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永涛 《上海教育》2007,(11B):62-62
准备充分,把握恰当,实现小幼平稳过渡 在学习准备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兴趣培养。通过游戏、动画、儿歌、故事等形式,在听听说说、跳跳唱唱、动动玩玩、学学做做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习习惯培养。通过儿歌与动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为了让学生养成听和看的习惯,我们共同创编儿歌,并要求学生边唱儿歌,边用双手放在眼睛处做出看状,双手放在耳朵后面做出倾听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盲目综合 案例:一位老师在开展题为《儿歌创作大奖赛》的活动时这样进行:1.让学生听一组儿歌;2.让学生观察一组动物活动的场面:3.组织学生交流有关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4.小组合作创作儿歌:5.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喜欢画画的为儿歌绘制插图,喜欢唱歌的练习唱儿歌,喜欢跳舞的为儿歌编舞:6.组织交流展示。(其中最后两个环节用去了一大半的时间,整个过程又唱又跳,热闹异常……)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多种儿歌1.儿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对智障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美术教学导入阶段,采用儿歌的形式,使学生有种新鲜感,产生学习兴趣,为接下去的教学环节奠定一定的基础。比如《指印手印的联想》一课的教学,我采用自编儿歌介绍手的作用为导  相似文献   

4.
如何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呢?我认为关键一点是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可以从学生比较喜爱、喜闻乐见的儿歌、小品、实验、录像、故事等人手,给学生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国画有一定难度,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试把国画知识编成儿歌,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国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为了让学生了解国画,从而热爱国画,我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儿歌,可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在对儿歌的美的体验中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焕发学生积极探求、思索未来的情感世界,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到、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教学效果。儿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  相似文献   

7.
李冬芳 《教学随笔》2007,(12):16-17
说儿歌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教师在数学课上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与欢悦中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儿歌在数学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相似文献   

9.
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只有从学习内容的革新人手,来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迷恋数学,由迷恋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欢愉中再产生新的兴趣,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不断成功,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维系和保持。遗憾的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从形式上考虑,如:采用游戏、谜语、儿歌、电教手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刺激所产生的兴趣是不能持久的。  相似文献   

10.
儿歌通俗易懂,能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好助手。教师在教学中妙用儿歌,无论是在拼音、汉字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乐理兴趣乐理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乐理知识感兴趣,我经常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顿音记号“”:小小黑三角,尖头朝着地,短促又跳跃,顿音别忘记;延长记号“”:眉毛弯又长,眼睛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理念 1、趣味性。以兴趣为导向,在歌曲、游戏、儿歌、竞赛、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3.
史伊文 《考试周刊》2009,(43):136-136
我们经常看到,小学英语课堂上总是避免不了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此课堂就不会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让英语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呢?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音乐和活动.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而把这两点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英语儿歌。英语儿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笔者在此就小学英语的儿歌教学阐述一下观点。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学生进行汉字学习的主要阶段,需要语文教师重视汉字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使汉字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异中求同探规律,有机渗透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涵泳诵读学儿歌,相机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拓展巩固灵活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儿歌引入。激发学习主动性儿歌语句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喜欢。当无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厌学”时,我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教学中.借助儿歌等形式.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香城 《河北教育》2007,(10):42-42
做游戏,猜谜语,编顺口溜和儿歌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尤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习生字,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凡优秀的课例,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创设一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集中精神,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略谈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1、儿歌导入。儿歌具有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韵律优美等特点,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如果课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播放一段儿歌;With your mouth you can say;with your eyes you cansee;with your feet you can walk,教师一边诵读一边借助身体语言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动作加语言,三、两遍下来,学生便熟识身体部位名称,而且附带识记动作 see,say,walk 等。若不采用此法,单纯教身体部位名词,起码得耗费一节课。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离不开活动。设计好活动,是英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从儿歌入手,培养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儿歌入手教学英语,可以帮助儿童降低认知难度,树立学习信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课文之前,都要安排“每日一歌”活动,教学儿歌之前,要对主要单词和一些基本的表达法进行教读。学生熟悉儿歌后,每隔数词去一词,然后让学生自主地加以补充,使歌词完整。由于儿歌有很强的节奏感,歌词中也有不少动词,边唱边加入动作,更能够强化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出发,合理运用儿歌、故事、手势、游戏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