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为官清正,不惜丢官卸任为百姓开仓救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郑板桥遗迹、生平和传世作品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能促进家乡的文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领略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清朝中期,古城扬州集结着一个画家群。他们在艺术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同时重视人品、学识的修养,提倡把诗书画印熔为一体,使作品成为绘画艺术的“交响乐”。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个画家群被称为“扬州八怪”。在这“八怪”中,突出的又当首推郑板桥。但历来对他的书画艺术研究颇多,而对他的印章所构成的诗书画印“四美”研究略少。其实,郑板桥的印章艺术,如他的诗书画一样,同样达到了奇绝的境地。郑板桥的印章,大约有一百余方,一部分是他自己亲手所治,一部分是由吴于河、  相似文献   

3.
清朝中期,古城扬州集结着一个画家群.他们在艺术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同时重视人品、学识的修养,提倡把诗书画印熔为一体,使作品成为绘画艺术的“交响乐”.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个画家群被称为“扬州八怪”.在这“八怪”中,突出的又当首推郑板桥.但历来对他的书画艺术研究颇多,而对他的印章所构成的诗书画印“四美”研究略少.其实,郑板桥的印章艺术,如他的诗书画一样,同样达到了奇绝的境地. 郑板桥的印章,大约有一百余方,一部分是他自己亲手所治,一部分是由吴于河、高凤翰、朱青雷等人代刻.(因篇幅的限制,郑板桥的印章未一一列出)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三种说法:一是“皆出沈凤、高凤翰之手”;二是“半出沈凤、高凤翰之手”;三是“大半为朱文震所刻”.据史料记载及新近发现的郑板桥佚文《板桥先生印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龙吟:通过前十讲,我们大致了解了郑板桥的生平,从这一讲开始,黄玉峰老师将为同学们介绍郑板桥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康雍乾时期的文化背景。郑板桥之所以能成就"诗书画三绝",当然与他的天赋、爱好、勤奋有关,不过还有一个条件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康雍乾太平时期,扬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爱好诗书画的乡风。郑板桥身边有一个朋友圈,其中有艺术水平极高的前辈,也有精于鉴赏品评的专家。在这个朋友圈里,他们互相切磋交流,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04,(1):96-96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干世的郑板桥,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他的一生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三百多年过去了,郑板桥的唾弃暴力,热爱和平“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画作品。其横额“难得糊涂”随着书法艺术的流传而播及海内外,但对其本意的理解又各有仁智。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他不仅诗书画自成风格,在教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 郑板桥在52岁时才生了一个儿子,家人爱如掌上明珠。他从现实生活中看到  相似文献   

8.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世界的郑板桥 ,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 ,他的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 30 0多年过去了 ,郑板桥的唾弃暴力 ,热爱和平 ,“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热爱大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他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爱子之心 ,可想而知。然而他说 :“爱儿必以其道”。他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 ,首先让孩子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孩子初生断奶不久 ,郑板桥就毅然把孩子送出县衙 ,直接托付给“舍弟” ,让孩子在农村有个家 …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龙吟:天资聪颖,一生好学,再加上多位名师指点,郑板桥后来终于成为了大师!在本讲中,黄玉峰老师将一一为我们引见多位大儒,他们不仅教给了郑板桥学识,更是在精神气质方面深深地影响了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因家境贫寒,成才之路充满艰辛。他的读书经历,对我们不无借鉴之处。古人重家教,不过即使是父兄学问渊博,一般都要"延师而教"。但郑家饔飧难继,不得不由父亲立庵先生承担起慈父与严师的双重  相似文献   

10.
韩文静 《文教资料》2008,(22):64-65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思想家,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诗书画方面,家庭教育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除此之外,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本文拟对此进行总结和阐述,希望能对他的研究起到拾漏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有“三绝”之誉。所谓“三绝”,是指他的画、书、诗皆臻精妙。传说郑板桥罢官回乡,寓居扬州后,以书画自给,名重一时,有缙绅李某寄赠一联,上联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按纸沉思其下联,良久不得,展视乃“一官归去来”,叹为妙笔。由是郑板桥三绝之名更噪。但是板轿的“三绝”中,人们对他的书与画最为熟悉。二百多年来,人们对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和他的兰竹画,几乎是家喻户晓,寸纸尺楮,皆争宝之。而对于他的诗词,相对地说,就不怎么熟悉,知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起誓诗中漫润着兰的簟香、石的竖教、竹的气节,把诗书画三种姊妹艺术臻于化境地完美结合在一起。郑板桥不仅有着“扬州八怪”辱风漉名士的狂傲不羁。同时又有着杜甫一般”穷年忧黎元.叹忠肠内热”的忧圈忧民的深沉情怀。在山东为官多年瀑受齐鲁浓重的僵索文化熏陶。“山左多圣人,江南多才子”,郑板桥可谓颇具才子风骚更兼圣人的豢怀。  相似文献   

13.
这里讲两个故事。一是郑板桥尊师。郑板桥是清代大书画家,“杨州八怪之一”。有一次,他在一家画店看到一幅墨竹,落款“郑板桥”。这不是他的作品,但画得不错,他买下了。  相似文献   

14.
一些画家把画画好后,还题上与画的内容有关的诗。有的诗写得机智俏皮,读来横生趣味。 清朝郑板桥工于诗书画。一次,一个财主请他画牡丹,就要画成之际,旁边端墨砚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号称“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浓淡疏密,情态逼真;他的书法,秀劲潇洒,自成一家;他的诗,言情叙事,务求真实,耐人寻味,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这里讲一个他幼时改诗的故事,反映出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印"四绝的赞誉,其画竹题记更是饶有理趣,真率、深刻、独特地表达了他的宗法自然、务求创新的美学思想、创作体验、艺术手法.同时,题记语言清新、质朴,别有韵致,实属值得珍视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读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诗书画“三绝”,而且对于读书也颇具研究。他提倡读书贵在带而不在博。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流富儿,颇为用钱芳。”他还说:“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期,三后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合才。”由此可以看出,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的,而应当征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而致用。仅农田览群书却不消化,那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郑板桥说:“彼务问,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一…  相似文献   

18.
牛玉霞 《语文教学之友》2005,(11):48-48,F0003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客人送来一联,出句是:“三绝诗书画。”  相似文献   

19.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Z2):34-35
主持人龙吟:他是"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一句"难得糊涂",被奉为处世为人的精妙之道。在长达二十四集的"闲话东坡"完结之后,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将从本期开始,与大家分享书画怪杰郑板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龙吟:郑板桥的书画堪称是艺术珍品,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佳作。他创作的《道情十首》几经增改,不仅在当时被很多人传唱,而且一直影响至今。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郑板桥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因为身边聚集着一批诗书画全能的文化人,郑板桥的创作得到了滋养,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一讲,我们一同来品味郑板桥著名的《道情十首》。"道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原本用来演唱道教故事,因而内容多是宣扬消极避世。它以唱为主,伴以独白,也有完全演唱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街头艺术。在南方,"道情"还有个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