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运用方式给予指导,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