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奠基作品。小说基本情节取自1827年《法庭公报》贝尔德情杀案件的素材。最初标题《于连》,校印期间定为《红与黑》,并加副题《1830年纪事》。  相似文献   

2.
《红与黑》问世160年来,对它的评论焦点几乎全都集中在对主人公于连的认识上。人们却很少谈到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作品的浪漫主义成分。国内较有影响的一些外国文学教材,在分析《红与黑》的艺术特色时,也都忽视了这一问题。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从时间上说,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法国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雨果的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同《红与黑》几乎是写于同一年。多数早期批判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人们对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杰作《红与黑》与《巴马修道院》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另一部作品《红与白》却不甚了解。如果说,副题叫做“一八三○年纪事”的《红与黑》是因为对王政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作真实的描绘而受到注目的话,那么,作者在《红与白》中以同样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真实感再现了由大财阀统治一切的七月王朝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由于司汤达在这部作品中对资产阶级民主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和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由于这部作品所显示出的卓越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得《红与白》象《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一样,在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高老头》、《漂亮朋友》三部小说贯穿法国的19世纪,记录了当时法国社会剧变,对之做一种历时观照可以看清这种变迁,并通过借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可以发现在三部小说中所体现的人的异化与拯救。  相似文献   

5.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该书塑造了德·雷纳夫人这个十分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从陌生、懵懂、挣扎到勇敢追求,这段历程反映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苏醒,带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将从爱情这个角度对《红与黑》中的这个突出的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该书塑造了德·雷纳夫人这个十分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从陌生、懵懂、挣扎到勇敢追求,这段历程反映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苏醒,带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将从爱情这个角度对《红与黑》中的这个突出的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红与黑》是著名的法国小说之一,小说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在法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出身贫苦但是具有才华以及野心的年轻人的传力性的,悲剧性的经历。开展关于《红与黑》的多重象征解读,体会小说中的"红"所表现出的热烈以及"黑"所表现出的肃穆,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深层次的体会到,司汤达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及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及代表人物司汤达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从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体会其产生在法国的深刻意义及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两本中国青年学生最喜欢的外国小说:一本是法国的《红与黑》,作者是司汤达;另一本也是法国的,叫做《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就是我要谈的罗曼·罗兰。罗曼·罗兰1866年出生在法国中部涅夫勒省的小镇克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与《红与黑》分别以维多利亚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歧视论和人的商品化为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简·爱和于连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1.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一个18岁出道,23岁上断头台的悲剧典型形象于连·索黑尔。有论者说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也有论者说他是反叛的英雄。就作品《红与黑》而言,有人以它深刻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天主教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的反动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风尚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形势,指出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真正奠定司汤达在文学史的地位的不仅在于他笔下的主人公有其丰富的内涵,更主要的在于他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划时代贡献。他的代表作《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是极其杰出的,最为突出的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的天才。他继承了莎士  相似文献   

13.
Lily 《出国与就业》2011,(6):72-73
17世纪开始,法国古典文学迎来了其“伟大时期”,相继涌现了莫里哀、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伸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世界文学巨匠。《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人间喜剧》等文学巨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红与黑》为例,深刻剖析了法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司汤达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技巧,力求深层次地探究司汤达现实主义心理分相反的深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法国极富才情的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埃的长篇小说《莫班小姐》虽然不如《悲惨世界》那样浩帙繁多、气势磅礴,不如《红与黑》那样在揭露黑暗社会上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不如《忆流水年华》那样为小说创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但它也曾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读者所熟悉的。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读者知道的却不多。这部书我国解放前虽有译本(名《帕尔玛宫闱秘史》),但印行数量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拉斯蒂涅进行比较,简明阐述了这两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抉择,从而以点带面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法国许多作家面对金钱统治下,人欲横流、道德沦丧、“遍地风行的是腐化堕落”的现实,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以冷峻的现实主义原则,揭露社会弊端,抨击撕裂人性的资本罪恶,形象化地描述人性异化惨烈进程。本文拟对《红与黑》、《高老头》、《俊友》之中心人物作比较分析,探讨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分别从两位小说主人公产生的时代和思想基础,以及他们迥异的性格等方面,将小说《红与黑》和《高老头》中的主人公于连和拉斯蒂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揭示了1830年前后法国一些有为青年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红与黑》的心理动力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新弗洛伊德主义解读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以证实《红与黑》对人类灵魂的展示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诸多经典范型,并建构了完整的心理动力学体系。作为"写给未来的书简",《红与黑》的激情张扬与理性节制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