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农民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其原因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为使当前我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农村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政治参与度是衡量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热情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农民在政治参与方面存在地区发展的差异较大、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并存、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农民政治参与网络化趋势加强等问题。农民政治参与主要受经济、文化、制度等因素影响,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制度化参与机制、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增加农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保证。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明确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困扰,进一步探究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以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素质,有利于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升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长期存在,这给我国特别是农村的政治稳定、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并力图探寻抑制和消除农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现增长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农民的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往往直接起源于群众利益被侵害,同时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根源。云南孟连事件的发生凸现了当前中国农民群体性政治参与的诸多障碍与现实困境。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民政治参与,保证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阶段,政治文明不断发展,农民这一最大群体参政情况如何,关系到民主政治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基本是合法有序的,但同时存在诸多非制度化参与形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其社会、法律、农民自身、农村经济滞后、管理等原因,要实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到制度化转变,需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介于非制度化与制度化之间桥梁渠道等。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的政治参与意义重大。我们应正视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首先党和政府要在政策的制定上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不断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使农民利益的表达制度化、有序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政治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农民的参政议政水平;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利用大众传媒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要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有限、层次较低,且参与的途径狭窄,农民政治参与多以非制度化参与为主,具有非理性化特点。通过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组织的建立健全等途径,切实维护农民的政治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化、制度化,从而推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主要原因,探寻合理规范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由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的路径,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农民广泛的、合法的、理性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意表达成为政府与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理论界也在不断地探寻民意表达的适当与可行的方式。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大众媒介,具有沟通上下、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这使得它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在看到大众媒介民意表达的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应对其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专业化的意见表达主体的人大代表,其意见表达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人大代表充分而全面的意见表达,是政府意见综合、政策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分析现实政治过程中影响人大代表意见表达机制健康运行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提高政府运作水平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网络舆情所依赖的平台和载体是互联网。网络舆情具有与传统舆情不相同的特质,其影响力也超越了传统舆情。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复杂性、交互性、即时性、难控性、广泛性等特征,因此需要研究网络舆情的新闻发布机制、论坛机制、队伍机制、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机制、处置机制,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价机理,其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积极影响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催热网络问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消极影响的原因则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的非理性。通过分析提出规范网络舆情发布,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等对策建议,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影响。建立线上快速应急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规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Web2.0带来了"碎片化狂潮",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是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莫衷一是的意见表达,大众传媒承担着引导舆论的责任,其"意见领袖"话语表现影响社会行为,发挥着防止互联网沦为对抗公共领域的私人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条件使得舆论比单纯的媒体更加立体化,但如实证分析会发现,即使舆论被误导,其对司法仍然起着监督的良性作用,并无不当干涉。一般情况下,舆论之所以能够干涉司法,源于我国司法具有政治从属性,舆论挟其政治效应干涉司法。司法不独立是舆论干涉司法、司法控制舆论这种恶性循环的源头。因此在中国当代,迫切的任务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使得司法的归于司法,舆论的归于舆论,从而发展既能监督司法又不干涉司法的舆论规则,并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对舆论进行适度规制。虽然客观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中国迫切的问题仍然没有变,司法独立和舆论自由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涉警类网络舆情状况,认为网络涉警舆情不断增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涉事的司法执法机关危机应对提出更高要求。提出了化解网络舆情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特性要求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传播主体、交往行为、公共性和公共舆论出发,研究作为新兴的个人意见表达和平等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博客对公共领域模式的四个方面的建构:博客演绎着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主体自我;促成了公共领域中的交往行为发生;搭建了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性的空间;营造着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舆论氛围。文章通过论述以期对当前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理论发展扩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官员博客可以弥补传统民意表达的局限,从官员博客与民意表达的互动关系看,官员博客的民意整合功能有助于消除公民参与渠道窄和参与能力不足的困境,有助于保障公民的话语权和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这对于救治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会杰 《复旦教育论坛》2012,10(2):66-70,81
教育舆情是指在公共空间中传播的针对教育问题的公众话语与民意表达,反映着特定时期和地域内较为普遍的社会认知及感受.清华大学“真维斯楼”舆情中,舆论的视野局限与立场的泛道德化倾向明显,不当认知与合理诉求交织显现,公信力场域正在由魅力型向法理型转化.大学的舆情应对能力及制度化水平亟待提高,自觉建立舆情应对机制,积极调整与社会的公共关系,通过大学管理的切实改进,在与社情民意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是大学公信力场域构建的应然立场和重要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