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蜀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的相似性,表明了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青铜器、象牙、海贝等,可以进一步印证古蜀通过南丝路与南亚古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遗址自1986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重大发现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三星堆出土的珍贵物在海内外的不断展示,使“三星堆古蜀明”让更多的、非学术界的人士所知晓。三星堆博物馆的开放使人们纷至沓来,亲睹这一世界化瑰宝。为使大家了解三星堆古蜀明的发现、发掘、探索、保护方面的物考古工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星堆的关怀,同时也为专家学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古蜀化,特将三星堆遗址自发现至今的一些重大事迹予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太阳崇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有了太阳崇拜观念,世界各民族都流传着绚丽多彩的太阳神话。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太阳崇拜在古蜀时代也同样十分昌盛,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十日神话与射日传说,在古蜀国也极其盛行。章根据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此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酋邦理论谈到古蜀国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蜀文明最重要的体现,是这里出现的由古蜀人建立的早期国家。这个国家是在古蜀大地自成单元的地理环境中独自产生出来的,这对于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现代人类学广泛采用的酋邦理论,通过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对比,论证古蜀地区与中原同样经历了以不平等氏族结构为特征的酋邦发展阶段,再进化到早期国家阶段。并对古蜀地区由酋邦社会发展到国家社会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古蜀国家的产生也同中原夏商周三个王朝一样,是由一个大的酋邦对其它酋邦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时期,古蜀和古印度之间就已经存在着较为频繁的贸易往来关系,两地间贸易关系的建立正是得益于南方丝绸之路这样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路线的存在。古蜀对外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自身经贸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外域各地区的经贸文化繁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试以对古蜀与古印度之间的贸易手段、方式及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去探寻古蜀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成都平原的考古最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寻找三星堆化的来龙去脉,在古蜀化的腹心地带——成都平原的成都市郊发掘出一批相当于龙山时代的古城址、夏商周时期的遗址、东周时期的船棺葬墓地,证明上古时期成都平原有悠久的化源头,而且是持续发展,最后融入中华东周秦汉明的,这是研究古蜀化渊源的重要进展。它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上游这方沃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化传统的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发现看古蜀生产经济杨德谦先秦时期,蜀地气候温润,植物繁茂,阔叶林、针叶林、菊科和水龙骨科为主的草木及蕨类植物均有分布,河道纵横,湖沼棋布,各类食草、食肉动物、水生动物生长其间,"山林泽渔,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华阳国志·蜀志》)。在...  相似文献   

8.
古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林向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80年代以来,古蜀文化(又称早期蜀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探索中华古代文明发源与格局的重大进展。它证明长江上游这方沃土同样是以华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根系所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策源地之一。一、古史...  相似文献   

9.
蜀既有地理含义又有种族含义。蜀的中心位置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包括在古代被认为是长江正源的长江主要支流岷江河谷,并曾据有汉水上游河谷。作为种族术语,蜀指居住在四川西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殊的民族。古蜀可以从各种材料加以了解:神话,语源,铭刻,一些散佚的历史证据——蜀的第一个都城三星堆考古的惊人发现。中国神话中的古蜀封建帝国时期以前的中国历史,是夏。商、周三代,其历史发生在横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和北方中原,大多数中国的神话故事也都发生在这个地区,文明在这里兴起并向周边传播,同周边文化相互感应。中国的编年…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考古发现,自1986年一、二号坑相继发掘,展示了百科全书式的化内涵,从而轰动了世界。它使传说中的古蜀不再是虚幻的影子,使我们真实地看到了数千年前长江上游内陆农业明的灿烂辉煌。它不仅在世界东方明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而且将在今后四川的旅游、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巨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有它的个性、特殊风格和特征。大量考古材料表明,中国明的起源是呈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国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和成都市金沙村遗址的发现表明,殷商时期成都平原的古蜀国有着高度灿烂的古代明,三星堆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城所在,金沙村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古蜀国的又一明中心。新津宝墩等六个史前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证明了古蜀明是源于川西地区,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  相似文献   

12.
四川古文化序列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盆地是巴蜀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摇篮,是中华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四川古化的内涵和发展序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并涌现出一批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本概述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汉代以前古化的地域分布、年代序列、发展过程的筒况,略谈各期各区化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长江上游古代明和古蜀历史发展的简要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古蜀王国遗址出土的遗物从20世纪初问世以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秘,引起无数人的好奇之心,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正当人们还未解开三星堆古玉之谜和所处年代之际,年轻一代的考古学家在80年代的新发现使古蜀王国更显得扑朔迷离。三星堆古蜀王国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的...  相似文献   

14.
古蜀文明与中华牙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蜀文明与中华牙璋林向玉石牙璋是我国先秦时期特有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大陆及沿海岛屿,对研究中华古代文明的区域划分与流变甚有种益。笔者曾撰《中国牙璋与研究》讨论它的命名、类型与年代、渊源与功能等问题。①这里着重讨论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中所发现...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考古新发现述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岷江上游地区在历史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化走廊和民族走廊。2000年度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为研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化的内涵和发展演变序列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也为认识长江上游与黄河上游地区之间的化交流和传播情况提供了新材料。营盘山遗存是岷江上游地区新发现的一种以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土化因素为主体成分,同时吸收了多种外来化因素的地方化类型。本次考古还为探讨古蜀化的渊源等相关学术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望丛古韵     
吴德翔 《寻根》2005,(6):95-97
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已定居于成都平原。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郫县曾是古蜀国的都邑,郫县的西南郊至今尚有古蜀国望帝杜宇、丛帝鳖灵的陵墓和专祠。宋陈皋《杜宇鳖灵二坟记》称:“杜宇、鳖灵墓,在郫县南一里,二冢相对峙若丘山。”为川内最古老的帝王陵墓。  相似文献   

17.
环境研究表明,成都平原有着大象适宜生存的环境;考古资料表明,成都平原在距今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象牙器,大象制品广泛出现于成都平原是商周时期,西周晚期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地关系矛盾紧张使得大象逐渐南移,春秋以后的考古遗存中难觅其踪影,象牙或象牙器的广泛使用是古蜀文明祭祀文化传统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卫聚贤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卫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的"票友"。究其原因,乃因其受王国维和梁启超的学术影响而对传统古器物学的治学理路有系统地吸收。当近代田野考古学大行其道时,卫氏以其宏阔的视野尝试将古器物学与田野考古糅合而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由是,卫聚贤在考古学范畴、与古器物学关系、田野发掘方法、考古报告撰写、考古宣传和推广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的这些认识与主流考古学界存有较大差异,加上卫氏与古器物学界往来频密,造成主流考古学界对他们愈加排斥。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954年春,内蒙古文物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文物考古事业的开始。1986年,正式更名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成为全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中心与科研机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专业人员49人,大专以上学历者26人。自六十年代始,一些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工作相继开展,进入八十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重大考古发现如:辽代陈国公主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耶律羽之墓、宝山辽墓均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称。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使研究所如虎添翼,《鄂尔多斯青铜器)、《阴山…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三星堆文物及环境风貌保护工作的八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星堆祭祀坑是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坑中出土的大量金、铜、玉、石、陶、象牙等各种质地的高品级物是巴蜀化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化和历史信息。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四川盆地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为重新认识和追溯古蜀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它面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