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年前,当看到尼葛洛庞蒂在他撰写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坚定断言:“比特(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的时候,我们还觉得这位具有预言色彩的大师有点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2.
海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新作((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尼氏在本书前言中如此断言,贯穿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也被称为“电子时代”、“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等,这个时代不是以原子而是以“比特”的方式存在。数字化存在方式的突显,使建立在实体档案管理上的档案学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时代的档案学学科建设应本着特色与创新的思路,走出一条以新型学科方向确立为动力、以学术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为核心、以信息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发展道路。数字时代的档案学学科研究方向的确立要遵循继承、发展、交叉三条原则。继承是尊重档案学原有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肯定原有的学科发展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发展是在坚持对原有理论的丰…  相似文献   

4.
刘影 《电子出版》2001,(10):25-28
通过通信手段利用计算机共享信息和技术资源的国际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媒之后的另一新兴大众传媒。早在五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在他那本畅销全世界的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就已提出:比特 (以1和0二进位处理信息的数字)正在迅速取代原子 (物质)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未来界面的代理人可以接受地球上的任何一家新闻机构的消息,而不受任何新闻检查的限制。 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出版对于传统媒介的影响也正以迅猛的速度将以往的种种预言变为事实。路透社2000年6…  相似文献   

5.
曹宇  崔静 《北京档案》2005,(2):24-2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我们领略了一次技术革命式的变革.美国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是这样描述信息时代的:"在电脑和数字通信呈指数级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由0和1组成的一串串‘比特’所代表的数字空间里","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并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数字技术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的特别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 ,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件大事。由于它们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使人类由工业时代跃升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以数字媒介为主体 ,以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为传媒的新时代。美国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是这样描述信息时代的 :“在电脑和数字通信呈指数发展的今天 ,我们生活在由0和1组成的一串串‘比特’所代表的数字空间里” ,“信息的DNA正迅速地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 ,并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  相似文献   

7.
高钢 《当代传播》2014,(2):8-10
正20年前,尼葛洛庞蒂在他撰写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讲到:"比特(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当时看到这样的描述,我们可能还觉得美国人有些危言耸听。那时互联网刚刚对中国公众提供商业服务,人们还在用固定电话线拨号上网。每小时的费用高达几十元人民币。但是就是在那样的网速之下,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当天纽约时报,互联网开始把人们与世界范围的信息连接起来,我们不会质疑网络计算机技术具有的强大能量。但是互联网真的能够形成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由物质的原子进入到数字化比特的时代,原有的信息结构规模被打破,互联网在重构信息的同时,比特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我们进入到一个超级全景监狱的时代,人人成为透明化的人。作为媒介时代发展衍生下的产物——单向度的人,我们的隐私已经毫无遁形,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问题,是我们时代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周捷  王炎龙 《出版广角》2013,(Z1):48-51
网络环境下,阅读行为不断向数字化靠拢,经历着"媒介技术裂变—传播载体裂变—阅读方式裂变—阅读文化裂变"的路径演化。在传播技术革命进程中,媒介样态涌现与融合,新旧媒介交替或取代,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公众经常无所适从,人们创造新技术,同时又不断被技术所驾驭。重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俯身审视这个信息社会,会发现这位预测家提出的"比特时代""人性化界面""数字化生活"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还在往前推进。无怪乎他说:"当我们日益向数字化迈进时,会有一群人的  相似文献   

10.
王曦 《今传媒》2010,(12):126-127
当今,随着多媒体科技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生存的大潮如飓风般席卷全球。诚然,比特已变成一股吸引人们直达和谐世界的自然动力。上海,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再创造过程,世界的目光一齐聚焦在这所现代化城市。2010上海世博会的炫目登场,将为世人展示各国新媒体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方翔 《新闻记者》2006,(4):66-69
尼葛洛庞帝曾这样表示,“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的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  相似文献   

12.
色彩是动画最感性的视觉语言,它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烘托剧情氛围,传递动画艺术的精神气质。由于传统动画色彩研究承袭的是100年前减色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在影像媒介由“原子”转向“比特”的今天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动画影像的色彩情感研究,应吸收计算机图形学的颜色理论,从“色彩设计学”中获取营养,结合色彩情感的发生逻辑以窥探数字时代动画色彩的心理认知。同时,借鉴“计算思维”中“可计算”“折衷”“回推”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分离等工作原理,研发数字色彩设计的新方法,以此廓清数字色彩与传统经典色彩在理论及方法上的异同,赋予长期被学界忽略的复色以明确的设计理论指向;帮助传统动画影像的色彩设计融入新媒介并完成数字化转型,促使动画色彩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数字化环境下实现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歆  蔡之国 《东南传播》2022,(1):118-119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愈发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让老年人成为“前数字时代遗民”,而从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出发分析老年人在数字化生存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助于为老年人实现从“前数字时代遗民”到“数字移民”的转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史历峰 《传媒》2008,(11):92-93
期刊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趋势,但如何数字化却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期“期刊透视”关注数字化浪潮中的期刊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电子图书与出版发行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星 《电子出版》2003,(3):23-26
随着网络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子图书出版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正在日益走近我们的生活。图书作为一种积累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在图书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有人将纸张的出现称为书业的第一次革命,将印刷术的发明称为书业的第二次革命,那么,以“比特”传播为特征数字化的电子图书出现,则被称作是书业的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设计与配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辽宁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设计与配置●李东来(辽宁省图书馆社会在飞速发展和进步。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数字化世界。当代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其畅销书《数字化生存》中开宗明义指出:“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在信息社会的网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认为电子出版物及其阅读设备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新采集或组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比特总量将逐渐超过印刷型文献所含的比特总量,全文网络型电子出版物将逐步成为图书馆文献采集的主体,图书馆虚拟用户数量将超过物理意义上的到馆读者数。面对这些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馆员队伍结构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研究“数字报业”,不能简单地就“报业”而论“数字化”,而是要立足社会发展趋势,看到报业超越纸质形态、向“数字”形态转型之必然。美国未来学家尼洛葛庞帝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理论,如今已被事实一一验证,未来的社会形态必定是一个更加高度数字化的社会,而“数字报业”同其它媒体形态一样,则作为其中一个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