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风鸣 《内江科技》2010,31(5):125-126
为了详细了解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指导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本文对渤南地区古近系天然气地质背詈、烃源岩有机质性质、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模拟实验、碳同位素比等分析了该区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证实渤南地区古近系天然气有原油伴生气、高成熟阶段裂解气、煤成气及多种类型的混合气,气源岩为沙四下段暗色泥岩和C—P系的煤系地层.同时也证实渤南地区古近系天然气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构造运动最活跃,最年轻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古环境演变及对当今全球气候,物种分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碳氧同位素方法在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总结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碳氧同位素理论,列出目前运用在青藏高原古环境研究中的几个方面,从而具体理解碳氧同位素方法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其标准样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对两种国产标样碳黑GBW04407、GBW04408与美国国家标准局标样NBS-18的碳同位素丰度的δ13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这三种稳定碳同位标样的δ13C值对比研究来探讨两种国产碳黑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GBW 04408的稳定性要比NBS-18的稳定性好一些,而GBW 04407的稳定性比NBS-18的稳定性要差一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标样碳同位素丰度的δ13C值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化学分析表明,德惠断陷一些井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等非烃含量较高、烷烃碳同位素重以及空间变化很大。钻井资料发现,研究区新生代岩浆活动较强;依据油气成因及同位素分馏理论,认为新生代岩浆活动不仅显著促进了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生成,而且使地层中碳酸盐岩等矿物分解。新生代岩浆活动是德惠断陷油气丰富,性质异常以及复杂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基础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0-14
海进体系域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以黔西南地区三叠系为例,地震研究中的断层流体动力学问题,甘肃马衔山区陆面过程与降水的研究,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Ⅰ)——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制约煤层气成藏及煤层气地球化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当系统内外水动力能平衡时,地下水对煤层气表现为封闭;当系统内水动力能强于系统外水动力能时,地下水对煤层气表现为运移逸散且导致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变轻;当系统内水动力能弱于系统外水动力能时,地下水对煤层气表现为封堵。认为向斜或单斜内,煤层气系统外水动力能强于煤层气系统内或系统内外水动力平衡区域均有利于煤层气成藏,适合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可以判别油气的形成环境(如V,Ni),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烃源、成藏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油气田生态环境及加工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对烃源岩及油气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多金属元素富集层是微量元素(如As、Se、Mo、Sb、TI、Ni、U、Pb、Bi、Cu、Cs、Zn等)富集的重要载体,油页岩中Mn、P、Sr、Y、Ba含量偏高,中国煤中明显富集Se、In、Y、Mo等元素。现代分析方法已在石油灰分中发现了40余种微量元素,而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则以化学元素表中第六周期的元素最多。油气在生成过程中,微量元素以初始生物体到干酪根和干酪根到生成的油气两种方式进行富集。油气运移成藏后,会通过微渗漏或垂向微运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微量元素的转换,造成微量元素的变化。应用油气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是常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成烃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以及从分子水平和机理上探索生化大分子转化成烃类等有机分子的规律,是现代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在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检出、结构确定和应用,藻类等微生物热模拟成烃实验的分子演化分析,生物化学降解,低熟原油成因及分子演化研究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反映了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和良好势头。开展微生物成烃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即从分子水平上跟踪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大分子向有机大分子的转变和演化,再结合和对比原油和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不但可以为认识原油和生油岩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来源和演化提供基础,也可为判识油气藏的母质来源、生物输入模式、热演化趋势及成熟度、油源对比和成烃机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当下对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数据有效性判别认可度较高的三种方法,即野外及镜下鉴定法、碳氧同位素判别法和微量元素判别法,对其碳氧同位素数据有效性做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石浦灰岩中δ~(18)O值(PDB)在-28.7‰~17.6‰之间,均值-24.5‰,均远小于-11‰的临界值,且δ~(18)O值和δ13C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变化。虽然Mn/Sr值等辅助性指标指示其碳氧同位素可能保留较好的原始信息,但结合石浦灰岩野外及镜下矿物组合特征,石浦灰岩受成岩过程及其后期热液蚀变等外界因素影响明显,δ~(18)O值明显负偏,其数据基本失效;δ13C值受影响程度较小,大致上可定性反映其形成环境。因此,在对石浦灰岩做碳氧同位素研究前,有必要对其数据有效性做判别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孙波  王颖  庞恩民 《内江科技》2010,31(5):31-31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超压时油气成藏影响的研究成果,结合实例分析了超压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认为超压对于有机质成熟度具有不同等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等级是所在超压盆地中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地球化学不仅研究地球及其圈层和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同位素变化规律,而且研究范围已扩展到太阳系的其他星体并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西秦岭最大的金矿分布区,金矿床类型众多。枣子沟金矿位于甘肃省合作市,经过近20年的研究,矿床规模也由最初的中型扩大为特大型。许多学者通过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等方面对枣子沟金矿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对矿床成因类别、成矿物质来源等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本文通过综述前人同位素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研究者加强同位素地球化学工作、剖析矿床成因、扩大找矿空间、提升矿床资源量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储盖层特征和圈闭条件等方面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油源条件充足,储盖组合理想,运移及保存条件均有利于油气成藏,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是其主要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4.
对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加以介绍;从油藏地球化学勘探、油气化学组成分析、油气源对比和烃源岩评价等方面,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现状加以阐述;讨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油气地质应用上的尚存不足及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硼的两个稳定同位素(10B和11B)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硼同位素分馏较显著。由于分析测量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硼同位素地球化学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硼同位素存在大的分馏和不同地质体中截然不同的1δ1B值,硼同位素地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目前,硼同位素在研究星云形成过程和宇宙事件,壳——幔演化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研究矿床成因、判别沉积环境、示踪古海洋和古气候条件和判断环境污染源区等方面的研究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少冰 《内江科技》2011,32(3):141+6-141,6
流体能量动态特征是油气成藏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油藏开发与油气成藏在流体动态、能量传递、流体性质及储层特征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共性,是学科交叉的基础。通过阶段油藏开发理论和研究思路研究油气成藏,建立新的学科生长点。也可从油藏的成藏规律与油田开发的相似性,论证油田开发的新思路,为油田的中后期开发开辟了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断裂广泛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复杂且关键。通过研究前缘带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构造流体成因来源、成岩环境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讨论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雷口坡组构造流体来源复杂,既有大气水渗入,也有深部流体混入,脉体成岩环境为渗入水和沉积水混合,秀水-薄阳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流体来源于同层沉积水和深部志留系流体,山前带内断裂活动相对不频繁,构造流体多来自与断裂带接触的围岩中。从前山带至山前带,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远离前山大断裂的山前隐伏带是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浙江平山膨润土矿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浙江平山膨润土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氢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得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10Ma左右,热液流体是来源中中生代大气降水的低温地低水,其成矿温度大致在70-90℃之间,从而,对膨润土形成于“表生作用”和“成岩作用”的观点提出了疑义,并探讨了低温热液蚀变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浙江平山膨润土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浙江平山膨润土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氢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得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10Ma左右,热液流体是来源于中生代大气降水的低温地热水,其成矿温度大致在70~90℃之间.从而,对膨润土形成于“表生作用”和“成岩作用”的观点提出了疑义,并探讨了低温热液蚀变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20.
依据油气成藏理论,只有生、储、盖、运、圈、保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有效配合,油气才能成藏并保存下来。宋站南地区油气成藏受源岩分布的影响源岩区内与非源岩区内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通过分析该区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断裂演化特征、沉积特征、储油气岩性物性特征、油藏类型及圈闭特征,对该区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开启的源断裂、砂体与断裂的匹配关系以及能否形成有利的圈闭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宋站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