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来,它采用了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形式,在形式上有所革新,打破了旧体诗的种种束缚,推动了新诗的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新诗的发展在各个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诗在中学教材中占的比例小、篇目选择视野狭窄,并且高考几乎不考新诗。教师的新诗课程意识淡薄,未能全面意识到新诗对学生的陶冶性情的功能,教师的新诗文本解读能力缺失,学生对新诗的忽视等各方面因素使得现代诗歌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文章从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现代诗歌的篇目,教师树立新诗课程意识,鼓励学生品鉴诗歌几个方面着手,力求能改善诗歌教学的现状,以便现代诗歌审美价值的实现和陶冶学生性情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小引]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诗词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现代新诗在文学领域崛起,已走过30多年艰难坎坷的历程,从草创时期的一条“小河”,成了如今的千帆竞发的大海。在不无曲折却是勇往直前的行进中,新诗和时代、现实保持紧密联系的传统,新诗自身在不断的变革和创造中获得生命的传统,以新诗的题材、…  相似文献   

4.
现代诗歌(本文把“新诗”和“外国诗歌”统称现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的量增加,且内容不同,风格迥异,这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取向、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切实回归。但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诗歌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歌(本文把"新诗"和"外国诗歌"统称现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的量增加,且内容不同,风格迥异,这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取向、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切实回归.但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诗歌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五四”新诗运动的中国现代诗歌在迄今80年的发展中,突出地显示了两个方面的追求:一是追求以现代口语表现新的时代精神的革命性即现代性;一是追求现代诗歌格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仅就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而言,就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但中国现代诗歌的格律化,乃是现代诗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复过程,现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产物,是西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所占距的重要地位之标志。英美文学对戏剧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与创作技巧方面来看,英美诗歌在戏剧独白方面不断追求诗歌形式对内容的重要意义,并用“包容万象”的艺术胸襟,不断对现代诗歌创作的艺术进行探索,使现代新诗的创作形式更加丰富,一方面又对现代新诗传统进行发展,创作出大批与现代新诗存在差异性的诗歌作品,对现代新诗的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所处的社会和化语境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内在的“现代性”冲动为基础,一方面,力图描述西南联大诗歌“现代性转变”的轨迹,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对于具体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阐明诗歌在内容与形式、思想和技巧上“转变”的证据。通过分析和探讨诸如反工业、战争、个体存在这样的诗歌主题,我们可以发现西南联大现代诗歌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化语境之间的联系,也可通过诗歌窥见当时的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与这些主题结合一体的诗歌技巧和诗歌美学,也反映出西方现代诗歌和中国新诗传统的交错影响。所以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来看,研究西南联大诗人群和他们所承载的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转变,也就是在中国现实化语境和西方化影响的交叉点上来看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新诗革命是世界现代诗歌运动的一部分,深受西方现代诗歌运动的影响.由于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激进时代,西方现代诗歌运动中的自由诗革命得到了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法等国的诗的自由化、散文化的诗体解放倾向被中国新诗人故意夸大,助长了新诗诗人对古代汉诗诗体的极端否定,使新诗革命由本应是纯粹的文体革命变味为政治性的文体革命,其破坏性不仅超出了汉语诗歌当时的承受能力,而且影响了新诗初期及以后百年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歌观念重建是现代诗学的面临的重要的美学任务,“诗是什么”是现代诗学无法回避的艺术难题。与散文的比较是诗歌观念重建的重要途径;新诗观念的形成还需要更多地从诗歌文本出发,研究构成现代诗歌之为诗的可能性条件,总结其中有意义的经验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在文本细读中逐渐形成新诗的观念,建构起新诗观念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文艺论著中提出他的新诗主张,对诗歌的本质与特点,诗的地方色彩、民族特色与个性表现的关系,诗创作对诗歌语言简练、含蓄的要求,新诗人将古典诗歌优秀的抒情传统、表现方法与外国现代诗歌的艺术精神、表现技巧融合以创新的正确态度,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道路的多元化思考等,都作了完整、系统而周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诗创作实践,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创、构建与变革当中,曾有过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影响。他的新诗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与其民歌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提出新诗的"三美"和新诗格律的"三原则"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扭转新诗散文化偏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闻一多的新诗语言源于当时的白话、口语但又经过了诗性规范,提升到了艺术的理想领域,他以自己的新诗创作实践为新诗语言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研究中国新诗:问题与方法(笔谈)李怡等1.5幽灵时代,诗歌何为肖严1.5重评新诗的“诗”与“文”肖宁遥1.7中国新诗阐释空间的拓展与深入苏雪莲1.9中国新诗阅读中的两大误区邬萌1.10返回诗的“本体研究”陈菊1.11当代大学生拒绝新诗原因一瞥李莹1.13关于中国现代诗歌的情绪方式李蕾1.14谈谈新诗的破与立张耀谋1.16早期翻译诗的研究及可能的方向付海鸿1.17应注意艾青早期诗歌的研究李静1.18中国现代诗歌与当代中国读者的需要李怡,李应志2.5戏剧冲突与诗歌力量———略论叶延滨诗作中的戏剧性因素颜同林2.13穆旦:“自我”聚织起新诗的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诗歌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问题亦存。面对当下新诗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局面,重新审视新诗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显得势在必行。新诗文体秩序的失范一直困扰着新诗的持续发展,因此重新建构新诗文体秩序将是新诗未来不断成熟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小引] 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诗词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相似文献   

16.
与诗贤对话     
现代诗歌在否定古体诗的过程中奠定了新诗发展的基础,摆脱了各种形式的束缚,实现了涛歌向自身的靠拢,成为文学的典型形式。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新诗如何发展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历代歌词都是诗,与音乐相结合是我国诗体不断发展的动力。与音乐相结合也应是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歌词也是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人们也不断地主张新诗应当能唱,而新诗以及现代歌词的创作实践也证明新诗应当与音乐相结合。但其它新诗体裁也是应该提倡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形式上一般分行排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9.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戏剧化是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徐志摩在新诗戏剧化方面做了尝试,引入了戏剧性场景、戏剧性结构、戏剧性诗学观念和戏剧性对话等,努力探索现代诗歌的戏剧化体式,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