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位教师执教《燕子专列》时的板书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今天,三年级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是马桂英老师(我们都习惯称她“马儿”)执教的《燕子专列》。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走向三(2)班,“马儿专列”已经在开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不喜欢执教第一课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课时的词语教学比较难"出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词语教学无足轻重,课堂上带领学生读读说说就算了;有些教师虽然对词语教学很重视,但采用的是比较死板的、标签式的词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谈到节奏,我们往往会想到人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的场景。最近我听了一堂由我校丁老师执教的英语公开课,她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所执教的是《牛津小学英语》Unit"5The seasons"的第一课时,整堂课动静有序,内容层次分明,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学生的参与从点到面、由浅到深,极具立体感,一堂课下来,学生反应良好,笔者认为这主要归因于教师对  相似文献   

5.
今天,三年级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是马桂英老师(我们都习惯称她“马儿”)执教的《燕子专列》。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走向三(2)班,“马儿专列”已经在开了。一直感觉“马儿”教态亲切自然,她仿佛天生就是“孩子王”,每堂课学生们在她看似不经意的引导下,专心致志地读,兴致勃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十分关注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却被认为是"工兵"干的活,有的教师即使为之,也是蜻蜓点水。而薛法根老师却用《燕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也能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一、扎实地教学基础知识片段一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语),谁会读?(生读:微风掠过稻子翼翅荡漾)  相似文献   

7.
在全县的一次语研讨会一L,我观摩了一位教师执教《望梅止渴》一课。听完后,觉得这位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箫略和我平时上课的思路大不-一样。我平时都是照着课情节,紧扣教参,按部就班地进行串讲分析,而该教师在课堂上是让学生充分读,在感悟课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诱发争辩,使整节课生机勃勃,精彩纷呈。于是,我决定参照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实际重新进行课前预设。没想到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成功。下面是教学这节课时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8.
<正>听杨卉老师执教《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笔者顿生感悟:一节恰好的课堂,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起舞",如此美好。杨老师课堂的"恰好"表现为诗意氤氲、思维激荡、生态盎然。一、诗意氤氲,让学生沉浸在美好中杨老师的课一直不散的是浓郁的语文味。文题是在学生的朗诵中揭示的,由此,于不觉间教师对学生开启了系列"启蒙":"篱笆""时辰"的词语教学中,原本"笆"第一声,"辰"第二声,但在词语中要念成轻声,学生这么一念,感觉带来了些  相似文献   

9.
丁春红 《广西教育》2011,(34):32-32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11.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教,却常常让一线教师感到迷茫与困惑。细细品读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2.
朱瑛 《小学语文》2011,(9):22-24
一、结合课堂情境,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来说,通过查工具书理解词义或由教师直接说明词义的词语教学方式,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不易使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顺应教学过程,结合能体现词语含义的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则是有趣高效的。比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时,结合着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两个词语:  相似文献   

1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吴仙珍 《考试》2014,(12):25-25
<正>为配合学校"单元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我校一年级教研组讨论后商定,以识字教学为切入口,进行课堂研究。综合考虑了教材、时间、学生、教师教学风格等各个方面后,我们选择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由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其中,杨翠平老师选择了集中识字教学,第一课时完成认识12个生字的教学目标;沈晓兰老师选择了分散识字教学,第一课时完成认识7个生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四月的梨都砀山,春日载阳,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突然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站台湾课类常规课台湾吴秀莺老师执教的《现代诗选》一课,活泼而生动,并辅以计算机投影教学,课时紧凑而有效率。吴老师从“韵文的家谱———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说到“不押韵的新诗———是谁把押韵的裹脚布给解开?”而后又讲到“现代诗”的诞生。关于“现代诗”的诞生,她讲了三点:一、五四运动,胡适先生的《尝试集》是新诗花园的第一朵玫瑰。(她指导学生朗读了胡适的《老鸦》)二、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使讲格律的古诗变成文学园地的LKK。(吴老师很了解学生的语言,善用一些流行在学生中的词语。LKK是从台…  相似文献   

17.
《长正方体表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观察课堂及与执教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教师在执教此课时会有如下困惑。例题:教材P17练习四的第1题(如图)。  相似文献   

18.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特级教师朱瑛执教这一课时的词语教学策略,给我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科学与技术》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随堂课,执教的王老师是我校一位年轻教师。案例由王老师描述,随后大家对案例进行了研讨和反思。案例所涉及的育人价值在于“平等对话”。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学生对教师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1师导生思,组织概念教学 读了高敏、黄安成老师的《课例:函数的单调性》(以下简称《课例》)教学设计,心有所感。既感叹于执教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之强,又感叹于所教学生的基础之棒。掩卷长思,透过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执教者的情怀,感受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理念。“师导(教师指导、引导)”是手段,“生思(学生思考)”是目的。“师导”与“生思”的完美结合,演绎了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