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母婴阻断的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要点,有效提高阻断母婴成功率。方法: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采用Hepb/HBI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接种及护理干预。结果:大理州累计检测2012年1月至6月新生儿实施乙肝母婴阻断,经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HBsAg及HBeAg均为阴性160例,阻断成功率98.16%。结论:对新生儿及时接种Hepb/HBIG和对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母婴阻断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5,(5):84-86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滁州学院2011级新生于入学体检时抽取静脉血,用免疫酶联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中心抗原,中心抗体及核心抗体,根据结果采用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按照0、1、6程序接种共三针,于接种后12个月及毕业前抽取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中心抗原,中心抗体及核心抗体。[结果]接种酵母乙肝疫苗后,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较入学前检测明显增加(χ2=2151.7,P<0.001),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能够提高乙型肝炎的感染预防,增加远期免疫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乙肝是尚未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需要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从天然植物绿茶中寻找有效、经济、毒副作用低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创新要点:首次以HepG2 2.2.15细胞为载体,发现EGCG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和HBV DNA的选择性作用。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 DNA的含量。重要结论:EGCG的浓度在0.11~0.44μmol/ml(即50~200μg/ml)的范围内能有效抑制HepG2 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效果甚至优于浓度为0.87μmol/ml(即200μg/ml)的拉米夫定(3TC),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EGCG也能抑制胞外HBV D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EGCG具有良好抗病毒活性和低毒副作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尚庄街办2000年-2009年乙肝疫苗接种、乙肝发病率、1-15岁人群乙肝免疫状况.方法:对尚庄2000年-2009年乙肝接种资料、发病资料、免疫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已提高、发病率下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结论:控制乙肝发生的主要方法应当是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管理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宁河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HBV)的感染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BV血清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宁河县2009-01-01-2009-10-31日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测阳性率1.74%,HBsAg、HBeAg双阳性率20.27%.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来源该地与外埠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6%,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宁河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感染率(4.4%~8.0%),外埠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本地从业人员.说明我县几年来公共卫生监督防疫部门力度到位,继续开展从业人员每年健康体检和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聚硒酵母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摇瓶培养条件试验确定了强聚硒酵母最适发酵条件:麦芽汁%,初始硒浓度20μg/mL,在其发酵进入到对数生长期后再添加亚硒酸钠使硒浓度达到60μg/mL,接种量为10%,在28℃、200 r/min的摇床上培养29 h.在此条件下,强聚硒酵母生物量(干重)达到8.25 g/L,酵母细胞中硒含量达到1230.21μg/g.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阳泉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被监测者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做HBsAg检测,结果用Excel统计分析.结果:监测1986名学生HBsAg阳性者43名,总阳性率为2.16%;其中,私立学校阳性率为2.31%,公办学校阳性率2.05%;男生阳性率为2.76%,女生阳性率1.39%;私立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4%、2.26%、2.87%,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结论:阳泉市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但HBsAg防治工作不能放松,要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工作,对易感者普遍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阳泉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被监测者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做HBsAg检测,结果用Excel统计分析.结果:监测1986名学生HBsAg阳性者43名,总阳性率为2.16%;其中,私立学校阳性率为2.31%,公办学校阳性率2.05%;男生阳性率为2.76%,女生阳性率1.39%;私立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4%、2.26%、2.87%,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结论:阳泉市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但HBsAg防治工作不能放松,要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工作,对易感者普遍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0.
预防乙型肝炎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了解我校98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免疫状况,对615名新生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新入学的98级新生,共615名,其中男:226人,女389人。2方法:静脉抽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sAg、抗HBs,HBsAg。722分光光度仅测定ALT,采用赖氏法,正常值<40u/ml,试剂盒均由上海科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二、结果1.HBsAg检测情况:HB9Ag阳性:33人,阳性率为5.36%。其中:女23人,阳性率3.74%,男10人,阳性率:1.62%。阳性…  相似文献   

11.
比较3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HBsAg、HBeAg和HBV-DNA表达的抑制效果。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在最高浓度200 mg/L时,拉米夫定组存活率为74.72%,恩替卡韦组存活率仅为36.74%,替诺福韦组存活率为95.22%;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对HBsAg、HBeAg表达无明显抑制,恩替卡韦对HBsAg、HBeAg表达有抑制并与其细胞毒性相一致。在第9天,3种药物对HBV-DNA抑制作用明显,在6.25 mg/L浓度时,抑制率均高于90%;3种药物在相同药物浓度下,恩替卡韦对HepG 2.2.15细胞毒性最大,替诺福韦几乎没有细胞毒性,拉米夫定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放免法、聚合酶链反应法两者的相关性.方法:323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放免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结果:放免法两对半大三阳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100%;两对半小三阳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44.92%;两对半HBsAg、HBcAb、HBeAg、HBe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98.08%;两对半HBsAg、HBc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50%;两对半HBsAb、HBcAb、HBe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0%;两对半HBcAb、HBe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12.12%;两对半HBcAb阳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0%;两对半五项全阴性中,HBV-DNA定性阳性率为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最直接的可信指标,可反映HBV真实感染和复制状态,特别是低复制状态,结合RIA法检测HBV-m,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免疫因素对不孕的影响。方法 :本文对 76 3例原发及继发不孕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相关抗体的检测。结果 :抗体阳性者为 16 4例次 ,阳性检出率为 2 1.5 % ,其中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率为 8.5 % ,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阳性 5 4例 ,阳性率为 32 .3% ,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hCGAb)阳性 90例 ,阳性率为 5 5 .5 % ,抗卵巢抗体 (AoAb)阳性 6例 ,阳性率为 3.7%。结论 :在四种免疫因素中 ,对不孕影响最剧者为抗HCG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和食道鳞状细胞癌中P27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手术切除鳞癌标本63例,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度5μm.超敏型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27在鳞状细胞癌中总阳性率39.68%,在肺和食道中阳性率分别为36.00%和42.15%.在高、中分化组阳性率为36.00%,低分化组阳性率为53.85%.结论鳞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是否转移的相关性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强聚硒酵母发酵罐扩大培养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发酵罐中最适发酵条件:麦芽汁1%,初始硒浓度为15μg/mL,在其发酵进入到对数生长期后再添加亚硒酸钠使之硒浓度达到25μg/mL,种子培养时间12 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8℃,通气量6 L/h,搅拌速度150 r/min,培养时间29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8.05 g/L,硒含量达到1 003.19μg/g。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βhCG羧基端37肽(βhCG CTP37)的序列和βhCG109-118十肽重复6次的多聚表位,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R-HBc乙肝核心抗原的第80位氨基酸中,构建重组质粒pCR-HBc-X6-βhCGCTP37,将其转染CHO细胞,在转染细胞裂解物中发现存在特异性表达产物,说明构建的DNA疫苗具有进一步动物免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会昌县城区在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从2003、2004、2005年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本中选取所有当年1月1日-6月30日出生的儿童进行乙肝接种率调查;对其中完成全程免疫接种者于首针后4-8周采血进行抗HBS测定。结果:3年共调查儿童1025人,首针及时率为66.83%,全程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电转化和聚乙二醇/醋酸锂(PEG/LiAc)诱导的化学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了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不同预处理及相应的转化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对数生长早期(OD600=0.6)的酵母细胞的转化效果最佳;电转化中分别以120 mmol/L的DTT和300 mmol/L的LiAc预处理感受态酵母菌10 min,可以得到较高的转化效果;联合使用120 mmol/L DTT和300 mmol/L LiAc能大幅提升酵母转化效率,达到7.15×105cfu/μg,PEG/LiAc诱导的化学转化中使用300 mmol/L LiAc能大幅提升酵母转化效率,达到2.75×105cfu/μg,远高于文献报道的水平。同时证明了改进后的转化方法同样能够提高外源DNA同源重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开展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保山契丹后裔人群发放统一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其生活习惯,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同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结果:325名契丹后裔中有1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3.07%,其中感染者均为男性。经单因素分析,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家庭年收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用牙具、剃须刀(P=0.061)和文化程度(P=0.093)差异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P〈0.05),而家庭年收入高为HBV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应该加强对契丹后裔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免疫预防措施,普及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乙肝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乙肝患者肝功能、乙肝五项及HBVDN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血清标本 ,同时检测肝功能、HBVELISA和HBVDNA三个不同水平。结果 :在收集的2 5 0 0例标本中 ,肝功能异常率为 6 2 .8% ,HBs -Ag阳性率为 71.2 % ,HBVDNA定量阳性率为 90 .4 %。当病毒拷贝数在 10 5~ 10 6之间时 ,肝功能异常率为 4 .2 85 % ,HBV拷贝数增加肝功能也不同程度加重 ;HBs -Ag阴性的标本中 ,FQ -PCR检出率为 30 .5 6 % ;单独HBs -Ab阳性的FQ -PCR检测的阳性率为 2 2 .35 %。结论 :HBVDNA的FQ -PCR是目前检测乙肝最为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