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领做法是指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跟着教师学习与做练习的方法。武术的动作结构复杂,方向变化多端,适当运用领做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一、领做时机的选择领做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时候。但在学习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时,则可直接运用领做法,让学生在跟做中掌握动作。但应注意,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就应停止领做,让其自  相似文献   

2.
后滚翻成半劈腿就是把后滚翻和半劈腿两个动作连贯成一个动作的练习。它对锻炼学生身体平衡,增强腰、背、腹肌的控制能力,发展髋、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及全身的协调性有着积极作用。在通常教学中一般是按照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授课,而我在教学时把顺序做了调整,调整后的顺序是:第一步,先使学生对完整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步,教学生学习结束动作;第三步,教学生开始学习做滚翻动作。按照上述教学顺序,其教学步骤如下: l.教师示范。 教师做完整的动作,让学生了解后滚翻成半劈腿的完整动作过程,使学生对完整动…  相似文献   

3.
在女生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帮助、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教师或学生的帮助、保护,可减少学生对完成动作的害怕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一、在踏跳动作练习时,为使学生较快地、正确掌握踏跳技术,我采用了在踏跳板后放置一付高度约10厘米的小杠铃作为障碍物,迫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产生这样或样那的错误,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已经掌握的某些运动技能对学习掌握某些新技能的干扰就是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代替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的技术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出现了错误。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单杠“挂膝上”动作后,再学习单杠“骑上”动作时,就容易出现屈臂拉杠和髋关节伸展不充分等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用完成“挂膝上”的方法去完成“骑上”的动作了。由已有技能干扰而产生动作错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一、已有的基本技能及其干扰 1.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跑、跳、投的基本活动能力对体育项目中各种跑、跳、投动作技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动作时,出现后摆高度不高,回环时屈髋太大甚至掉杠、上成支撑困难等错误动作。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出现这样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随着技术环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头颈姿势,以致影响整个动作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堂学习新动作的体育课上,教师首先对动作进行了讲解和示范。接着,教师请班上的一名体育特长生来进行动作示范。只见这名学生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其他学生拍手叫好,教师也颔首微笑。此时,教师请其他学生自愿上来展示学习过的动作,结果不仅没有学生主动举手,还有一些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他是体育特长生,他当然做得好了,我哪里能跟他比呢","人家有天赋,我可不行……"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的示范,提升其他学生对自己能够完成动作的信心,进而充满信  相似文献   

7.
十余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健美操教学第一线,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其做一小结,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一、动作掌握阶段的划分明确动作掌握阶段的划分,能够使每堂课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易于检验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通常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下图):一、建立动作概念阶段:要求学生想象中完成动作且技术要点明确。教授难度动作时这一步骤很关键。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要求学生在教师口令下完成动作且动作较为熟练。三、基本掌握动作阶段:要求学生配合音乐完成动作且动作较为规范。四、熟练掌握动作阶段:要求学生配乐准确、动作熟练…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时,每一技能的形成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想达到正确的动力定型,首先就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而正确的动作概念则来自正确的动作表象,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完成动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准确,即使教师进行了讲解与示范,  相似文献   

9.
前滚翻是技巧运动中较简单的动作。学生通过前滚翻的练习能够提高机体的平衡感,能够训练肌肉放松和紧张的协调能力。在常规教学中一般是按照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授课,而我在教学时把顺序做了调整,调整后的顺序是:第一步,先使学生对完整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教学生学习结束动作;第三步,教学生学习开始做滚翻动作。按照上述教学顺序,其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推铅球是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必修的内容之一。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教棍点拨法,对提高铅球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一、直接助力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利用教棍直接给学生助力,使学生完成动作,方法有:推、点、托。 1.推:使学生某一部位获得向前的力量。如:学生推铅球时臀部后坐,教师可站在练习者左侧方,当学生右腿蹬地用力时,用教棍将其臀部向前上方推送,帮助其完成动作,如图1所示。 2.点:对学生某一部位进行点触,给其正确完成动作以提示。如:学生滑步结束时左腿后摆  相似文献   

11.
一、运动技术学习点之间的关系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是通过学习不同的运动技战术,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技战术基础上,合理运用相关技战术,从而更有效地展现相关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生成点是教师在组织学生掌握原有的单一技术动作时,对学习相关技术动作的学练方法进行组合延伸,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方法来更好地习得该技术动作。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该技术动作生成点的利用会出现两种方向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掌握完成技术动作时,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有待改进和纠正。动作技术的提高也希望得到教师的首肯.在教学中掌握好时机,进行合理的信息强化,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动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顶肩技术是指手臂支撑于地面或器械时,垂直用力向肩关节顶的一种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技巧、双杠、单杠及跳马项目中,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动作,其顶肩角度也不同。在体操教学中,正确应用顶肩技术,可使学生更准确地完成好技术动作;减少多余的错误动作,以及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体操的兴  相似文献   

14.
移动是篮球比赛中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争取高度等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的总称,是篮球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一切攻守技术或战术都要通过各种快速突然的脚步移动来完成。移动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也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一项基本动作,同时也是篮球技术教学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逐步提高动作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移动基本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移动基本技术的目的 教师在传授任何移动基本技术时应向学生说明其技术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掌握移动技术对学好整个篮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感知动作形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要领、方法;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和心理指向的目的,从而促进其对动作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但教师的示范是在“动”态下进行的,对于一些技术要领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学生一下子难以观察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观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动作技术,要完成这个任务,使儿童少年领会和掌握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抓好示范和讲解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所有的体育动作都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因此都是条件反射。学习和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从不会到会,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学习任何一个新动作初期,如学习跨越式跳高这个动作,首先由教师进行讲解;教师讲解后,接着就进行示范,然后由学生自己练习,这是教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见到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不是先进行正确的示范,而只是讲解技术要领,之后让学生按所讲要领进行学习。结果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不能掌握技术,而这时教师也急得团团转,反复讲,但学生就是不能理解。这样下去的结果使学生容易形成不良的错误动作,而一旦错误形成,纠正起来就更困难。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初期一般都是沿着直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师心理、体能准备不充分自选项目展示的是教师自身最擅长的专项能力,但依然有50%的教师得分在起评分以下。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紧张,有的教师在试练时动作完成得很好,但在正式比赛时却出现个别动作未完成甚至翻出垫外  相似文献   

19.
<正>一、超出学生完成能力的教材,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以双摇跳的教学为例,在双摇跳(也称双飞)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单摇跳动作,教学步骤如下:步骤1:展现完整技术动作,让学生有思想准备。教师首先示范了双摇跳动作,学生的"哇哦"声告诉教师:这个动作很难。于是教师对学生说:"只要跟着老师的进度一步一步学习,你们一样能学会这样的跳绳方法。"步骤2:学习简单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学会双摇跳的摇绳方法,即完成大圈套小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排球技术教学中,如能合理的运用“施力帮助法”,有助于学生在初学阶段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尽快掌握技术动作。所谓“施力帮助法”是指学生练习时,教师对学生施以力的帮助和影响,这种帮助能加深学习者的本体感觉和时空感觉,使学生体会肌肉的正确用力。同时,教师在帮助中还能了解到学生完成动作的状况。是一种能使教与学双方相互获得和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